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和美西藏”攝影展在《歐洲時報》維也納中國文化中心舉(ju) 行,吸引奧地利觀眾(zhong) 前往觀展。在11月30日舉(ju) 行的開幕式上,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宣傳(chuan) 部長、對外文化交流協會(hui) 會(hui) 長汪海洲,中國駐奧地利大使亓玫,維也納大學孔子學院外方院長李夏德,奧地利國際媒體(ti) 學院院長、奧地利記者協會(hui) 前主席、奧地利資深記者弗萊德·特恩海姆(Fred Turnheim)出席並致辭。
據歐洲時報網報道,汪海洲在開幕式致辭時表示,西藏不僅(jin) 有著美麗(li) 的自然景觀,還有著悠久的曆史和獨特的文化,西藏文化孕育於(yu) 中華文化中,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遺產(chan) 的瑰寶。今天展出的圖片,描繪了近年來西藏經濟發展、社會(hui) 進步、民生改善、文化繁榮、生態良好等方麵美好圖景,全方位、多視角、立體(ti) 化反映西藏的發展變化,希望通過這樣更加直觀的形式,讓奧地利社會(hui) 及民眾(zhong) 進一步了解西藏、認識西藏、感知西藏。
李夏德回憶了自己1982年、2014年兩(liang) 次前往西藏參訪的經曆,他說,今天的攝影展勾起了他很多自己在西藏的經曆回憶,希望今後有更多的奧地利人去看看今日的西藏。
弗萊德·特恩海姆在講話中回憶了2007年時作為(wei) 奧地利記者協會(hui) 主席帶領奧地利記者團去拉薩和其他西藏城市拜訪的經曆。他表示,16年來,西藏肯定也發生了進一步翻天覆地的變化。他說,維也納到拉薩的空中距離是6600公裏,盡管我們(men) 彼此有很多不同,但我們(men) 也有著更多的相同之處,比如在夥(huo) 伴關(guan) 係的相處中同等的態度、共同建設更美好未來的目標……通過麵對麵的溝通交流、相互理解,它們(men) 把我們(men) 更緊密地連接在了一起。
亓玫表示,今天的攝影展是從(cong) 生態文明的角度讓大家了解真實西藏的寶貴契機,也是中奧友好交流的生動寫(xie) 照。許多奧地利朋友對西藏的雪域高原充滿著向往,今天的攝影展給大家提供一個(ge) 從(cong) 傳(chuan) 說走進現實的機會(hui) ,帶來來自“地球第三極”的無限精彩。最後,亓玫介紹了近期中國為(wei) 便利中外人員往來推出的一係列便利化舉(ju) 措,歡迎大家有機會(hui) 去中國走走看看。
奧地利攝影記者赫爾穆特(Helmut J. Rybar)為(wei) 友人翻拍西藏攝影作品。歐洲時報記者 周修怡 攝
在攝影展開幕式後,近百位奧地利觀眾(zhong) 現場參觀了圖片展。奧地利攝影記者赫爾穆特(Helmut J. Rybar)也不時掏出手機翻拍下攝影展中的圖片,他告訴《歐洲時報》記者,自己有一位對西藏特別感興(xing) 趣的同事,雖然他今天不在維也納無法親(qin) 自前來觀展,但他再三拜托赫爾穆特,將美麗(li) 的西藏影像翻拍發送給他,讓他遠程也能一飽眼福。
維也納商會(hui) 市場部主席馬庫斯·漢茨(Markus Hanzl)參觀“和美西藏”攝影展。歐洲時報記者 周修怡 攝
攝影展上,維也納商會(hui) 市場部主席馬庫斯·漢茨(Markus Hanzl)表示,看了今天的圖片展後被這片密境的壯美景色吸引,希望今後有機會(hui) 可以親(qin) 自去那裏走一走看一看。
奧地利民眾(zhong) 和旅奧華僑(qiao) 華人參觀“和美西藏”攝影展。歐洲時報記者 周修怡 攝
12月4日,代表團一行還前往奧中友協與(yu) 奧地利前駐華大使伊琳娜·吉納·萊謝爾(Irene Giner-Reichl)座談交流。
奧地利萊興(xing) 菲爾德四重奏樂(le) 隊( Lerchenfeld-Quartett)在“和美西藏”攝影展開幕式上演奏小約翰·施特勞斯的《皇帝華爾茲(zi) 》。歐洲時報記者 周修怡 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