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漩渦中穿梭自如,在峽穀間激流勇進
中流擊水,一棹輕舟向險灘
這就是紮史品初的“詩和遠方”
54歲的他出生於(yu) 雲(yun) 南香格裏拉
今年是他在高原從(cong) 事漂流運動的第20年
紮史品初在巴河上漂流(4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作為(wei) 西藏漂流界的“掃地僧”
他曾十餘(yu) 次帶隊完成虎跳峽、藍月穀
兩(liang) 段被稱作“漂流界的珠穆朗瑪”的世界頂級白水漂流線路
“那麽(me) 高的浪,船幾乎垂直於(yu) 水麵”
被巨浪掀翻的船“劈頭蓋臉砸我頭上”
“所有人的臉都白了,以後打‘死’也不漂了”
驚險樁樁件件
但身體(ti) 更誠實
上岸後的他一次次又選擇了下水
紮史品初(右二)和隊友在巴河上漂流(4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在群山間長大的他一開始是害怕水的
因為(wei) 沒有車回家
他第一次坐上了朋友的漂流船
漂了整整四個(ge) 小時
他出於(yu) 本能,不停祈禱
同時又被那種“水上漂”的感覺深深吸引
從(cong) 懼怕水到駕馭水
挑戰自然,又融入自然
紮史品初坦言
是漂流這項運動讓他克服了對水的恐懼
漂流後,紮史品初和隊友準備抬艇上岸(4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一年前,他從(cong) 雲(yun) 南香格裏拉來到西藏林芝
專(zhuan) 職從(cong) 事漂流旅行體(ti) 驗和培訓
也正是這個(ge) 選擇
讓他感受到了西藏的美
用他的話來說
那是一種緩慢的、安靜的美
紮史品初(右)正在更換漂流用的連體(ti) 服(4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漂流還將他帶到了世界很多地方
在美國和加拿大
他跟頂尖漂流運動員“同舟共濟”
更陌生的水域、更險峻的崖壁
“沒有回頭路,隻能硬著頭皮往前衝(chong) ”
除了寶貴的漂流技巧
他還將先進的漂流管理經驗引進國內(nei)
希望能把漂流文化傳(chuan) 遞給更多國人
在他看來
漂流早已超越了一項簡單的極限運動
“可以自救,可以救人,還能創造更多就業(ye) ”
紮史品初正在巴河上漂流(4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