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wei) 參加第六屆全區青少年民族團結實踐營活動的青少年合影。袁海霞 鄭璐 攝
9月17日,“民族團結·籽籽同心”第六屆全區青少年民族團結實踐營活動在拉薩啟動。來自全區七市地的漢、藏、珞巴、門巴等不同民族的70名青少年參加活動。活動期間,青少年們(men) 將參觀民族團結教育基地、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觀看民族團結教育實景劇,體(ti) 驗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統民族體(ti) 育項目等,促進各民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
“相親(qin) 相愛、漢藏一家,猶如茶與(yu) 鹽巴。”這句藏族同胞掛在嘴邊的諺語,正是西藏各民族大團結的生動寫(xie) 照。
近年來,西藏始終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黨(dang) 的民族工作方針政策,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貫穿治藏穩藏興(xing) 藏事業(ye) 全過程各方麵,努力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進一步加強,民族團結在高原大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凝聚起建設美麗(li) 幸福西藏、共圓偉(wei) 大複興(xing) 夢想的磅礴力量。
民族團結成為(wei) 最美風景
“《八廓街北院》以小見大,表現了最質樸最溫暖最珍貴的民族親(qin) 情,更加堅定了我們(men) 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的信心和決(jue) 心。”話劇《八廓街北院》在拉薩上演後激發了觀眾(zhong) 的情感共鳴。
把百姓生活搬上舞台,講好民族團結幸福故事是西藏做好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工作、不斷開創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e) 新局麵的一個(ge) 縮影。
近年來,西藏始終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為(wei) 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不斷探索新思路、新辦法、新舉(ju) 措。
——著眼完整準確全麵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係統掌握實施《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條例》,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區黨(dang) 委決(jue) 策部署上來。
——堅持把黨(dang) 對民族工作的全麵領導貫穿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工作全過程、各方麵,在新時代黨(dang) 的民族工作格局的大框架下建立健全模範區創建工作格局,從(cong) 全局性、係統性角度構建模範區創建工作體(ti) 係。
——製定出台《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規劃(2021—2025年)》等指導性文件,修訂出台相關(guan) 考評命名辦法,明確“四大工程”“六項行動”等重大工作舉(ju) 措,為(wei)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提供堅實製度基礎。
——緊緊抓住“3·28”百萬(wan) 農(nong) 奴解放紀念日、全區民族團結教育月等重大節慶節點,深入開展宣傳(chuan) 教育,推進民族團結教育進機關(guan) 、進農(nong) 牧區、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ye) 、進軍(jun) 營、進寺廟。
一係列行之有效的舉(ju) 措,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西藏民族團結的思想基礎和實踐基礎。唇齒相依、水乳交融、誰也離不開誰的和諧民族關(guan) 係,成為(wei) 高原大地最美的風景。
2022年,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表彰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ti) 150個(ge) 、模範個(ge) 人200名;評選出“最美民族團結家庭”100戶;掛牌命名了251家單位為(wei) 第一批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地(市)、模範縣(區)、模範單位等。
團結的種子紮根心靈
上世紀60年代初,解放軍(jun) 進駐崗巴縣,在衛國戍邊的同時,還在當地訪貧問苦、送醫送藥。崗巴縣昌龍鄉(xiang) 乃村村民拉吉出生於(yu) 1933年,親(qin) 曆過舊西藏封建農(nong) 奴製的黑暗與(yu) 殘酷,倍加珍惜社會(hui) 主義(yi) 新西藏的光明和溫暖。他們(men) 一家將駐地部隊視為(wei) 好鄰居、一家人,新兵入伍來迎接、老兵退伍去相送;背水擔柴互幫助、逢年過節多走動;隨隊巡邏當向導、邊防情況勤相通……這一堅持就是半個(ge) 世紀。
軍(jun) 民共建魚水情,民族團結心連心。拉吉一家的故事,折射出西藏各族群眾(zhong) 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的生動局麵。如今,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hui) 主義(yi) 民族關(guan) 係深入人心,手足相親(qin) 、守望相助的溫馨畫麵遍布雪域高原的每個(ge) 角落。
昌都市消防救援支隊基層指揮員旦增晉美與(yu) 漢族奶奶結對認親(qin) ,用真情實意書(shu) 寫(xie) 民族團結感人故事。
拉薩出入境邊檢站民警尼瑪拉姆的家,是一個(ge) 團結和睦的多民族大家庭,家庭成員團結友愛、關(guan) 係融洽,被傳(chuan) 為(wei) 佳話。
在八廓街周邊,多民族群眾(zhong) 共同居住的大小院落有百餘(yu) 個(ge) 。大街小巷中,處處都能聽到團結互助的佳話。位於(yu) 大昭寺西南側(ce) 的魯固社區,生活著藏、漢、回、門巴、維吾爾、蒙古等多個(ge) 民族群眾(zhong) 。為(wei) 方便轄區群眾(zhong) 在日常生活中溝通交流,促進各族居民和諧相處,魯固社區居委會(hui) 開辦了“雙語小課堂”,既教藏族居民學習(xi) 普通話,也教其他民族居民學習(xi) 藏語。語言通了,心的距離就更近了。
在西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榜樣背後,是一個(ge) 個(ge) 動人的民族團結故事,就像一顆顆珍珠一樣,溫暖而明亮。
發展落實到增進團結上
林芝潤鑫實業(ye) 有限公司是西藏本土企業(ye) ,員工有藏、漢、回、門巴、珞巴、傈僳等10多個(ge) 民族,少數民族員工占到近50%的比例。
一個(ge) 企業(ye) 帶動一方發展,一方發展帶富一域群眾(zhong) 。林芝潤鑫實業(ye) 有限公司通過產(chan) 業(ye) 、就業(ye) 、技能帶動和公益捐贈等為(wei) 民族團結工作出力,累計解決(jue) 當地群眾(zhong) 就業(ye) 1萬(wan) 餘(yu) 人次。企業(ye) 每年精準幫扶4個(ge) 鄉(xiang) 鎮的700人,持續資助偏遠鄉(xiang) 鎮40餘(yu) 名優(you) 秀大學生,援建衛生設施、文化場所,扶貧分紅與(yu) 捐贈累計3000餘(yu) 萬(wan) 元。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既要做看得見、摸得著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潤物細無聲”的事情。
自治區人大代表、亞(ya) 東(dong) 縣下司馬鎮下司馬社區黨(dang) 支部統戰委員李喜軍(jun) 是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ge) 人。他出生在甘肅天水,在新疆入伍當兵,退伍後來到亞(ya) 東(dong) 縣打工,與(yu) 藏族姑娘卓瑪次仁相識相知相愛並相守至今。
2010年,李喜軍(jun) 被推選為(wei) “雙聯戶”戶長。2021年,在社區居民的支持下,他進入社區“兩(liang) 委”班子。期間,李喜軍(jun) 認真履行職責,團結帶領轄區群眾(zhong) ,宣傳(chuan) 黨(dang) 的理論和各項惠民政策,充分發揮宣傳(chuan) 員和信息員作用,為(wei) 社區居民辦實事解難事,當好群眾(zhong) 的貼心人,著力打通宣傳(chuan) 群眾(zhong) 、教育群眾(zhong) 和服務群眾(zhong) 的“最後一公裏”。
“回望過去,從(cong) 老家的罐罐茶到新疆的大棗清茶,再到西藏的酥油茶,讓我深深感受到各民族間文化的互鑒融通。在亞(ya) 東(dong) 生活了20多年,我早已是一個(ge) 地道的亞(ya) 東(dong) 人。”李喜軍(jun) 說。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在西藏各族幹部群眾(zhong) 中,這句樸實的話語已經深入人心。團結保穩定,團結促發展。民族團結對西藏來說,是經濟發展、社會(hui) 穩定的基石,是雪域高原各族兒(er) 女的生命線,也是國家和自治區一筆筆真金白銀的投入、一項項實實在在的政策,更是一張張充滿幸福的笑臉、一句句發自肺腑的認同。一棟棟錯落有致的藏式民居、一條條寬闊筆直的鄉(xiang) 村公路、電話電視電腦走入千家萬(wan) 戶……團結帶來的穩定和發展,讓西藏各族百姓歡欣不已。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如今,西藏各族群眾(zhong) 講團結、謀發展的願望越來越強烈。在黨(dang) 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區各族兒(er) 女接續奮鬥,一定會(hui) 把西藏建設得更加美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