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ye) 是農(nong) 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對於(yu)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社會(hui) 持續穩定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草業(ye) 發展則是幫助畜牧業(ye) 提質增效的關(guan) 鍵所在。近期,西藏迎來人工種植飼草大豐(feng) 收。記者從(cong) 自治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了解到,近年來,西藏堅持“立草為(wei) 業(ye) 、草業(ye) 先行”,大力發展人工種草,走出了一條高原地區“種草養(yang) 地、種草養(yang) 畜、林草間作、沙固水聚”草業(ye) 發展之路。
為(wei) 提升飼草料供給保障能力,促進草食畜牧業(ye) 高質量發展和農(nong) 牧民持續增收,西藏先後製定印發《西藏自治區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飼草料產(chan) 業(ye) 發展的指導意見》《科技支撐西藏草業(ye) 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等文件,不斷提高人工種植飼草投資標準。
據統計,自2009年以來,西藏已累計投資25億(yi) 餘(yu) 元,實施連片人工飼草地建設項目,針對人工種草項目國家投資標準較低,種草效益較差的實際,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積極協調自治區發改委,“十三五”期間,人工種草項目投資標準提高至1000元—1200元/畝(mu) 。“十四五”期間,人工種草改造提升項目投資標準1000元/畝(mu) ,新建人工種草投資標準提高至1500元/畝(mu) 。
同時,“十四五”期間,每年實施飼草複種及房前屋後種草37萬(wan) 畝(mu) 以上,補貼標準100元/畝(mu) 。投資標準的提高和項目實施範圍的擴大,極大地提高了各地種草的積極性,“種好草、養(yang) 好畜”的認識不斷深入人心。據悉,今年,通過政府投資、企業(ye) 自籌等渠道,西藏各市地種植連片人工飼草麵積達42.44萬(wan) 畝(mu) ,有效緩解了高寒天然草地的放牧壓力。
目前,自治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通過育種已初步篩選馴化出了適宜西藏海拔4000米以下推廣種植的優(you) 質飼草品種19個(ge) ,海拔4000米以上種植的飼草品種5個(ge) ,同時,研究製定了紫花苜蓿等9個(ge) 西藏主栽飼草品種種植技術規程和標準,研發出了黑麥、燕麥和箭筈豌豆混播栽培技術、“一年兩(liang) 收”飼草生產(chan) 技術和糧飼複種機械化種植技術,初步構建了海拔4600米以下區域人工種草建植的主栽飼草品種和相應配套技術體(ti) 係,為(wei) 西藏飼草標準化、規模化生產(chan) 提供了技術支撐。
此外,為(wei) 推動西藏飼草產(chan) 業(ye) 發展,自治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積極與(yu) 全國畜牧總站和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進行溝通銜接,製定印發了一係列文件,由區外專(zhuan) 家、自治區畜牧總站、自治區農(nong) 牧科學院草業(ye) 所和市地、縣(區)草業(ye) 技術人員組成技術服務組,按照專(zhuan) 家包片的方式,開展技術指導和培訓工作,充分利用好農(nong) 口幹部下基層服務活動的契機,加強對飼草種植的技術指導和服務保障工作。
記者從(cong) 拉薩市林周縣了解到,今年,林周縣人工種草麵積達6.8萬(wan) 畝(mu) ,該縣4814戶農(nong) 戶參與(yu) 了飼草種植。林周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副局長索朗旺堆告訴記者:“農(nong) 戶種植飼草每畝(mu) 可以實現1400多元的收益,此外,參與(yu) 種植飼草的農(nong) 戶會(hui) 根據自家牛羊的數量,按每頭牲畜1噸左右的飼草進行預留,種植飼草不僅(jin) 幫助農(nong) 戶實現了增收,也確保了農(nong) 戶自家牛羊越冬‘口糧’的充足。”
近年來,自治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始終堅持生產(chan) 生態有機結合、生態優(you) 先的發展戰略,積極鼓勵農(nong) 牧民走種草養(yang) 畜促增收路子,初步形成了以“一江三河”流域為(wei) 重點,覆蓋藏東(dong) 、藏中、藏南等區域的草業(ye) 發展格局,草業(ye) 發展勢頭良好。通過多年努力,飼草種植品種不斷豐(feng) 富,產(chan) 量、效益得到不斷提高,規模化、機械化水平不斷提升。
據了解,目前,西藏連片人工種草每畝(mu) 增收約1120元,房前屋後種草每畝(mu) 增收約840元,飼草複種每畝(mu) 增收約660元,可有效促進農(nong) 牧民增收,同時,人工種草極大緩解了天然草地放牧壓力,進一步提升了西藏飼草料供給保障能力,為(wei) 西藏畜牧業(ye) 發展保駕護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