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國必先強農(nong)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wan) ,增加農(nong) 民收入是關(guan) 鍵。”“要堅持把增加農(nong) 民收入作為(wei) ‘三農(nong) ’工作的中心任務,千方百計拓寬農(nong) 民增收致富渠道。”
農(nong) 牧民增收是實現農(nong) 村經濟發展、提高農(nong) 民生活質量的重要途徑。山南市桑日縣轄3鄉(xiang) 1鎮43個(ge) 行政村(社區)83個(ge) 村民組。經初步核算,2023年前三季度,桑日縣農(nong) 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預計為(wei) 16083元(最終以國家統計局山南調查隊數據為(wei) 準),同比增加2900元、增幅為(wei) 22%,完成年終目標任務的67%。請跟隨記者一起探究,桑日縣農(nong) 民是如何駛入致富增收“超車道”的。
“釀造”甜蜜生活:
葡萄產(chan) 業(ye) 讓百姓就近就業(ye)
走進桑日縣超高海拔葡萄種植基地,規劃整齊的葡萄架錯落有致,枝繁葉茂的葡萄藤長勢良好,一串串圓潤飽滿、晶瑩剔透的葡萄綴滿枝頭,散發誘人的香味,幾名果農(nong) 正在采摘葡萄,臉上洋溢著豐(feng) 收的喜悅……
2015年,基地經過充分論證,嚴(yan) 格篩選保留了超高海拔A、赤霞珠、美樂(le) 、威戴爾、霞多麗(li) 等多個(ge) 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的品種,開始大麵積推廣種植。
目前,桑日縣超高海拔葡萄種植基地總種植麵積達到8500畝(mu) ,主要分布在絨鄉(xiang) 紮巴村、桑日鎮塔木村、白堆鄉(xiang) 藏嘎村等3個(ge) 鄉(xiang) 鎮10個(ge) 行政村(社區)。“8500畝(mu) 葡萄全部掛果後,2000畝(mu) 高端鮮食葡萄預計產(chan) 出800噸、產(chan) 值0.48億(yi) 元,6500畝(mu) 高品質釀酒葡萄預計產(chan) 出2800噸、葡萄酒140萬(wan) 支、產(chan) 值2.24億(yi) 元,預計總產(chan) 值將達到2.72億(yi) 元。”該葡萄種植基地相關(guan) 負責人王姝說。
央金措姆是塔木村村民,今年41歲。2020年,她成為(wei) 桑日縣鄉(xiang) 村振興(xing) 葡萄酒農(nong) 特產(chan) 銷售點銷售員。工作中,央金措姆學習(xi) 了葡萄酒知識,對過好幸福生活更加有信心。“看到外地遊客來購買(mai) 我們(men) 自釀的葡萄酒,我心裏很高興(xing) !”央金措姆說。
葡萄種植基地采用“公司+基地+農(nong) 戶”的模式,從(cong) 栽培規範化、品種區域化到管理標準化,有力地推動了葡萄酒產(chan) 業(ye) 的高質量發展。2017年至2022年,桑日縣超高海拔葡萄種植基地累計用工人數達9萬(wan) 餘(yu) 人次,累計支付當地群眾(zhong) 務工工資1080萬(wan) 元,年人均增收7000元,使周邊10個(ge) 村(社區)群眾(zhong) 實現不離鄉(xiang) 不離土、就地就近務工就業(ye) 增收。
從(cong) 小漁村到小康村:
看達古村的精彩“蝶變”
華電西藏能源有限公司大古水電分公司堅持“建一座電站、帶動一方經濟、造福一方百姓”的理念,充分發揮項目建設輻射帶動作用,積極吸納當地群眾(zhong) 、施工設備參與(yu) 項目建設,讓群眾(zhong) 在項目建設中實現增收。“大古水電站自開工建設以來,累計帶動群眾(zhong) 就業(ye) 達1.2萬(wan) 人次,增收1.2億(yi) 元。”該公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總經理田德誌介紹。
該公司麵向山南市建檔立卡貧困戶招收14名初高中畢業(ye) 生實施“三定培養(yang) ”,畢業(ye) 後以正式職工身份進入公司工作,形成“教育扶貧—就業(ye) 安置—全家脫貧”一體(ti) 化長效扶貧模式。此外,該公司全額投資4875萬(wan) 元在達古村建設精準扶貧就業(ye) 樓,30間門麵房已移交30戶搬遷家庭經營,每年穩定增收近60萬(wan) 元,形成了“搬遷—就業(ye) —致富”穩定脫貧模式。
達古村是雅魯藏布江邊一個(ge) 小漁村。2017年,達古村村委會(hui) 將72戶村民召集在一起,組建了大古運輸隊,主要承接大古水電站的運輸訂單,為(wei) 達古村的經濟注入新的活力。2022年,該運輸隊創收1200餘(yu) 萬(wan) 元。
旦增羅布是大古運輸隊的一員,2017年初,他像其他村民一樣,貸款28萬(wan) 元購買(mai) 了一輛二手斯太爾重卡。2021年,他還清了貸款;2022年,他花了13萬(wan) 元裝修了房屋;今年初,他又換了一輛新的重卡。旦增羅布的生活越過越紅火:“現在,我掌握了駕駛技術,又換了新車,希望以後能有越來越多的訂單。”
溫泉、民宿、茶館:
雪巴村村民過上好日子
出桑日縣城,往東(dong) 北方向溯增期河而上約45公裏,行至沃德貢傑雪山腳下的雪巴村,有一處由7個(ge) 泉眼組成的溫泉群,名曰沃卡溫泉,是山南市有名的溫泉勝地。雪巴村以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為(wei) 目標,打造特色溫泉旅遊小鎮,讓溫泉變成了“致富泉”。
雪巴村村委會(hui) 主任紮西頓珠說,今年中秋節、國慶節期間,接待了來自區內(nei) 外上萬(wan) 人次遊客,甚至出現了“一床難求”的情景。來自林芝市巴宜區的嘎瑪,已經在村裏的民心賓館住了5天。“卓拉卡溫泉有口皆碑,我是聽朋友推薦,專(zhuan) 程從(cong) 林芝趕過來,主要是為(wei) 了保健。”嘎瑪看上去容光煥發,這裏的溫泉不僅(jin) 舒服,而且住宿環境也好,還給客人提供免費廚房和灶具。
在黨(dang) 支部的引領下,雪巴村修建了帕姆溫泉賓館、民心賓館,改建綿曲卡、卓拉卡等溫泉,進一步提升遊客承載能力和服務能力,為(wei) 集體(ti) 經濟發展、群眾(zhong) 增收致富注入了“新引擎”。同時,雪巴村不斷升級優(you) 化村內(nei) “硬環境”,強化水電路訊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打造15戶高檔家庭民宿,不斷提升溫泉旅遊服務接待水平,提升遊客滿意率,推動全村溫泉旅遊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23歲的洛桑曲珍是雪巴村村民,但是她也有多重身份,家庭民宿收銀員、茶館服務員、溫泉保潔員等。這是怎麽(me) 回事呢?原來,她作為(wei) 雪巴村一員,在村集體(ti) 經濟中投入勞力,年底就能得到相應的分紅。“我每天都過得挺充實的,用自己的勞動創造幸福生活。”洛桑曲珍說,她和父親(qin) 輪流值班。去年,她家拿到了3.5萬(wan) 元的分紅。
“雪巴村村集體(ti) 收入從(cong) 2020年的123萬(wan) 元增長至2022年389萬(wan) 元,群眾(zhong) 分紅從(cong) 2020年每戶1萬(wan) 元增長至2022年3.5萬(wan) 元。”雪巴村第一書(shu) 記李想說。目前,隨著全麵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雪巴村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更加宜居宜業(ye) ,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強了。全村98戶358人吃上了“旅遊飯”,過上了小康生活。
為(wei) 了促進農(nong) 民增收,近年來,桑日縣相關(guan) 部門采取了一係列政策措施,加大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結構的調整力度,推動農(nong) 業(ye) 轉型升級。提高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效益和質量,桑日縣百姓日子越過越紅火。
記者手記
特色產(chan) 業(ye) “生金” 增收致富“有道”
在山南市桑日縣海拔近3600米的雅魯藏布江岸邊,有一片由荒灘、荒坡、荒地改造而來,集葡萄種植、釀造、展銷、觀光於(yu) 一體(ti) ,麵積達8500畝(mu) 的葡萄園。基地不僅(jin) 拓寬了當地的產(chan) 業(ye) 鏈條,更帶動了群眾(zhong) 就近就業(ye) 。
近年來,桑日縣培根固土、精準澆灌,推動了一批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在鄉(xiang) 村茁壯生長,助力農(nong) 民增收,推動農(nong) 村經濟發展,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內(nei) 生動力。葡萄甜了、溫泉火了、日子好了,桑日縣農(nong) 民駛入致富增收“超車道”。
鄉(xiang) 村要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必振興(xing) 。發展農(no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意義(yi) 重大,前景廣闊,大有可為(wei) 。西藏各地要立足特色,持續發力,延鏈補鏈強鏈,提升質效,讓老百姓的生活越過越紅火,共同繪就鄉(xiang) 村振興(xing) 壯美畫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