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符號。過去,遊客到西藏都去熱門景點欣賞湖光山色;而今,更多人選擇到博物館參觀逛展。2022年7月8日,西藏博物館新館正式對外開放,這對愛逛博物館的朋友無疑是個(ge) 好消息。這個(ge) 夏天,大量到西藏旅遊的朋友在西藏博物館新館裏一眼千年,重新認識西藏。
談及西藏博物館近年發生的巨變,西藏博物館館長米瑪卓瑪感觸頗多:“近年來,西藏博物館事業(ye) 快速發展,我們(men) 幹勁十足。特別是新館建成後設施質量更好、服務更優(you) 、體(ti) 驗感更棒,讓更多人走進博物館、愛上博物館。”
科技立館:服務全方位提升
西藏博物館緊鄰布達拉宮和羅布林卡,是西藏第一座具有現代化功能的博物館,於(yu) 1999年10月落成開館。2017年10月,國家將其作為(wei) “十三五”時期重要公共文化惠民工程,累計投資6.6億(yi) 元,正式啟動實施博物館新館改擴建項目。2022年7月1日,西藏博物館新館免費試運行開放,吸引了大量市民遊客前來參觀。
外觀新館,建築承襲傳(chuan) 統藏式風格,木質裝飾和彩繪沿用藏式民族工藝,與(yu) 高原地貌、經典建築、城市民居相融合。走進館內(nei) 又是一番不同景象,1100塊玻璃構成透明金頂引入自然光,電動天窗讓空氣更加流通,構成“會(hui) 呼吸”的大廳。
“用上高科技,西藏博物館兼具好看的外觀和豐(feng) 富的內(nei) 涵,這與(yu) 我想象中的傳(chuan) 統博物館完全不同。”前來參觀的遊客驚歎不已,紛紛打卡拍照。徜徉在博物館新館陳列展示區、公共服務區,遊客還可以體(ti) 驗兒(er) 童體(ti) 驗館、文創體(ti) 驗館、4D影院、觀景平台、茶坊等文化休閑服務。
米瑪卓瑪介紹,近年來,西藏博物館充分發揮博物館以文化人的作用,不斷推進博物館文化服務向標準化、均等化、特色化發展。(下轉第三版)(緊接第一版) 從(cong) 場館的提質改造到配套軟硬件設施的改善、從(cong) 服務功能的單一性到多元化、從(cong) 傳(chuan) 統服務到5G智慧服務和數字化展覽等,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實現了“質”與(yu) “量”的雙提升,實現了西藏博物館發展曆史上的又一次飛躍。
智慧興(xing) 館:觀展體(ti) 驗更加豐(feng) 富
藏品是博物館開展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等業(ye) 務工作的基礎,藏品保護也是博物館安全工作的重點之一。
西藏博物館館藏文物豐(feng) 富,其中珍貴文物達4萬(wan) 餘(yu) 件(套),包括史前文化遺物、曆代中央政府頒賜給西藏地方的印信封誥、藏文古籍、唐卡、造像、瓷器、玉器、絲(si) 織品等18類,具有極高的曆史、藝術和科學價(jia) 值,文物保護管理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近年來,西藏博物館在做好藏品征集和管理的基礎上,繼續加大文物科技保護力度,加強與(yu) 高校及科研單位的合作交流,開展館藏各類文物的搶救性和預防性保護研究。
新館建成後,西藏博物館設立唐卡工作室、古籍文獻工作室、金屬工作室、環境監測平台等,創新性開展文物預防性保護、搶救性修複和數字化保護工作,打造以唐卡修複、古籍文獻保護、金屬文物修複為(wei) 主的特色文物保護示範基地,藏品保管區麵積和硬件設備全麵提升,文物保存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此外,西藏博物館還圍繞藏品保護、研究、傳(chuan) 播、展示、教育等業(ye) 務,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曆時兩(liang) 年在新館建成智慧管理、智慧保護、智慧服務、智能教育、智慧傳(chuan) 播五大體(ti) 係的智慧博物館係統,在全區博物館領域率先推出了智慧化博物館,有力提高了博物館的服務水平,提升了觀眾(zhong) 的參觀體(ti) 驗,助力博物館內(nei) 部管理運營更加高效,社會(hui) 反響良好。
學術強館:社會(hui) 教育日益增強
隨著公眾(zhong) 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長以及對博物館的關(guan) 注度持續上升,博物館闡釋、傳(chuan) 播和弘揚曆史文化的途徑更加多元、地域空間不斷擴展,社會(hui) 教育作用日益突出。
近年來,西藏博物館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提高陳展水平,借助展廳擴建項目增加精品基本陳列,整合資源並向外推出優(you) 質原創性展覽,提升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品質。通過舉(ju) 辦《曆史的見證》等展覽,有力揭示了西藏自古以來就是偉(wei) 大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文化是中華文化重要組成部分、西藏自古以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的曆史事實。
場館成課堂,文物來“上課”。西藏博物館兒(er) 童體(ti) 驗館自開館以來,舉(ju) 辦了多項活動來宣傳(chuan) 西藏文化,吸引了廣大市民群眾(zhong) 來館參與(yu) ,幫助小朋友們(men) 更進一步認識和了解西藏曆史文化。
對藏品進行深入的科學研究,是不斷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啟發未來的基礎,也是促進博物館陳列展示、文化傳(chuan) 播、社會(hui) 教育工作的關(guan) 鍵。西藏博物館始終堅持“學術立館”的理念,深入開展學術研究、舉(ju) 辦學術講座、申報課題、參加研討會(hui) 等,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加強館級課題申報和管理,成功申請500餘(yu) 個(ge) 館級課題,形成了450個(ge) 優(you) 秀科研成果。組織開展《西藏博物館特色藏品概要》等40場講座,為(wei) 社會(hui) 公眾(zhong) 搭建起了認識、解讀西藏的良好平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