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時節,雅魯藏布江兩(liang) 岸的楊樹林和柳樹林褪綠披黃、層林盡染,目光所及皆是美景。
西藏是世界上生態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守護好雪域高原的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意義(yi) 重大。一直以來,西藏堅持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指導,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麵推行林長製,以“林長製”促“林長治”, 繪就美麗(li) 綠色生態“新畫卷”。
根植林草——
推動林長製全麵見效
組織植樹造林、監督森林草地的合理利用、防火防蟲……全區已劃定各級林長的責任區域,自治區、市地、縣區、鄉(xiang) 鎮級林長分別按每年、每半年、每季度、每兩(liang) 月的頻次至少開展1次巡林,村級林長原則上每月不少於(yu) 1次,防火期根據工作需要,加密督導檢查和巡林頻次。
全麵推行林長製,“林長”是關(guan) 鍵。目前,全區已建成由黨(dang) 委、人大、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總林長的五級林長組織體(ti) 係,共設五級林長35185名。在副總林長直接包聯到縣的基礎上,劃定各級林長直接責任區,逐級明確監管領導和管護人員,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了林草資源保護發展的內(nei) 生動力、長遠發展、統籌協調問題。
在製度保障體(ti) 係方麵,西藏出台《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為(wei) 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出台《西藏自治區林長工作製度(試行)》,建立長效機製;開展市地林長製工作督查,優(you) 化細化考核指標,強化林長責任意識,規範林草資源監管和服務。
同時,西藏不斷創新“林長+”協作機製,落實落細“林長+檢察長+警長”協作機製,形成公正司法與(yu) 嚴(yan) 格執法的良性互動。今年,西藏公安部門受理涉林草刑事案件24起,檢察機關(guan) 處理涉林草公益訴訟線索3條;積極推動建立“林長+森林草原防滅火”等協作機製。
綠化國土——
提升林草“含綠量”
每年夏天,在拉薩河兩(liang) 岸的南北山綠化現場,工人們(men) 頂著炎炎烈日,揮鍬鏟土、平整踩實、提水澆灌,積極參與(yu) 植樹造林。
南北山綠化是拉薩重要的生態工程。2023年,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成效顯著,苗木成活率達85%以上,帶動勞務180萬(wan) 人次,實現群眾(zhong) 增收4.5億(yi) 元。
一直以來,西藏厚植綠色發展“新底色”,各級林長堅持將國土綠化作為(wei) 提升資源總量、築牢綠色發展根基的重要內(nei) 容,推動林草資源由“綠起來”走向“活起來”“好起來”。
2023年,全區營造林任務120萬(wan) 畝(mu) ,通過實施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雙重”營造林項目等,截至目前,已完成營造林83萬(wan) 畝(mu) ,剩餘(yu) 37萬(wan) 畝(mu) 封山育林任務計劃12月前完成;營造林完成圖斑上報65萬(wan) 畝(mu) ,超額完成1萬(wan) 畝(mu) ;種草改良任務606.16萬(wan) 畝(mu) ,已完成614.29萬(wan) 畝(mu) ,超額完成8.13萬(wan) 畝(mu) ;穩步推進種草改良任務落地上圖工作;完成西藏首單林草碳匯交易,交易草原碳匯量5萬(wan) 噸、交易金額130萬(wan) 元;集成草原黑土灘治理先進技術,在拉薩、那曲、阿裏等地創新開展草原生態修複治理試驗示範項目,取得顯著成效。
防沙治沙——
實現“綠進沙退”曆史性轉變
位於(yu) 山南市紮囊縣境內(nei) 的桑耶鎮,靠近雅江河畔。由於(yu) 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環境,多年以前,這裏土地沙化嚴(yan) 重,植被稀少,生態環境非常脆弱。
從(cong) 小生活在桑耶鎮的索朗次仁,今年57歲,他對風沙有著深刻的記憶。他告訴記者:“在我小時候,整個(ge) 村莊都看不到幾棵樹,隻記得漫天的風沙吹到了家門口。”
一直以來,西藏積極采取多種措施防治土地沙化。通過實施森林生態效益補償(chang) 、濕地生態效益補償(chang) 、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加快高原林草植被恢複,遏製沙化土地蔓延擴展;實施《西藏自治區實行最嚴(yan) 格水資源管理製度考核辦法》,製定節水措施,采用多種高效節水灌溉方式,促進沙區生態環境改善;嚴(yan) 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jia) 法》的規定,落實沙區開發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jia) 製度,強化對沙區開發利用行為(wei) 的監管;以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重要生態係統保護和修複重大工程為(wei) 重點,落實《西藏自治區關(guan) 於(yu) 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體(ti) 化生態保護修複工作的實施意見(試行)》,帶動全區沙化土地治理。
2021年以來,西藏落實各方麵有關(guan) 防沙治沙項目投資9.7億(yi) 元,采取工程固沙、人工造林、封沙育林等措施,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麵積248萬(wan) 畝(mu) ,占“十四五”防沙治沙目標任務的59%。新建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1處,封禁保護麵積12萬(wan) 畝(mu) 。據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監測,西藏沙化土地麵積減少62.24萬(wan) 公頃。
防火防蟲——
堅守林草發展生態安全底線
紮囊縣紮若村的達娃平措是今年剛上任的森林管護人員。每天,他的任務就是巡護草木、澆水灌溉、查看網圍欄。“要是有樹苗生病了就及時上報,沒有成活的樹苗也及時進行補種補栽。”達娃平措說。
今年以來,西藏堅持高位推動,壓實各級防火責任,深化源頭治理,強化預警監測,嚴(yan) 守林草發展生態安全底線、紅線、高壓線。
2023年,西藏常態化開展森林火險氣象等級預報,綜合運用各種技術手段開展“天空地人”一體(ti) 化監測;優(you) 化防控體(ti) 係,進一步完善森林草原防火管理製度,投資1.24億(yi) 元完善基層火災防控基礎建設;製定《西藏自治區“護鬆2023”行動方案》,積極組織開展“護鬆”行動,有效堵截外來物種,維護全區生態安全;落實鬆材線蟲病秋季普查工作,繼續保持鬆材線蟲病、美國白蛾等疫情零發生;開展草原鼠蟲害治理320萬(wan) 畝(mu) ,嚴(yan) 格落實綠色防治;完成林草濕荒外來入侵物種和草原有害生物普查外業(ye) 工作。
與(yu) 此同時,西藏著力打通林草保護發展“最後一公裏”。每年對基層林草工作人員和生態護林員集中培訓兩(liang) 次以上,提升基層林草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完善全國生態護林員聯動管理係統人員信息,錄入率達93.8%。目前,全區共有林業(ye) 站管理機構32個(ge) 、鄉(xiang) 鎮農(nong) 牧綜合服務中心685個(ge) 、生態護林員20.9萬(wan) 名,確保林草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如今,西藏的每一片樹林都有“林長”,每一片綠色都有人守護。天藍、地綠、水清的高原生態將成為(wei) 美麗(li) 西藏的靚麗(li) 底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