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那曲市尼瑪縣,位於(yu) 海拔較高的藏北草原,當地經濟以農(nong) 牧業(ye) 為(wei) 主。進入冬季後,藏北草原上的氣溫降低,羊圈成了尼瑪縣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關(guan) 注的焦點。
記者走訪看到,尼瑪縣尼瑪鎮古瑪放牧點上的牧民,正忙著在前不久建成的新羊圈裏收拾羊糞,留作燃料。“原來的舊羊圈缺少遮擋,羊的糞便與(yu) 泥土、雪水等混在一起,連走進羊圈都困難,更別提在羊圈裏幹活了。”牧民們(men) 說。
這是尼瑪縣俄久鄉(xiang) 的一處舊羊圈(12月1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旦增努布 攝)
與(yu) 舊羊圈相比,新羊圈以磚混結構為(wei) 主,棚頂結實、環境整潔,旁邊就有水井、飼草料倉(cang) 庫,是羊群的“溫暖家園”。牧民們(men) 也不用住在帳篷裏,而是能住在水泥磚房裏。住房離羊圈很近,已經通電,還可以存放一些生產(chan) 工具和生活物資。
這是古瑪放牧點的新羊圈(12月1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旦增努布 攝)
尼瑪鎮黨(dang) 委書(shu) 記殷強說:“原來‘髒亂(luan) 差’的羊圈漸漸不用了,取而代之的新羊圈便於(yu) 牧民群眾(zhong) 飼養(yang) 、看管羊群。羊圈裏的廢棄物可以得到及時回收,難聞的氣味小了很多。另外,羊圈的抗風雪能力大大增強。母羊在溫暖安全的新羊圈裏下崽,幼崽的存活率比以前高出不少。牲畜棚圈升級改造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hui) 效益。”
尼瑪縣俄久鄉(xiang) 馬遷村的丹增家有380多隻羊。她說:“以前用泥土壘成的舊羊圈保暖效果不佳,經常擔心冬天羊群出現意外。現在有了新羊圈,天氣冷也不怕,隻要把羊群趕進新羊圈就行了。”
丹增家的羊正進入新羊圈(12月1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薑帆 攝
尼瑪縣政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羊對於(yu) 草原上的牧民們(men) 來說十分重要。他們(men) 放牧很辛苦,盼望著通過養(yang) 羊多獲得一些收入。遇到嚴(yan) 重災害時,家裏的羊凍傷(shang) 、凍死的情況時有發生。現在,羊的‘居住條件’大為(wei) 改善,生長環境越來越好,牧民們(men) 養(yang) 殖收入不斷增加,生活水平也隨之提升。”
西藏自治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數據顯示,僅(jin) 在2023年,西藏就有17個(ge) 縣進行集中式棚圈建設,年投入資金達1.5億(yi) 元。
據尼瑪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近7年來,尼瑪縣共建設改造牲畜棚圈1700多個(ge) ,牲畜死亡率控製在3%以內(nei) 。尼瑪縣人均年收入從(cong) 2015年的8450元增長到2022年的16950元。
羊圈雖小,但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離不了。“羊圈之變”,折射藏北草原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生產(chan) 生活之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