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日喀則市天氣晴好。2023第四屆跨喜馬拉雅國際公路自行車極限賽,在此迎來了總裏程89.97公裏的第二賽段比賽。
一大早,比賽起點江孜宗山英雄紀念碑廣場前,各方工作人員提前到位,不少市民群眾(zhong) 聚集於(yu) 此,隻為(wei) 零距離感受這場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盛況。
來自西藏喜馬拉雅自行車隊的紮頓說,自己是首次參加這種高級別賽事,希望通過與(yu) 強勁對手的較量,積累比賽經驗,提高自身實力。“三個(ge) 賽段中,我感覺日喀則賽段最具特色,高速段更具挑戰性。”紮頓說。
上午10時30分,鳴笛發令聲響起,來自國內(nei) 外17支車隊的選手魚貫而出,沿國道349向西北騎行,途經“七彩莊園”白朗縣,直奔終點桑珠孜區。
一路上,賽道兩(liang) 旁藏式民居鱗次櫛比,座座現代化溫室大棚整齊排列,通暢的高速公路串起城鄉(xiang) 百姓美好生活。
賽道內(nei) ,選手們(men) 你追我趕,奮勇拚搏,各色騎行服與(yu) 鄉(xiang) 村田野相映成趣,一動一靜間,構成別樣風景。
賽場外,觀眾(zhong) 們(men) 用手機記錄精彩瞬間的同時,不忘高聲呐喊,加油助威,用熱情點燃現場氣氛。
當參賽選手路過江孜縣熱索鄉(xiang) 時,田裏的群眾(zhong) 紛紛放下手中的農(nong) 活,趕到道路兩(liang) 邊,高喊“加油!”“紮西德勒!”
“這是我長這麽(me) 大第一次在現場看國際性比賽。看著選手們(men) 的拚勁兒(er) ,自己也充滿了動力。”熱索鄉(xiang) 幫日村村民次仁普赤說,“我們(men) 應該像他們(men) 一樣,為(wei) 了目標,傾(qing) 盡全力,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
“不愧是專(zhuan) 業(ye) 選手,不僅(jin) 裝備帥,騎行節奏也非常好!”日喀則市民達瓦是一名公路自行車騎行愛好者,看著比賽隊伍從(cong) 身邊飛馳而過,十分激動。他告訴記者,等有空了會(hui) 約著夥(huo) 伴們(men) 一起,騎行一遍比賽線路,感受激情與(yu) 樂(le) 趣。
一場體(ti) 育賽事的成功舉(ju) 辦,離不開賽場內(nei) 外的全方位保障。誌願紅、醫護白、警察藍等身影,用暖心、細心、貼心的服務,全力確保賽事安全、圓滿。
作為(wei) 賽事升格後的新增賽段承辦方,日喀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科學統籌,全市多部門互通聯動、精心籌備,全麵開展了賽段沿途道路維修清理、醫療應急、安全保衛等工作。
日喀則市公安局黨(dang) 委委員紮西平措告訴記者,針對賽段兩(liang) 側(ce) 村莊密集、又逢秋收農(nong) 忙的實際,日喀則公安部門科學合理安排交通管製路線,盡力壓縮交通管製時間,提倡錯峰出行。
“能參與(yu) 此次賽事的醫療保障工作,我很開心。”江孜縣中心醫院工作人員拉巴頓珠說,“相對於(yu) 激烈的比賽,我們(men) 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參賽選手的身體(ti) 健康上。”
“日喀則賽段海拔高,選手們(men) 會(hui) 麵臨(lin) 缺氧、高反的挑戰。”日喀則市衛健委黨(dang) 組副書(shu) 記、主任巴桑片多介紹,“根據實際,我們(men) 在賽段沿線設置了醫療保障點、急救待命組等。比賽中,配備4輛救護車16名醫護人員,從(cong) 起點至終點為(wei) 參賽選手提供全程伴隨式醫療保障服務。”
跨喜馬拉雅國際公路自行車極限賽在展示城市魅力與(yu) 形象的同時,也為(wei) 城市發展帶來機遇,提供動力。日喀則市將以本次賽事為(wei) 契機,大力宣傳(chuan) 獨特的自然資源和民族風情,進一步提高日喀則戶外運動知名度,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戶外運動品牌賽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