42歲的劉利平博士是長江大學園藝園林學院副教授。2020年起,長江大學核桃科技特派團常駐西藏加查縣,創建長江大學西藏高原核桃產(chan) 業(ye) 研究所。擔任研究所常務副所長的劉利平,是團隊中在西藏待得最久的專(zhuan) 家,目前在藏時間已累計超過23個(ge) 月。
劉利平在加查縣查看一株樹齡1800餘(yu) 年的古核桃樹(7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旦增尼瑪曲珠 攝
在藏期間,她與(yu) 同事們(men) 開展高原核桃嫁接技術試驗,目前嫁接枝條的成活率超過80%。他們(men) 還從(cong) 加查縣的千年古核桃樹資源中初選出6個(ge) 優(you) 良單株的嫁接苗,下一步將通過優(you) 良單株枝條的促繁,擴大嫁接苗的群體(ti) ,為(wei) 加查縣核桃產(chan) 業(ye) 大規模良種推廣奠定基礎。
這是位於(yu) 加查縣的長江大學西藏高原核桃產(chan) 業(ye) 研究所(無人機照片,7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近年來,西藏農(nong) 牧業(ye) 蓬勃發展。除了西藏本地原有的犛牛、青稞、藏羊、特色奶業(ye) 等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外,一大批來自其他省市的農(nong) 牧業(ye) 新品種、新技術也得到推廣應用,形成了一批高原上的新型農(nong) 牧業(ye) 產(chan) 業(ye) ,圍繞產(chan) 業(ye) 發展誕生了一批“新農(nong) 人”。他們(men) 紮根西藏,為(wei) 鞏固拓展雪域高原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劉利平在長江大學西藏高原核桃產(chan) 業(ye) 研究所檢查核桃組織培養(yang) 標本(7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西藏自治區山南市加查縣核桃資源豐(feng) 富,僅(jin) 千年以上的古樹就有500多株。但加查縣大部分核桃樹都是由種子繁殖,結果周期長、產(chan) 量低,每棵樹的果實外觀和品質差異較大,商品化程度不高。
劉利平在長江大學西藏高原核桃產(chan) 業(ye) 研究所檢查核桃果實標本(7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旦增尼瑪曲珠 攝
據劉利平介紹,研究所今年還完成3000餘(yu) 株百歲以上古核桃樹的普查工作,除了掛牌保護外,還將每株古樹的定位數據和基礎信息輸入地理信息係統,為(wei) 加查縣的核桃原種資源保護提供信息化支撐。
劉利平(左二)在加查縣安繞鎮熱果村指導學生給一株古核桃樹掛牌(7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為(wei) 了完成這些工作,她走遍加查縣有核桃樹分布的20個(ge) 村鎮的每一個(ge) 角落。每次下鄉(xiang) ,她還主動對接各鄉(xiang) 鎮,開展各類農(nong) 作物生產(chan) 栽培技術服務工作。
劉利平(左一)在加查縣安繞鎮熱果村與(yu) 村民交流核桃樹養(yang) 護技術(7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薑帆 攝
核桃科技援藏項目為(wei) 加查縣核桃產(chan) 業(ye) 插上了科技的翅膀。現在,加查縣正在大力研發高品質核桃油、核桃肽等產(chan) 品,助推核桃產(chan) 業(ye) 從(cong) 傳(chuan) 統種植向特色加工轉變。
這是加查縣一家核桃加工企業(ye) 的產(chan) 品展區(7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旦增尼瑪曲珠 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