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wei) 達孜區塔傑鄉(xiang) 巴嘎雪村村民使用大型機械進行收割。(無人機拍攝)記者 蔣蓋 攝
秋收時節,西藏廣袤田野鋪展豐(feng) 收畫卷。
趁著晴好,拉薩市達孜區塔傑鄉(xiang) 的村民們(men) 在家門口曬起了今年新收割的糧食。
“目前,初步測算,小麥產(chan) 量可以達到每畝(mu) 960斤以上,青稞達到每畝(mu) 750斤以上,今年又是一個(ge) 豐(feng) 收年!”看著一片片作物收割歸倉(cang) ,達孜區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站站長紮西頓珠高興(xing) 地說。
“今年,達孜區農(nong) 作物播種麵積8.21萬(wan) 畝(mu) ,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麵積6.02萬(wan) 畝(mu) ,經濟作物播種麵積1.1萬(wan) 畝(mu) ,飼草作物播種麵積1.08萬(wan) 畝(mu) ,糧食作物占總播種麵積的73%。”紮西頓珠介紹說。
收割、摘穗、粉碎秸稈,金色的田野裏,農(nong) 機馳過,顆粒歸倉(cang) 。“2021年,我們(men) 家的農(nong) 田被納入到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項目,土地質量更好了,大大提高了糧食產(chan) 量,實現糧食自足的同時還可以對外售賣。今年我們(men) 家在達孜區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站的協調幫助下,出售了4000餘(yu) 斤庫存種子,又增收一萬(wan) 多元。”巴嘎雪村的拉巴卓嘎一家,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今年收割工作,豐(feng) 收的喜悅寫(xie) 在臉上。
記者從(cong) 達孜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了解到,為(wei) 確保糧食產(chan) 量,近年來,達孜區通過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開展技能培訓、蟲卵監測,發放種子、化肥、補貼,協調社會(hui) 化收割、出售種子等方式,在提高農(nong) 戶種糧積極性方麵做足了“功課”。
2019年,達孜區啟動了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項目,補齊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基礎設施短板。2023年達孜區在德慶鎮新倉(cang) 村新建高標準農(nong) 田3000畝(mu) ,投資1200萬(wan) 元,目前項目已完成85%,預計9月底完工。
“與(yu) 傳(chuan) 統農(nong) 田相比,高標準農(nong) 田土地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土壤肥沃,可以高效節水灌溉、全程機械化作業(ye) ,省工、省時、省力,解放了勞動力,農(nong) 民有了外出打工賺錢的精力,特別適合我們(men) 村的現狀。”達孜區德慶鎮新倉(cang) 村村幹部介紹說。
高標準農(nong) 田的建設,不僅(jin) 告別了以往的“種地靠天”,還實現了田成方、路成網、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的目標。目前,達孜區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5.3萬(wan) 畝(mu) ,基本實現糧食生產(chan) 功能區全麵覆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