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wei) 拉薩林周縣境內(nei) 的黑頸鶴覓食。紮頓 攝
29日,近年來,西藏不斷加大黑頸鶴生存環境保護力度。據2022年冬季越冬黑頸鶴種群數量調查顯示,在西藏越冬的黑頸鶴種群數量達11175隻,種群數量持續增長,並在西藏全區均有分布。
圖為(wei) 拉薩林周縣境內(nei) 的村民給黑頸鶴投食。紮頓 攝
據西藏自治區林草局野生動植物和濕地資源管理處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黑頸鶴重要繁殖地涉及的珠穆朗瑪峰、羌塘、色林措、瑪旁雍措和麥地卡等地都已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色林措、瑪旁雍措、麥地卡和紮日南木措都已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主要越冬地也已建立雅魯藏布江中遊河穀黑頸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拉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及雅尼國家濕地公園等自然保護地。
圖為(wei) 林周縣春堆鄉(xiang) 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紮頓 攝
圖為(wei) 林周縣春堆鄉(xiang) 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紮頓 攝
“為(wei) 了更好地對黑頸鶴進行保護,我們(men) 會(hui) 在黑頸鶴越冬期間進行專(zhuan) 門巡護,清除潛在隱患、杜絕偷獵行為(wei) ,時刻關(guan) 注和掌握自然保護區新動態。”林周縣林草局相關(guan) 負責人說,同時,他們(men) 在黑頸鶴經常活動的區域建立了多個(ge) 投食點,采取不定期喂食、巡護員監管的方式,為(wei) 黑頸鶴打造了一個(ge) 食物充足、活動安全的棲息環境,使得保護區內(nei) 的黑頸鶴數量逐年增多。
圖為(wei) 拉薩林周縣虎頭山水庫黑頸鶴覓食、嬉戲。紮頓 攝
黑頸鶴是全球15種鶴類中,唯一一種在高原地區繁殖和越冬的鶴類,也是分布在我國的9種鶴類中,唯一的中國特有鶴類,屬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作為(wei) 青藏高原濕地的“風向標”,黑頸鶴在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西藏嚴(yan) 格落實“誰執法誰普法”工作責任製,因地製宜開展形式多樣、紮實有效的宣傳(chuan) 方式,通過短信、以案說法、巡回宣講、發送宣傳(chuan) 資料等方式,加大“一法一辦法一決(jue) 定一意見”相關(guan) 法律法規進基層、社區、農(nong) 村牧區、農(nong) 貿市場、餐飲店、機關(guan) 的宣傳(chuan) 力度,教育引導廣大人民群眾(zhong) 樹立野生動物保護理念,提升參與(yu) 保護黑頸鶴等野生動物的主動性與(yu) 積極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