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藏族姑娘白拉曲珍離開家鄉(xiang) 西藏林芝,來到數千公裏外的廣東(dong) 。她用1年多時間踏訪廣東(dong) 21個(ge) 地市,穿行於(yu) 山林灘漠間。
這一切緣於(yu) 白拉曲珍的“林業(ye) 夢”。“我的家鄉(xiang) 有茂密濃鬱的山林,我從(cong) 小就熱愛樹木,夢想守護好綠色山林。”白拉曲珍說,雖然當年考大學未能如願被錄取到林業(ye) 專(zhuan) 業(ye) ,還是學了個(ge) 與(yu) “林”沾邊的農(nong) 林經濟管理專(zhuan) 業(ye) 。
2022年9月22日,白拉曲珍在廣東(dong) 韶關(guan) 樂(le) 昌市張溪村生態監測樣地工作。新華社記者鄧華 攝
大學畢業(ye) 後,白拉曲珍了解到廣東(dong) 有麵向西藏畢業(ye) 生的事業(ye) 單位專(zhuan) 項招聘,上網看到了廣東(dong) 林業(ye) 係統的招聘信息,“當時心裏一陣激動,自己的林業(ye) 夢再次被點燃”。
經過考試,白拉曲珍被廣東(dong) 省林業(ye) 調查規劃院錄取。激動之餘(yu) ,她又產(chan) 生了很多顧慮:害怕自己不適應大城市的生活節奏,害怕自己非科班出身扛不住工作的壓力,害怕自己思念家鄉(xiang) 承受孤獨……
“可是,在踏上廣東(dong) 這片熱土的第一天,所有顧慮立刻被打消了。院長和書(shu) 記親(qin) 自來接我,給我安排好了宿舍,還貼心安排了一對一的生活導師、業(ye) 務導師……”白拉曲珍說。
廣東(dong) 省林業(ye) 調查規劃院副院長陳海亮介紹說,林業(ye) 工作十分艱苦,野外勘查要經曆烈日酷暑、雷雨大風等各種氣候條件的考驗,還可能遭遇蚊子、毒蜂、毒蛇襲擊和紅火蟻、山螞蟥叮咬等,需要掌握專(zhuan) 業(ye) 野外急救技能和安全保護措施。
白拉曲珍原以為(wei) 具備了“林業(ye) 人”體(ti) 質,未料到工作如此艱辛。第一次搞野外調查,是和師傅江建發去粵西陽江做沙化土地調查,正值酷暑。“眼前是一片沙灘,沒有任何植被,下車拍資料照片時,外麵像火爐般暴曬著,我有點不敢下車了。”白拉曲珍回憶。
然而,江建發二話沒說,一個(ge) 箭步下了車。白拉曲珍深受觸動:師傅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我有什麽(me) 理由退卻?
師傅的言傳(chuan) 身教,讓白拉曲珍克服一個(ge) 個(ge) 困難,很快融入到工作中。2021年,她第一次跟著師傅參加廣東(dong) 省林草生態綜合監測工作。監測就要完成時,天空下起大雨,為(wei) 防止雷電對人員安全造成影響,大家冒著大雨、踩著泥濘往山下撤,剩下的工作隻能等天氣好轉後才能繼續完成。
2022年9月22日,在廣東(dong) 韶關(guan) 樂(le) 昌市張溪村的生態監測樣地,白拉曲珍(中)和師傅江建發(左)、同事伍國清(右)在操作設備。新華社記者鄧華 攝
“這種對森林資源的清查,要連續做1個(ge) 月,沒有堅韌不拔的意誌很難堅持到最後。白拉曲珍能堅持下來,需要很大的勇氣和毅力,真的了不起。”江建發說。
同科室領導張紅愛評價(jia) 說,盡管白拉曲珍非本專(zhuan) 業(ye) 出身,但是她勤學好問,利用業(ye) 餘(yu) 時間自學,工作上手很快,尤其上山調查,點到哪裏就去哪裏,從(cong) 未叫苦叫累。2021年,她從(cong) 一名中共預備黨(dang) 員轉為(wei) 正式黨(dang) 員。
白拉曲珍表示,是老一輩的林勘精神激勵著自己,和前輩、同事的經曆相比,自己吃的苦根本不值得一提;正是一代代林業(ye) 人的艱辛付出,才換來今天的綠水青山。
“林業(ye) 人雖然辛苦,但我們(men) 爬過別人沒有爬過的山林,看過別人看不到的風景。在這裏,我圓了自己的職業(ye) 夢,更堅定了初心。”白拉曲珍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