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航空學會(hui) 航空機電、人體(ti) 與(yu) 環境工程分會(hui) “2023年高原增壓供氧技術論壇”在海拔3650米的日光之城拉薩舉(ju) 行,來自多個(ge) 領域的高校教授、科研人員、工程師、企業(ye) 家等40餘(yu) 人參加論壇,結合自身研究方向共同探討如何破解青藏高原低壓缺氧帶來的身體(ti) 損傷(shang) 難題。
圖為(wei) 中國航空學會(hui) 航空機電、人體(ti) 與(yu) 環境工程分會(hui) “2023年高原增壓供氧技術論壇”與(yu) 會(hui) 人員合影。謝牧 攝
西藏素有“世界屋脊”和“世界的第三極”之美稱,獨特的地貌造就了壯麗(li) 美景,同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含氧量較平原地區低,因而形成了以低氣壓、缺氧等為(wei) 顯著特點的高原氣候。氧氣是生命與(yu) 健康的基本保障,長期低氣壓缺氧影響高原人們(men) 的健康生活。
空軍(jun) 特色醫學中心研究員肖華軍(jun) 從(cong) 事航空航天低氣壓缺氧防護研究40多年,近幾年開始關(guan) 注高原缺氧問題,對高原低氣壓缺氧有著深刻的認識。在討論中他回憶起自己在西藏旅行體(ti) 驗,納木錯的美景雖讓人難忘,但高原反應帶來的劇烈頭痛更加記憶猶新。“新時代的西藏,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唯有高海拔低氣壓、空氣稀薄始終影響著高原群體(ti) 的世世代代。運用航空航天醫學等效高度的科學理念,人機與(yu) 環境為(wei) 飛行員、航天員在高空和太空飛行座艙的增壓與(yu) 供氧技術,可以化解青藏高原低壓缺氧威脅高原人民健康的難題。”肖華軍(jun) 說。
此次論壇在中國建築首創的“零海拔酒店”舉(ju) 辦,據中建三局雲(yun) 居科技有限公司劉衛軍(jun) 介紹,零海拔增壓建築由集成設備控製係統、增壓補氧係統、室內(nei) 外環境監測係統、能源管理係統、有序氣流組織係統等智能化係統組成,可將高海拔地區的室內(nei) 主要環境指標調節至零海拔相當水平,有效緩解短期高原反應和長期高原損傷(shang) 問題。
“雖然在拉薩開會(hui) ,卻仿佛身處昆明,神清氣爽、呼吸自如。”“‘零海拔屋’設計創新,效果肯定,未來可期!”零海拔增壓建築得到了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的一致好評。
據悉,此次論壇目的是為(wei) 傳(chuan) 播與(yu) 推廣先進的航空航天醫學高原供氧等效應理念和人機與(yu) 環境工程環境控製技術,推進《高原地區移動艙室空間增壓(壓調)要求》國家軍(jun) 用標準編製工作,促進高原低氣壓缺氧防護技術研發,服務於(yu) 青藏等高原地區的國防建設、社會(hui) 與(yu) 經濟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