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中新社記者走進西藏藏醫藥大學教室,一位老師正向40多位學生用藏語講授藏醫藥典籍《四部醫典》中的脈診,不少同學的筆記本上,用藏文密密麻麻記滿了要點。
10月12日,西藏藏醫藥大學校園內(nei) 矗立的藏醫藥學祖師宇妥·寧瑪雲(yun) 丹貢布雕像和藏漢雙語鐫刻的校訓。中新社記者 江飛波 攝
西藏藏醫藥大學是中國教育部批準的全國唯一單獨設置的藏醫藥高等學校。學校老校區位於(yu) 布達拉宮東(dong) 北方向約1.5公裏處,廣場中間矗立著藏醫藥學祖師宇妥·寧瑪雲(yun) 丹貢布的雕像,雕像前用藏漢雙語書(shu) 寫(xie) 著“厚德 勤學 篤行 利眾(zhong) ”校訓。
18歲的央金卓瑪是拉薩市當雄縣人,主修藏醫專(zhuan) 業(ye) 。“我們(men) 當雄縣海拔比較高,爸爸是牧民,因為(wei) 長期放牧患有風濕,我經常看他自己用藏藥熱敷治療。藏族百姓對藏醫藥的認可度比較高,對於(yu) 我的選擇,家人非常支持、認可”。
藏醫專(zhuan) 業(ye) 學製是5年,過程並不輕鬆,如今新出版的《四部醫典》足足有690多頁。她說,“主修課程其實就是學習(xi) 《四部醫典》還有藏醫專(zhuan) 家的注釋、解析,這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舍友同學經常清晨五六點鍾起床,在校園裏背書(shu) 、學習(xi) 筆記。
10月12日,西藏藏醫藥大學一課堂內(nei) ,學生們(men) 在學習(xi) 藏醫藥典籍《四部醫典》內(nei) 容。中新社記者 江飛波 攝
央金卓瑪的高中、大學都是在拉薩就讀,兩(liang) 所學校都要寄宿,“我姑姑家在拉薩城關(guan) 區,每到周末我會(hui) 去姑姑家吃飯。”她說,每隔一兩(liang) 個(ge) 月,在當雄的爸爸媽媽會(hui) 來拉薩朝佛,順道來學校探望自己。
21歲的索南木拉毛來自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她說:“我在高中時對藏醫就很感興(xing) 趣,我們(men) 藏族認為(wei) 藏醫藥學的源頭、主流就在拉薩,就在西藏藏醫藥大學,所以高考後填誌願我的目標很明確。”
她介紹,在西藏藏醫藥大學就讀,一年的學費和住宿費一共是4100元(人民幣,下同),這對絕大部分藏族家庭而言,還是容易承擔的,“畢竟現在一頭犛牛價(jia) 值都上萬(wan) 元了”。
索南木拉毛還選修了現代醫學、藥學和英語等課程。她說:“藏醫、藏藥專(zhuan) 業(ye) 課程都是藏語教學,這對學生的藏語水平也有一定的要求。”
今年讀大三的索南木拉毛正著手準備研究生考試。她說,如果順利讀完研究生,自己更傾(qing) 向於(yu) 回到甘南,在家鄉(xiang) 當一名藏醫醫生。
10月12日,西藏藏醫藥大學一課堂上,老師向同學們(men) 講述《四部醫典》中脈診相關(guan) 內(nei) 容。中新社記者 江飛波 攝
20歲的單增普措是昌都市貢覺縣人。他說,表哥是西藏自治區藏醫院醫生,畢業(ye) 於(yu) 西藏藏醫藥大學的前身西藏藏醫學院。自己是在他的耳濡目染下,選擇了學習(xi) 藏醫專(zhuan) 業(ye) 。
“我們(men) 學校的一些社團活動也很有特點,比如會(hui) 跟著專(zhuan) 業(ye) 老師參與(yu) 藏藥製作,去拉薩周邊的山溝裏學習(xi) 認識藏藥材等。”他說,自己也同時選修了現代醫學課程。
單增普措說,進入西藏藏醫藥大學後,感覺對校訓“厚德 勤學 篤行 利眾(zhong) ”中的“利眾(zhong) ”理解更深刻了。
“有些人覺得傳(chuan) 統醫學和現代醫學是對立的,但從(cong) ‘利眾(zhong) ’角度看,本不應該非此即彼,如果患者的實際情況需要藏醫,醫者就應該用藏醫手段為(wei) 患者解決(jue) 病痛;如果患者情況需要現代醫學來拯救,那就應該毫不猶豫為(wei) 患者使用現代醫學。”單增普措說,傳(chuan) 統醫學和現代醫學都是一種方式,最終都是為(wei) 患者服務,達到“利眾(zhong) ”的目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