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碩果累累 高原飄香——科技援藏助推西藏經濟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 2023-09-25 09:42:00 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引,深入貫徹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在科技部精心指導下,在全國科技係統的傾(qing) 力支持下,按照《“十三五”科技援藏規劃》《“十四五”東(dong) 西部科技合作實施方案》部署和要求,始終把科技援藏工作作為(wei) 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抓緊抓實,在政策、項目、資金、平台、人才等方麵配合中央和各援藏省市,大力開展科技援藏與(yu) 科技合作,為(wei) 打贏脫貧攻堅戰,抓好穩定、發展、生態、強邊“四件大事”,加快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激發創新創業(ye) 活力

  山南市加查縣核桃資源豐(feng) 富,僅(jin) 千年以上的古核桃樹就有500多株,自2020年長江大學核桃科技特派團在加查縣創建核桃研究所以來,已完成了3000餘(yu) 株百歲以上古核桃樹的普查掛牌工作;江蘇省科技係統多方籌措安排科技援藏資金4000多萬(wan) 元,支持實施“青稞芽胚精釀啤酒的研製與(yu) 開發”“西藏食用菌基地建設及西藏野生雙孢菇產(chan) 業(ye) 化示範”等60多個(ge) 科技項目,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100多項,指導解決(jue) 了“藏式陶藝機械化燒製”“青稞發酵有效菌株篩選”等近200項製約產(chan) 業(ye) 發展的關(guan) 鍵技術難題,有力提升拉薩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水平,促進拉薩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山東(dong) 省援建的白朗縣中農(nong) 聖域果蔬產(chan) 業(ye) 園區,如今已經形成“一園三區34基地”的蔬菜產(chan) 業(ye) 布局,蔬菜種植麵積達1.66萬(wan) 畝(mu) ,年產(chan) 量1.2億(yi) 斤,產(chan) 值近2億(yi) 元,成為(wei) 西藏最重要的綠色蔬菜生產(chan) 基地,且輻射帶動周邊十餘(yu) 縣(區)種植蔬菜近10萬(wan) 畝(mu) ,被譽為(wei) 高原果蔬產(chan) 業(ye) 的“塞罕壩”。

  多年來,在科技援藏的助力下,西藏創新創業(ye) 活力不斷激發,科技創新之花開遍高原大地。

  圍繞發展壯大創新主體(ti) 、激發創新創業(ye) 活力,科技部等部門支持建設拉薩高新區、昌都高新區2個(ge) 國家級“雙創”示範基地和西藏(成都)科技企業(ye) 孵化器、昌都市科技企業(ye) 孵化器、拉薩高新區N次元科技創新孵化器3個(ge) 國家級科技企業(ye) 孵化器;發展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ye) 103家、科技型中小企業(ye) 478家;建成國家級“雙創”載體(ti) 18家,“雙創”載體(ti) 入駐企業(ye) 達2817家,吸納就業(ye) 2.47萬(wan) 人,其中吸納大學生就業(ye) 6685人。通過培育主體(ti) 、健全載體(ti) 、吸納就業(ye) 、激發活力,西藏做好“六穩”“六保”的科技支撐不斷加強。

  助力高質量發展

  多年來,科技部和各援藏省市以高質量援藏為(wei) 主線,突出產(chan) 業(ye) 援藏,大力推進科技援藏,為(wei) 推動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動能。

  項目支持方麵,科技部“十三五”支持西藏科技事業(ye) 發展項目219項、經費2.63億(yi) 元;提高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資金支持力度,2022年度資金達7300萬(wan) 元,較上年增長62.2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支持西藏加入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協議,支持23項國家自然科學資金項目,直接經費5980萬(wan) 元。各對口援藏省市“十三五”落實對口援藏科技項目約170項,經費約1.25億(yi) 元。

  平台建設方麵,西藏已建成1個(ge) 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ge) 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4個(ge) 國家級農(nong) 業(ye) 科技園區、1個(ge) 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9個(ge) 國家級野外台站、1個(ge) 國家創新城市、1個(ge) 國家創新型縣(市)。“十三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高精度地基授時係統”授時監測站和授時台分別在拉薩、那曲建設,成為(wei) 國家授時係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科技部、中科院的關(guan) 心支持下,拉薩青藏高原科學研究中心、國家川藏鐵路技術創新中心、昌都高山峽穀生態綜合觀測研究站、林芝自然災害風險防控與(yu) 工程安全研究中心、中科院地理所拉薩創新基地、拉薩地球係統多維網研究平台、清潔能源領域技術創新中心、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等十大創新平台建設穩步推進。

  智力支撐方麵,科技部等部門通過各類人才計劃支持西藏高層次領軍(jun) 人才隊伍建設,6人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yu) 技術獎,2人獲評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持續實施科技興(xing) 藏人才培養(yang) 工程,累計培訓科技管理幹部776人次。中科院係統充分發揮高端智庫決(jue) 策支持作用,支持建設國家科技領軍(jun) 人才創新驅動中心(西藏)和3個(ge) 院士工作站;依托相關(guan) 人才計劃項目等,支持西藏人才團隊6個(ge) ,培養(yang) 相關(guan) 領域人才80餘(yu) 名。科技部、中科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選派優(you) 秀援藏幹部累計20人次,為(wei) 西藏科技創新帶來了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模式。

  科學普及方麵,開展組團式“科普援藏”活動,捐贈了價(jia) 值770餘(yu) 萬(wan) 元的科普物資,開展活動190餘(yu) 場次,建成科普示範及教育基地144個(ge) 、中小學科技館84個(ge) 、寺廟科普活動站25個(ge) 。科技部舉(ju) 辦了“科普進西藏”“科技列車西藏行”等重大科技科普示範活動。在科技部支持下,中科院向西藏天文館支持一部集科普、科研雙重功能的一米級天文光學望遠鏡。

  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質增效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離不開科技創新。多年來,在科技部和各援藏省市的大力支援下,西藏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路越走越寬。

  科技部結合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開展那曲城鎮植樹關(guan) 鍵技術研發與(yu) 綠化模式示範,建成試驗基地625畝(mu) ,綠化示範麵積500餘(yu) 畝(mu) ,引進樹種46種17萬(wan) 餘(yu) 株,鑒定高抗樹種16種,篩選出雲(yun) 杉等8種適生樹種,越冬成活率75%以上。

  第二次青藏科考工作啟動實施以來,中科院牽頭推進多項科考任務,組織8100人次在藏開展670餘(yu) 項科考活動,吸納500餘(yu) 名西藏科研人員、青年學生深度參與(yu) 百餘(yu) 項科考活動;編製《西藏生態文明高地規劃》,發布《西藏高原環境變化科學評估》等權威的科學報告,係統評估西藏環境變化現狀和生態文明建設成效,服務支撐國家戰略製定。國家有關(guan) 部門和對口援藏省市支持西藏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工作,協同開展高黎貢山生物生態安全科研活動,有力支撐服務生態環境保護與(yu) 發展。

  麵向脫貧攻堅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科技部立項支持“高海拔邊境地區農(nong) 牧業(ye) 關(guan) 鍵技術研究與(yu) 示範”等項目,構建了“政府引導、科技支撐+企業(ye) 引領+合作社帶動+貧困戶增收”的高海拔邊境地區特色農(nong) 牧業(ye) 生產(chan) 模式、技術模式、扶貧模式帶貧益貧機製;累計選派8282名“三區”科技人才支持指導西藏引進、示範、推廣一批農(nong) 牧業(ye) “種、養(yang) 、加”先進適用技術,為(wei) 脫貧攻堅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良種、良法和產(chan) 業(ye) 配套技術支撐。啟動西藏區域創新集群、科技服務網絡計劃(STS)等重點任務,在藏科技成果轉化為(wei) 企業(ye) 新增銷售收入約8.89億(yi) 元。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