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拉薩南山公園,綠黃相間、溪流潺潺、一步一景。十年前,這裏還是一片雜草。見證了南山公園的變化,南山公園園區安全負責人——“80後”紮西曲培頗感驕傲:“我更熱愛家鄉(xiang) 了。”
在西藏,生態是發展的題中之義(yi) 。西藏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47處,野生動物種群呈恢複性增長,藏羚羊種群數量已超過30萬(wan) 隻,藏馬鹿超過800頭。
自治區大氣、水、土壤各項指標表明,西藏仍是世界上生態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之一。
阿裏——
最大價(jia) 值在生態
近年來,阿裏地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始終堅持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守護好雪域高原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成群的野驢沿道路兩(liang) 旁覓食,獅泉河鎮街道幹淨整潔,溫室大棚裏蔬菜瓜果花卉長勢喜人……一幕幕畫麵,折射出阿裏地區近年來生態環境保護與(yu) 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所取得的優(you) 異成績,表明阿裏地區已經並將繼續為(wei) 美麗(li) 西藏建設作出應有貢獻。阿裏地區於(yu) 2020年被命名為(wei)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在自治區2018年至2020年生態環境保護考核中連續三年獲得“優(you) 秀”。
居住在獅泉河鎮的居民加布說:“環境變幹淨、變美了,走在街上群眾(zhong) 也不亂(luan) 丟(diu) 垃圾了。”
阿裏地區持續構建以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戰略地、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示範地、綠色發展試驗地、自然保護樣板地和生態富民先行地為(wei) 核心的生態文明高地,努力爭(zheng) 先鋒、走前列,為(wei) 西藏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貢獻阿裏力量。
“近年來,阿裏地區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鼓勵群眾(zhong) 積極參與(yu) 生態保護。通過報紙、電視、新媒體(ti) 等平台,大力宣傳(chuan) 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形成了人人、事事、時時、處處崇尚生態文明的良好社會(hui) 氛圍。”阿裏地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蒲春炯表示。
山南——
美麗(li) 鄉(xiang) 村處處見
幹淨的道路、整潔的村莊、宜居的家園、幸福的笑臉……隨著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持續深入,一幅幅美麗(li) 鄉(xiang) 村新畫卷在山南市徐徐展開。“現在生活質量明顯提高了,房前屋後幹淨整潔、鬱鬱蔥蔥,廁所也不再臭氣熏天。”山南市隆子縣加玉鄉(xiang) 龐村村民白瑪央金說。
近年來,山南市堅持領導力量再加強、工作機製再完善、工作舉(ju) 措再細化、工作成效再提升,在高質量完成農(nong) 牧區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目標的基礎上,接續推動農(nong) 牧區人居環境整治,促進農(nong) 牧區人居環境穩步改善。
曲鬆縣成立以縣委書(shu) 記、縣長為(wei) 雙組長的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廣泛發動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深入開展村莊公共環境整治2.11萬(wan) 餘(yu) 人次,定期開展農(nong) 村房前屋後河塘清淤疏浚工作,投入資金2600萬(wan) 餘(yu) 元在全縣21個(ge) 行政村建成生活垃圾收集池82個(ge) ,紮實推進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取得了良好成效。
措美縣紮實開展全縣生態環境大排查大整治專(zhuan) 項行動,共梳理8項26個(ge) 問題,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wei) 核心,大力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累計投入資金7622.8萬(wan) 元用於(yu) 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修複、營造林“先造後補”工程,不斷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深入推進汙染防治攻堅戰,計劃到2025年全麵實現國家級生態文明示範縣創建目標。
林芝——
人與(yu) 自然美美與(yu) 共
漫步在林芝的尼洋河畔,美景盡收眼底,讓人心曠神怡。近年來,林芝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沿著鄉(xiang) 村公路蜿蜒而上,便來到林芝市察隅縣竹瓦根鎮龍古村。“龍古村突出生態環境保護宣傳(chuan) ,推進耕地保護,遵循綠色優(you) 先,著力實施人居環境整治,因地製宜發展農(nong) 牧經濟。以前,家家戶戶都會(hui) 到山上砍樹生火,現在沒人會(hui) 去山上亂(luan) 砍濫伐了。”察隅縣竹瓦根鎮龍古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鄭洛介紹說。
據悉,龍古村是察隅縣生態宜居示範村。龍古村屬於(yu) 半農(nong) 半牧的村莊,得益於(yu) 人居環境改善工作,村裏實現了人畜分離,房前屋後種植果樹、綠植等1萬(wan) 餘(yu) 株。家裏攢下來的瓶瓶罐罐還可以到村裏的兌(dui) 換超市兌(dui) 換牙膏、紙巾等生活用品。
“這兩(liang) 年來,魯霞溝旅遊的遊客非常多,森林裏各類豐(feng) 富的林下資源也給村民們(men) 帶來了實惠。”米林市丹娘鄉(xiang) 魯霞溝管護站生態護林員白瑪次仁說,魯霞溝群眾(zhong) 僅(jin) 靠采集鬆茸、蘑菇、蕨菜等林下資源就能獲得幾千元甚至上萬(wan) 元的收入,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
為(wei) 了讓綠色長存,西藏像白瑪次仁這樣的護林員有30萬(wan) 餘(yu) 名,他們(men) 認真細致地調查了解山情、林情和民情,全力守護高原這一方綠。“我們(men) 站是守護森林的第一站,這個(ge) 口子必須守好,為(wei) 了家鄉(xiang) 的山和樹,更為(wei) 了子孫後代。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參與(yu) 守護高原的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白瑪次仁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