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守護好青藏高原的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事關(guan) 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要努力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wei) 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牢記總書(shu) 記囑托,西藏堅持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指引,堅定不移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努力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初秋,林芝雪峰林立,森林茂密、山清水秀。9月10日上午,首屆南迦巴瓦——西藏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論壇在林芝市開幕。科技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國家林草局等國家部委領導和代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部分院士,自治區領導及相關(guan) 部門、七市(地)有關(guan) 負責人,有關(guan) 高校、科研院所專(zhuan) 家學者,區內(nei) 外代表等120餘(yu) 人參加論壇。
論壇以“科考揭示高原環境變化機理·共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為(wei) 主題,體(ti) 現了第二次青藏科考在西藏生態文明高地創建中的重大支撐作用。
會(hui) 場內(nei) ,專(zhuan) 家學者們(men) 圍繞主題暢所欲言,分享著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各有側(ce) 重,精彩紛呈,多角度闡釋首屆南迦巴瓦——西藏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論壇的豐(feng) 富內(nei) 涵,描繪西藏生態文明建設的美好願景。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名譽所長姚檀棟表示:“今年是第二次青藏科考啟動實施6周年。第二次青藏科考隊組織實施了‘巔峰使命’珠峰科考等標誌性活動,不斷創造野外考察新紀錄,持續取得科考成果新突破,服務西藏高質量發展,有力支撐青藏高原生態保護。科考發現,青藏高原氣候變化的主旋律是變暖、變濕、變綠、變暗。氣候變化對碳循環有顯著的正反饋作用,整個(ge) 青藏高原生態係統碳匯總量為(wei) 每年1.3億(yi) 噸,碳排放量為(wei) 每年7500萬(wan) 噸,已經實現了碳盈餘(yu) 5500多萬(wan) 噸。隨著整個(ge) 青藏高原生態的趨好,整個(ge) 青藏高原對國家‘雙碳’目標的貢獻會(hui) 越來越大。”
“非常榮幸能夠參加本次論壇,聆聽了眾(zhong) 多專(zhuan) 家的報告後,我學習(xi) 到了很多生態和高原環境變化機理方麵的知識,也認識到我們(men) 西藏生態環境保護麵臨(lin) 的種種課題。”西藏農(nong) 牧學院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院長強巴央宗說道,“作為(wei) 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體(ti) ,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西藏農(nong) 牧學院將堅持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為(wei) 指引,全力支持把高原生態環境保護好,把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建設好,為(wei) 高標準、高質量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作出貢獻。”
觀點在這裏碰撞,智慧在這裏交融,凝聚起西藏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的廣泛共識。
首屆南迦巴瓦——西藏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論壇承載著高原兒(er) 女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的共同期盼。駛入新賽道、奏響新樂(le) 章,在西藏這片土地上,美麗(li) 西藏建設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