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素有“亞(ya) 洲水塔”之稱,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記者從(cong) 自治區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廳了解到,為(wei) 了守護好西藏的藍天碧水,目前,全區共建設生活汙水處理廠106座,覆蓋7市(地),62個(ge) 縣城、21個(ge) 鄉(xiang) 鎮,汙水處理能力達55.8萬(wan) 噸/日。
城鎮生活汙水指居民日常生活中排出的廢水,如糞便汙水、各類洗滌廢水等。生活汙水中含有大量有機物和病原微生物,存活在生活汙水中的細菌和病原體(ti) 能夠以水中有機物為(wei) 營養(yang) 大量繁殖,如果不經過處理直接排放,則會(hui) 破壞整個(ge) 生態係統,汙染飲用水,增加人體(ti) 感染疾病的幾率。城市生活汙水的處理排放與(yu) 水資源保護緊密相關(guan) ,因此,生活汙水必須經汙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後進行排放。
自治區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廳城市建設處三級調研員李紅林介紹,自“十一五”開始,自治區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廳就開始積極建設生活汙水處理設施。據了解,截至目前,全區共投入資金54.1億(yi) 元,建設汙水處理廠106座,其中建成使用93座,正在建設13座,全區汙水處理能力達到55.8萬(wan) 噸/日。“我們(men) 在拉薩市城區投入了資金11.15億(yi) 元,建設生活汙水處理廠6座,其中5座已經投入運營,1座在建。目前,拉薩市處理生活汙水規模為(wei) 23.3萬(wan) 立方米/日,是全區7市(地)中生活汙水處理能力最強的城市。”李紅林說。
汙水排放標準為(wei) 一級A標準
10月31日,記者來到西藏碧水源汙水處理廠。4座露天大水池和幾座廠房正忙碌運作,水流聲和自動化設備運轉的聲音不斷傳(chuan) 來。生活汙水從(cong) 進水口的汙泥惡臭到出水口的清澈見底,需要經過複雜的6道工序,檢測達標後,方可排向拉薩河下遊。碧水源汙水處理廠運營主管陳泰華向記者介紹,生活汙水不隻有小區居民排放的汙水,也包括餐飲店排放的汙水。作為(wei) 拉薩市汙水處理量最大的汙水處理廠,碧水源汙水處理廠承擔了拉薩市主城區大部分汙水和經開區全部汙水的處理工作。“生活汙水經過市政管網的收集進入我們(men) 汙水處理廠,目前,我們(men) 廠的日處理規模達到18萬(wan) 立方米/日,出水質量達到《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中的一級A標準,為(wei) 排放標準中的最高標準。”
陳泰華向記者介紹,廠裏的環保數采儀(yi) 連接了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和拉薩市生態環境局,在線監測儀(yi) 器每2小時監測一次,堅決(jue) 做到了“達標排放”。經過汙水處理廠處理後的尾水和泥土也可以重複利用。城鎮中隨處可見的綠化帶澆灌、道路噴灑、人工湖的水位補充、南山公園綠化澆灌等都能利用這裏的尾水。在汙水處理廠沉澱後的汙泥,經過烘幹後送去有機肥加工廠,將汙泥加工為(wei) 有機肥,這種肥料可以用來種花種樹,改善土壤質量。“我們(men) 汙水處理廠真正做到了資源循環利用。”陳泰華表示,處理好汙水,能有效提升居民幸福感,也是為(wei) 保護拉薩河與(yu) 雅魯藏布江的水資源環境和生態環境做貢獻。
印發標準提高汙水處理水平
李紅林介紹,西藏地處高寒高海拔區域,地廣人稀、工業(ye) 汙染少,因此存在生活汙水濃度低、生物菌成活率低、運維成本高、操作技術要求高等問題。為(wei) 提升汙水處理能力,解決(jue) 技術工藝“瓶頸”,自治區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廳組織相關(guan) 專(zhuan) 家開展項目的工藝論證,優(you) 化汙水處理技術工藝。為(wei) 彌補高海拔寒冷地區的汙水處理技術標準的空白,自治區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廳組織編製了《西藏自治區城鎮汙水處理技術導則》,並連續五年開展城鎮汙水處理設施規範化運行考核,印發《西藏汙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全麵加強汙水處理建設運行監管。
同時,自治區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廳積極爭(zheng) 取資金,著力消除汙水管網的“空白區”。2023年,落實排水設施專(zhuan) 項資金和燃氣等老舊管網改造資金共計6.77億(yi) 元,實施3個(ge) 城市、13個(ge) 縣城排水管網建設(改造)項目,新建(改造)排水管網283公裏。目前,全區排水管網總長度達到2529公裏。“西藏城市、縣城及以上城鎮生活汙水集中處理率分別達到96.57%、86.55%,已提前完成了‘十四五’的規劃目標。”李紅林說,“2023年,自治區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廳完成投資3.91億(yi) 元,實施12個(ge) 汙水處理設施項目建設,預計新增汙水日處理能力3.45萬(wan) 立方米,配套汙水管網48.37公裏。”
為(wei)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的戰略目標,自治區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廳不斷加強生活汙水治理,組織各市(地)開展了黑臭水體(ti) 排查工作,2023年,將排查範圍擴大至74個(ge) 縣(區)。目前,全區74個(ge) 縣(區)建成區範圍內(nei) 無黑臭水體(ti) ,已實現“零黑臭”目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