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喜看雅礱大地綻新顏

發布時間: 2023-09-19 09:33:00 來源: 西藏日報


山南市措美縣哲古風電場。次仁龍布 攝


美景如畫的羊卓雍錯湖畔。次仁龍布 攝


哲古草原上的藏野驢。次仁龍布 攝


可愛的野生藏獼猴。次仁龍布 攝

  山南市紮實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近年來,山南市認真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貫徹區黨(dang) 委“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戰略部署,出台《山南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2020-2025年)》,把“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上走在全區前列”作為(wei) “六個(ge) 走在全區前列”重要任務之一進行安排部署,切實推動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到實處。

  山南市委、市政府自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全麵落實“黨(dang) 政同責、一崗雙責”,嚴(yan) 格執行環保“一票否決(jue) 製”,及時成立工作領導小組,製定了堅決(jue)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等政策性文件,出台《砂石料開采管理條例》等4部地方性法規,印發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推動黨(dang) 中央和區黨(dang) 委各項決(jue) 策部署落實落地。同時,著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2018年以來,新增蘋果、核桃、葡萄等經濟林麵積7.6萬(wan) 畝(mu) ,加查、大古水電站項目建成投運,哲古分散式風電場首批機組並網發電,全市已建、在建電力總裝機容量達505萬(wan) 千瓦。

  為(wei) 全麵加強生態保護和修複,山南市持續推進總投資24.33億(yi) 元的雅江流域生態保護修複項目,著力打造雅江中遊百裏生態走廊和沿喜馬拉雅北麓生態廊道,2018年以來,累計植樹造林50.53萬(wan) 畝(mu) ,封山育林21.12萬(wan) 畝(mu) ,森林撫育32.92萬(wan) 畝(mu) ,造林補貼項目14.2萬(wan) 畝(mu) ;實施水土保持生態綜合治理項目15個(ge) ,治理水土流失麵積451平方千米,完成防沙治沙76.8萬(wan) 畝(mu) 。同時,大力推進大氣汙染防治,空氣質量優(you) 良率達到99%以上,設置河湖長1900餘(yu) 名,組織開展危險廢物專(zhuan) 項排查整治,農(nong) 藥、化肥保持零增長,土壤環境質量保持穩定。

  山南市出台《山南市農(nong) 牧區人居環境整治專(zhuan) 項獎勵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設置1000萬(wan) 元專(zhuan) 項獎勵資金,全麵落實生活垃圾和汙水治理,全市完成人畜分離50166戶。加大水電、礦產(chan) 、旅遊等重點資源開發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係統監督和全過程監管,嚴(yan) 禁“兩(liang) 高”企業(ye) 和項目進入山南。市級財政每年安排不少於(yu) 3000萬(wan) 元的環保專(zhuan) 項資金,各縣(區、市)每年安排不少於(yu) 100萬(wan) 元的環保專(zhuan) 項資金。2018年以來,山南市本級財政安排生態環境領域資金5.98億(yi) 元,重點用於(yu) 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礦山恢複治理、生態效益補償(chang) 、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等領域。深化實施生態富民,累計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獎勵資金0.66億(yi) 元,森林生態效益補償(chang) 資金5.57億(yi) 元,草原保護補助獎勵資金4.03億(yi) 元,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15.15億(yi) 元,更多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吃上“生態飯”、走上致富路。

  乃東(dong) 區:不斷加大礦山生態修複治理力度

  近年來,乃東(dong) 區堅決(jue) 扛起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堅持問題導向,結合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大力推動礦山生態修複治理,以實際行動推動乃東(dong) 區生態文明建設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當好排頭兵。

  乃東(dong) 區建立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牽頭抓總,各責任部門具體(ti) 推動的工作責任製,配齊配強業(ye) 務人員和執法隊伍,全區21處各類砂石礦點已全部關(guan) 停,立案1起。同時,及時組織幹部職工、生態崗位人員(地質災害群防群策員)成立巡查隊伍,製止亂(luan) 采亂(luan) 挖礦山行為(wei) 5起。各鄉(xiang) 鎮積極動員群眾(zhong) 監督,建立鄉(xiang) 鎮、村居聯防聯控監督機製,做到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切實將破壞生態環境的苗頭性違法違規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

  乃東(dong) 區把全區21處礦山納入生態修複治理範圍,按照誰開采誰治理和政府投入相結合的方式,分類納入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ti) 化治理項目、西南緣曆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複示範工程項目,累計投入資金1.07億(yi) 元,治理範圍達103.16公頃。截至目前,乃東(dong) 區21個(ge) 生態修複治理礦山已驗收4個(ge) ,待驗收9個(ge) ,正在實施治理5個(ge) ,其餘(yu) 3個(ge) 正在加快推進前期設計,已完成生態修複治理麵積90.97公頃。

  乃東(dong) 區:以更“實”的舉(ju) 措推動畜禽糞汙治理

  近年來,乃東(dong) 區始終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理念,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區黨(dang) 委、山南市委關(guan) 於(yu) 打好農(nong) 村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jue) 策部署,以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為(wei) 具體(ti) 抓手,動員各方力量,優(you) 化整合資源,加快實施乃東(dong) 區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一期、二期項目,推動農(nong) 牧區人居環境不斷提升,努力譜寫(xie) 農(nong) 村綠色發展新篇章。

  乃東(dong) 區始終把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作為(wei) 鄉(xiang) 村生態振興(xing) 重大工程,作為(wei) 農(nong) 村環境整治的關(guan) 鍵抓手,以項目推動畜牧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以實際成效促農(nong) 村環境改善。2021年以來,乃東(dong) 區成立政府主要領導為(wei) 組長的領導小組,建立聯席會(hui) 議、督導檢查、績效考評等機製,統籌協調解決(jue) 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整縣推動工作中的難點、堵點問題。印發《乃東(dong) 區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建設項目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職責分工和時間節點,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shu) ,壓實責任落實,為(wei) 推動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提供了保障。

  乃東(dong) 區先後實施總投資為(wei) 2051萬(wan) 元的山南市乃東(dong) 區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一期)建設項目及總投資為(wei) 1749萬(wan) 元的(二期)建設項目,將乃東(dong) 區範圍內(nei) 4家規模化養(yang) 殖場(白榮奶牛養(yang) 殖場、索珠藏香豬養(yang) 殖場、巴山農(nong) 牧萬(wan) 頭生豬養(yang) 殖場、貢桑禽類養(yang) 殖場)、2家有機肥廠、1747戶農(nong) 牧民養(yang) 殖散戶納入整縣推進項目實施範圍。同時,積極組織農(nong) 牧民實施分散式養(yang) 殖戶畜禽糞汙資源利用項目,將農(nong) 牧民增收與(yu) 農(nong) 村環境整治有機結合,助力鄉(xiang) 村生態振興(xing) 。

  乃東(dong) 區不斷完善糞汙收集、貯存、處理、利用體(ti) 係,做到資源化利用全覆蓋,從(cong) 源頭上解決(jue) 養(yang) 殖汙染問題,規模養(yang) 殖場、有機肥廠均實現糞汙資源化利用。采取種養(yang) 結合、農(nong) 牧循環模式,4家規模化養(yang) 殖場通過將養(yang) 殖糞汙廢水沉澱、分離、除雜等一係列工藝處理後,實現糞汙廢水分離,水資源回收重複利用。乃東(dong) 區采取“先建後補、投工投勞”的形式,以群眾(zhong) 勞務投入折算為(wei) 配套資金形式,有效調動農(nong) 戶的主動性與(yu) 積極性。將畜禽糞汙治理與(yu) 農(nong) 村環境綜合整治有效結合,在變廢為(wei) 寶的同時,切實推動農(nong) 村環境改善和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構建種養(yang) 結合、農(nong) 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新格局。

  浪卡子縣:全力配合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

  自治區第二輪第一批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山南以來,浪卡子縣高度重視,精心部署,積極組織,始終把此項工作作為(wei) 重要政治任務和“一把手”工程抓實抓細抓好,狠抓工作落實,全力配合做好自治區督察組進駐期間各項工作。

  為(wei) 切實配合做好自治區第二輪第一批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認真貫徹落實環境保護“黨(dang) 政同責、一崗雙責”,全麵加強對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的組織領導、協調指揮、督促整改和各項保障,浪卡子縣成立了配合自治區第二輪第一批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及綜合協調組等7個(ge) 專(zhuan) 項小組,明確職責分工,積極做好督察組進駐前各項準備工作。

  浪卡子縣委、縣政府先後組織召開配合自治區第二輪第一批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推進會(hui) 、調度會(hui) ,提高全縣各級各部門思想認識,嚴(yan) 格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和配合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政治責任。縣委主要領導先後指導縣配合自治區第二輪第一批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3次,調度工作開展情況4次,其他班子成員指導8次。

  浪卡子縣製定《浪卡子縣配合第二輪第一批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縣級領導分區包片任務分工表》,有計劃、有步驟地規劃好每個(ge) 點位工作任務,建立重點工作任務“日調度”工作機製和縣級幹部坐班製度,相關(guan) 縣級領導不定期到基層調研督查重點工作任務落實情況,督幫一體(ti) ,及時推動各項任務落實落地。同時,分門別類建立檔案台賬,共收集整理佐證資料1300餘(yu) 份,形成全縣工作開展情況1篇、典型材料2篇。

  全縣積極引導群眾(zhong) 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意識,通過縣融媒體(ti) 中心和“羊湖之聲”微信公眾(zhong) 號開設宣傳(chuan) 陣地,充分利用電子屏、宣傳(chuan) 片等形式,多層次、多角度宣傳(chuan) 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采取精心製作宣傳(chuan) 展板、條幅、標語、入戶宣傳(chuan) 等方式,展示全縣生態文明總要求、重要意義(yi) 、根本任務、預期目標、高地建設、整治成果等內(nei) 容,設立專(zhuan) 題展板6個(ge) 。

  加查縣:點亮誌願“紅”,守護生態“綠”

  “山水之間,關(guan) 乎國之大者”。為(wei) 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一域之力助推全區生態文明建設,加查縣緊緊圍繞生態文明創建和生態環境保護兩(liang) 條主線,從(cong) 環保誌願隊伍建設、完善服務陣地、創新活動舉(ju) 措等方麵精準靶向發力,點亮誌願“紅”,守護生態“綠”。

  強化隊伍建設,完善製度機製。加查縣製定印發《加查縣關(guan) 於(yu) 組建生態環境保護誌願服務隊實施方案》,明確工作職責,建立健全“個(ge) 人自薦+鄉(xiang) 鎮推薦+縣級審核”報名機製,麵向全縣農(nong) 牧民黨(dang) 員群眾(zhong) 、退役軍(jun) 人、退休幹部和生態環保人士,以發放聘用證書(shu) 的形式,在全縣各個(ge) 鄉(xiang) 鎮、縣城區域招錄生態環保誌願服務人員25人。規範推行誌願者管理、誌願服務台賬管理、激勵和保障機製,切實維護生態環保誌願者基本權益,不斷提高誌願服務組織的服務效能和管理水平。

  完善服務陣地,強化品牌意識。加查縣立足生態環保誌願服務主陣地建設,加大生態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縣城鄉(xiang) 鎮、景點景區等配齊輪式垃圾桶。持續加強與(yu) 各鄉(xiang) 鎮、縣直各單位、行政村協調統籌力度,拓寬誌願服務項目和渠道,引導群眾(zhong) 廣泛參與(yu) 生態環境保護。樹立和強化品牌意識,不斷夯實服務公眾(zhong) 實踐主載體(ti) 。誌願服務隊成立至今,針對轄區內(nei) 亂(luan) 堆亂(luan) 放、衛生死角、道路垃圾清理等問題陸續開展活動20餘(yu) 場次,通過講政策、擺事實等方法,勸說10餘(yu) 家個(ge) 體(ti) 經營戶主動參與(yu) 到生態環境保護行動中來,為(wei) 生態文明城市創建添磚加瓦。

  聚焦活動宣傳(chuan) ,提升社會(hui) 效益。加查縣組織開展全方位主題宣傳(chuan) 活動,確保環保誌願者服務觸角向基層延伸、向重點領域延伸。通過發放宣傳(chuan) 資料,環保知識進企業(ye) 、進社區、進學校、進農(nong) 牧區等形式,開展形式多樣的生態環境保護宣傳(chuan) ,搭建與(yu) 公眾(zhong) 溝通的橋梁,形成了全域關(guan) 心、支持、參與(yu) 生態環境保護的良好氛圍。活動中,累計發放宣傳(chuan) 資料3000餘(yu) 份。

  桑耶鎮:人進沙退 荒漠變綠洲

  山南市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桑耶核心區)是西藏唯一一個(ge) 全國防沙治沙示範區,麵積約5萬(wan) 畝(mu) 。在這裏,青楊、藏沙蒿、沙蓬等植物簇新吐綠,儼(yan) 然成了一方綠洲。目前,僅(jin) 核心區桑耶鎮就已治沙1.5萬(wan) 多畝(mu) 。

  “以前,我們(men) 村風沙太大,地裏沒法種糧食。如今,家鄉(xiang) 一改往日風沙四起的景象,真沒想到會(hui) 有戰勝風沙的一天!”紮囊縣桑耶鎮村民、防沙治沙示範區管護人員貢嘎索朗看著眼前成片的綠植,不禁心生感慨。

  40年前,桑耶鎮是“舉(ju) 目遠望一片沙,大風一起不見家”。自20世紀80年代初起,山南市采取修築“丁字壩”、大苗深栽等辦法,在雅魯藏布江南岸的沙灘上開始了試驗性造林。

  山南市林草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雅魯藏布江防護林建設初期,以義(yi) 務植樹和林業(ye) 部門補助性造林為(wei) 主,之後以“一江兩(liang) 河”、拉薩周邊造林、重點區域生態公益林建設工程、西藏高原生態安全屏障保護建設工程等多種途徑和形式造林。同時,采取“封、固、造、播”等舉(ju) 措,采用枝條草方格固沙、礫石壓沙等治沙措施共同遏製風沙流動,推動生物治沙與(yu) 工程治沙相結合,並積極引進花棒、沙柳、檉柳等沙生植物,在雅魯藏布江河穀成片栽植4500萬(wan) 株。

  如今,雅魯藏布江河穀防沙治沙人工林已成體(ti) 係,流動性沙地逐漸減少,極重度沙化土地麵積減少,有效控製了沙化土地揚塵。土壤情況得到明顯改善,植被蓋度明顯提高,林灌草植物種類增多,雅魯藏布江兩(liang) 岸45萬(wan) 多畝(mu) 的沙灘地變成了綠洲,有效保護了雅魯藏布江沿岸農(nong) 田、草場及交通水利設施。

  據推算,雅魯藏布江防護林建設每年吸納約2萬(wan) 名勞動力。通過雅江造林帶動山南市種苗等產(chan) 業(ye) 發展,全市苗圃數量達74個(ge) ,每年吸納1400餘(yu) 名農(nong) 牧民就業(ye) ,為(wei) 農(nong) 牧民增收1600餘(yu) 萬(wan) 元。

  造林就是“造福”的理念已經在當地深入人心,“沙治好了,地能種糧。通過護林員生態崗位,我們(men) 又多了一份收入。林子好了,子子孫孫都受益。”貢嘎索朗說。

  錯那市:推動勒布溝生態環境再上新台階

  近年來,錯那市錨定“四件大事”,圍繞“努力做到生態文明建設、固邊興(xing) 邊富民行動示範區走在前列”目標,以勒布溝特色優(you) 勢探索“生態+產(chan) 業(ye) +旅遊”發展模式,打造一批聚特色、有文化、富內(nei) 涵的生態品牌,不斷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用“生態色”勾勒邊境長廊上的風景圖。

  彰顯“本”色,勾勒豐(feng) 容“規劃圖”

  4月3日,經黨(dang) 中央、國務院批準,同意錯那撤縣設市,市政府駐地遷至麻麻門巴民族鄉(xiang) 政府,9月5日,經自治區黨(dang) 委、市委同意掛牌成立。

  撤縣設市以來,錯那市正確處理好保護生態與(yu) 城市建設、當前發展與(yu) 長遠規劃、硬件建設與(yu) 軟件建設的關(guan) 係,準確把握錯那新城功能定位,堅持適度超前原則,按照“一主一副”“一體(ti) 兩(liang) 翼”布局模式,堅持在推動綠色化低碳化發展上下功夫,嚴(yan) 格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確保綠色麵積不少於(yu) 規劃區域內(nei) 的40%,保留古樹、控製生態斑塊和廊道,避免搞高切坡、大開挖,延續生態功能,為(wei) 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的重要節點、安居樂(le) 業(ye) 的美麗(li) 邊城夯實生態基礎。

  提升“成”色,勾勒豐(feng) 美“生態圖”

  勒布溝,是我國西南邊陲的重要門戶,是我國人口較少民族——門巴族的居住地和發源地,是集生態、民俗、紅色、人文、地理於(yu) 一體(ti) 的旅遊風景區。多年來,當地不斷加大對勒布溝綠色發展、文化發展、人居環境發展等方麵的投入,把勒布溝打造成“生態文明小康示範點”“門巴文化展示區”“特色生態旅遊小城鎮”。

  2022年,錯那成功創建自治區生態文明建設示範村27個(ge) 、自治區級生態文明示範鄉(xiang) 鎮10個(ge) 、自治區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1個(ge) ,自治區美麗(li) 宜居鄉(xiang) 村4個(ge) 。2019年,勒門巴民族鄉(xiang) 斯木村榮獲“中國村莊2019幸福村”稱號,麻麻門巴民族鄉(xiang) 麻麻村入選全國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名錄,錯那市勒布溝榮獲“中國天然氧吧”稱號;2020年,勒門巴民族鄉(xiang) 勒村入選全國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名錄。

  擦亮“底”色,勾勒豐(feng) 裕“產(chan) 業(ye) 圖”

  得天獨厚的天然優(you) 勢造就勒布溝的綠色產(chan) 業(ye) 發展,近年來,勒布溝堅持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茶旅融合道路,引進先進種茶技術,完善製茶工藝流程,打造了“勒倉(cang) 蓮”等高原優(you) 質茶品牌。融合觀光與(yu) 采茶項目體(ti) 驗,世界最高海拔茶園勒布溝茶已成為(wei) 當地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支柱產(chan) 業(ye) ,讓當地群眾(zhong) 把“生態飯”牢牢端在了自己的手中。

  2021年,在北京兩(liang) 展一節茶葉產(chan) 品評選中,“勒倉(cang) 蓮”牌雪域毛峰和雪域勒紅分別獲得特別金獎和金獎。2022年底,勒布溝成功試種莓茶,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增添活力。

  打造“特”色,勾勒豐(feng) 潤“旅遊圖”

  錯那市突出勒布溝景區的核心景區作用,整合旅遊資源,實現綠色休閑與(yu) 紅色旅遊有機緊密結合,一方麵,規劃、提升勒布溝景區的度假休閑功能,啟動勒布溝景區提質改造工程,商業(ye) 化引進了一批星級酒店,提升接待檔次和能力,打造“休閑度假的高端產(chan) 品”;另一方麵,打造紅色旅遊路線,擴建張國華將軍(jun) 前線指揮部場館,建成黨(dang) 性教育基地和紅色教育基地,讓紅色遺址成為(wei) 勒布溝一個(ge) 響亮的招牌。

  與(yu) 此同時,錯那市以節慶活動為(wei) 載體(ti) ,聚焦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門巴戲亮點,豐(feng) 富對外宣介的途徑,不斷展示特色文化魅力,切實營造良好的文化旅遊氛圍。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