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尼木縣吞巴鎮吞達村,吞曲河穿村而過,兩(liang) 岸分布著大大小小200多個(ge) 用於(yu) 研磨藏香原料的水磨,柏木的香氣溢滿河穀。
走進藏香專(zhuan) 業(ye) 製作戶格桑次仁家中,他正把混著各種香料的柏木泥放入由牛角特製的工具中,擠出一根根長條。
“這些長條經曬幹紮捆後,就成了一把把藏香。”格桑次仁向記者介紹,作為(wei)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的尼木縣“藏香製作技藝”,精細繁複。匠人需先用水磨將主要原料柏木碾成木漿,再將木漿晾曬製成香磚,隨後,把香磚揉碎,並加水製成香泥,按嚴(yan) 格的比例配方加入藏紅花、麝香、檀香等數十種香料、藥材,塞入牛角擠壓成條,晾幹後才成藏香。
格桑次仁家裏世代都會(hui) 製作藏香,他和哥哥自小跟隨父親(qin) 學習(xi) 藏香製作技藝,哥哥次仁多吉如今也是這門技藝的國家級代表性傳(chuan) 承人。“這幾年,在政府的扶持下,家裏購置了藏香製作輔助機器,在保證藏香原料品質不變的基礎上,得以實現量產(chan) 。同時,我們(men) 開拓線上銷售渠道,收入也隨之增加了。”格桑次仁說,家裏不僅(jin) 翻新了房屋,還添置了小貨車、私家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作為(wei) 藏香發源地的吞達村,幾乎家家戶戶製作藏香,但長期存在著製香散戶多、規模小等情況。吞達村本著保護、傳(chuan) 承和發展的原則,實行“黨(dang) 支部+公司+合作社+較低收入群眾(zhong) ”運營模式,成立了生產(chan) 、銷售、工藝展示為(wei) 一體(ti) 的吞巴藏香淨土有限公司,逐步發展壯大藏香產(chan) 業(ye) ,帶領尼木藏香走上了標準化、市場化、規模化發展路子。2022年,該公司產(chan) 值達150萬(wan) 元,帶動藏香製作戶37戶241人增收,每年增加村級集體(ti) 經濟收入1.5萬(wan) 元。
尼木縣藏香產(chan) 業(ye) 的發展也吸引了不少青年返鄉(xiang) 創業(ye) ,紮西頓珠就是其中一位。2015年,紮西頓珠成立了西藏香禦藏香有限公司,對藏香製作、產(chan) 品的外包裝進行了創新升級,更好適應市場需求。“我們(men) 申請注冊(ce) 了‘吞巴倉(cang) ’商標,目前已與(yu) 廣州、深圳、成都等地代理商達成合作,有了穩定訂單,公司也積極吸納周邊群眾(zhong) 就近就業(ye) 。”紮西頓珠說,如今,公司生產(chan) 的不僅(jin) 有藏香,還有各種香包、香爐、香粉等衍生產(chan) 品。推出的藏香製作體(ti) 驗項目,也深受遊客歡迎。截至今年8月,公司總產(chan) 值160萬(wan) 元,帶動13戶48人,年戶均增收1.2萬(wan) 元。同時,每年拿出5萬(wan) 元對全鎮範圍內(nei) 困難戶進行慰問。
據了解,2022年,吞巴鎮藏香產(chan) 值達2850萬(wan) 元,銷售收入1402.6萬(wan) 元,帶動282戶684人年人均增收2.05萬(wan) 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