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基礎,“新農(nong) 人”是其中一支蓬勃力量,如今在林芝,越來越多的“新農(nong) 人”帶著知識、技能、技術投身於(yu) 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中。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發展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拓寬農(nong) 民增收致富渠道。這為(wei) 農(nong) 業(ye) 發展指明了方向,堅定了我們(men) 紮根農(nong) 村的信心。”工布江達縣娘蒲鄉(xiang) 的“新農(nong) 人”強巴洛桑告訴記者,今後,自己還要不斷學習(xi) 科學技術,實現從(cong) “新農(nong) 人”到“興(xing) 農(nong) 人”的升級轉變,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作出應有的貢獻。
立足家鄉(xiang) 做大做強犛牛產(chan) 業(ye)
上午十點左右,工布江達縣娘蒲鄉(xiang) 的娘亞(ya) 犛牛銷售服務有限公司門口就已經熱鬧了起來。這個(ge) 正在忙著清點和標記附近村民送過來的牛皮的人,叫尼塔青,他是鄉(xiang) 裏的科技專(zhuan) 幹,也是公司負責人,更是群眾(zhong) 心中的“牛老板”。
今年,尼塔青主動對接西藏藏膠實業(ye) 公司簽訂定向銷售協議,幫助群眾(zhong) 將無人問津的牛皮變成了商品,搭建牛皮銷售橋梁,助農(nong) 增收。
作為(wei) 群眾(zhong) 心中的“牛老板”,收購牛皮隻是尼塔青工作的一小部分。2022年,大學畢業(ye) 後進過企業(ye) 、幹過銷售的尼塔青,回到家鄉(xiang) 擔任科技專(zhuan) 幹,並於(yu) 10月份參與(yu) 西藏娘蒲娘亞(ya) 犛牛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創辦,被推舉(ju) 為(wei) 公司負責人,配合鄉(xiang) 黨(dang) 委、政府打造娘蒲娘亞(ya) 犛牛品牌,拓寬了娘蒲鄉(xiang) 犛牛肉銷售渠道。
在鄉(xiang) 裏收購4至5歲的育肥牛,放到堆龍犛牛養(yang) 殖場進行集中養(yang) 殖;帶動群眾(zhong) 逐步轉變傳(chuan) 統養(yang) 殖觀念;推行規模化集中養(yang) 殖和短期育肥快速出欄……不到一年的時間,尼塔青將公司經營得有聲有色。
“2022年,堆龍養(yang) 殖場出欄了22頭牛,加上從(cong) 娘蒲鄉(xiang) 群眾(zhong) 手裏收購的21頭牛,共出欄43頭牛,帶動群眾(zhong) 增收75萬(wan) 元。”尼塔青說。初戰告捷,讓尼塔青更加堅定了立足家鄉(xiang) 做大做強犛牛產(chan) 業(ye) 的信心和決(jue) 心。
心存美好,便有滿眼春光。放眼未來,尼塔青又有了新的規劃。
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貢獻青春和智慧的年輕村幹部
隨著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深入推進,“新農(nong) 人”隊伍裏出現越來越多“95後”的身影。他們(men) 有像尼塔青一樣致力於(yu) 產(chan) 業(ye) 發展的“牛老板”,也有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貢獻青春和智慧的年輕村幹部。強巴洛桑就是其中之一。
午飯後,工布江達縣娘蒲鄉(xiang) 尼木朗村村委會(hui) 主任次仁羅布與(yu) “95後”村委會(hui) 副主任強巴洛桑前往村裏的藏雞養(yang) 殖場,檢查養(yang) 雞場內(nei) 是否存在安全隱患。
尼木朗村江舉(ju) 藏雞養(yang) 殖場,於(yu) 2017年成立,經過幾年的發展,已經成為(wei) 該村的主要產(chan) 業(ye) 之一。
“目前,藏雞養(yang) 殖場規模1800平方米,42戶村民參與(yu) 其中,年收入6萬(wan) 到7萬(wan) 元。藏雞養(yang) 殖場能運營這麽(me) 好,強巴洛桑出了很多力。”次仁羅布說。
2019年,強巴洛桑成為(wei) 尼木朗村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幹,將村裏的產(chan) 業(ye) 做強,是他最大的心願。雞蛋滯銷了,他就帶著藏雞養(yang) 殖場負責人進城推銷、到處談合作,並與(yu) 縣政府機關(guan) 食堂、茶館超市等簽訂供貨合同;雞苗采購太貴,強巴洛桑就自費前往巴宜區米瑞鄉(xiang) 學習(xi) ,用20多天時間掌握了孵化技術,當年就幫助江舉(ju) 藏雞養(yang) 殖場孵化雞苗200餘(yu) 隻,算上人工技術經費等,節約成本6萬(wan) 餘(yu) 元。
在強巴洛桑與(yu) 村民們(men) 的共同努力下,尼木朗村江舉(ju) 藏雞養(yang) 殖場的經營逐漸走上正軌,這個(ge) “95後”年輕小夥(huo) 子與(yu) 村民們(men) 的距離更近了。2021年,強巴洛桑當選為(wei) 尼木朗村的村委會(hui) 副主任,除了藏雞養(yang) 殖場,村裏的茶館、草場、青稞地,都是他每日必“打卡”的地方,茶館的收入、飼草的長勢、青稞的收成等,村裏的每一處細微變化,都成為(wei) 他的詩與(yu) 遠方。
養(yang) 殖梅花鹿走上致富路
在強巴洛桑憧憬未來時,同為(wei) “95後”的年輕村幹部、工布江達縣娘蒲鄉(xiang) 同吉村紀委委員旦增玉傑,在村裏的梅花鹿試點養(yang) 殖基地建設項目現場,查看工程進度。
“相較於(yu) 牛羊養(yang) 殖,梅花鹿養(yang) 殖不需要過多勞動力,飼料成本也低,而且梅花鹿肉市場行情比較好,鹿茸又是名貴藥材,最近幾年的價(jia) 格也比較理想,是一個(ge) 能帶動村民致富的好路子。”旦增玉傑介紹說。
梅花鹿養(yang) 殖,對於(yu) 同吉村來講,是一件新鮮事。如何讓群眾(zhong) 能夠接受這個(ge) 項目,在項目落地前期,旦增玉傑做了不少功課。幫忙辦理各類手續、自學梅花鹿養(yang) 殖知識、與(yu) 群眾(zhong) 溝通交流意見……在旦增玉傑的推動下,同吉村的梅花鹿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即從(cong) 項目規劃的圖紙慢慢轉換成帶動群眾(zhong) 增收致富的新途徑。
“今後,我們(men) 要在梅花鹿產(chan) 品的深加工方麵加大力度,同時,在村裏建設綠色采摘溫棚、餐飲設施等,讓村民抱團發展,將梅花鹿養(yang) 殖打造成集養(yang) 殖、產(chan) 品研發、銷售、旅遊參觀為(wei) 一體(ti) 的鄉(xiang) 村特色旅遊項目,讓其成為(wei) 本村經濟發展的品牌。”旦增玉傑憧憬著美好的未來。
不管是“牛老板”尼塔青,還是“95後”年輕村幹部強巴洛桑、旦增玉傑,在娘蒲鄉(xiang) ,熱愛鄉(xiang) 村的“新農(nong) 人”們(men) ,乘著林芝市建設全區改革開放先行示範區的東(dong) 風,身體(ti) 力行,繪就鄉(xiang) 村振興(xing) 壯美畫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