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西藏“邦典之鄉”:傳承千年非遺技藝 繪就高原多彩畫卷

發布時間: 2023-10-11 08:44:00 來源: 新華社

  邦典,一種色彩斑斕、線條優(you) 美的藏式圍裙,它是藏族女性著藏裝的重要裝飾,具有悠久曆史。西藏山南市貢嘎縣傑德秀鎮被譽為(wei) “邦典之鄉(xiang) ”,這裏絕大多數居民都會(hui) 編製邦典。2006年,藏族邦典織造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名錄。

  傑德秀鎮居民嘎日今年60歲,是家中第四代邦典織造技藝傳(chuan) 承人,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藏族邦典織造技藝傳(chuan) 承人。據她介紹,邦典係一千多年前藏族先民依照雨後彩虹的顏色編織而成。

  12歲時,嘎日就開始學習(xi) 邦典織造技藝。剪羊毛、洗羊毛、撚線、放線、染色……傳(chuan) 統邦典的編織要經曆十幾道工序,其中染色最為(wei) 關(guan) 鍵。使用天然染料,邦典的顏色才會(hui) 更加鮮豔。嘎日經常進行“染色實驗”,核桃皮、樹葉等都是她的實驗原料,憑著一股鑽研勁頭,她織出的邦典遠近聞名、廣受稱讚。現如今,鄰居們(men) 製作邦典時遇到困難,都會(hui) 找她幫忙解決(jue) 。她說:“編織時手腳配合很重要,不然織機就會(hui) 失控,製出的邦典也就走樣了。”

  2002年,嘎日和丈夫格桑創立了傑德秀鎮格桑圍裙農(nong) 民合作社,成立之初資金運轉較為(wei) 困難,利潤較少。後來,他們(men) 努力改進製作工藝,政府予以貸款政策支持,合作社漸漸走上正軌。現在,一個(ge) 季度可以賣出1000多條邦典,年銷售額可達200多萬(wan) 元。

  走進合作社,幾位工人正忙著編織邦典,索朗央宗是其中一員。她說:“合作社對我幫助很大,我們(men) 送完孩子上學之後就可以來編織邦典。隨時都可以過來,不僅(jin) 能補貼家用,還能學習(xi) 新技能。”

  如今,合作社的運營主要由嘎日的女兒(er) 旦增卓嘎負責。她13歲開始跟著嘎日學習(xi) 邦典編織技藝,年輕的她對未來發展有很多想法。她說:“我已經嚐試設計過多款具有邦典特色的物品,如抱枕、手機殼等,讓邦典元素融入到現代生活中,將這項非遺技藝發揚光大。”同時,旦增卓嘎也意識到,隻有不斷學習(xi) 創新,邦典織造技藝才能更好地傳(chuan) 承下去。為(wei) 此,她到大學進修,到北京、山東(dong) 等地參加各種編織技藝比賽……


10月9日,旦增卓嘎與(yu) 合作社工人一起組裝傳(chuan) 統織機。新華社記者邵澤東(dong) 攝

  陽光下的邦典,絢爛奪目。當地有一首歌謠這樣唱道:“一座古鎮,盛產(chan) 彩虹般的圍裙。如果你要出門,請不要忘記係上那美麗(li) 的邦典……”從(cong) 千年前走來的邦典,如今在雪域高原煥發新的活力與(yu) 光彩。

(責編: 李雅妮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