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一出原汁原味的西藏節目,如古老的藏戲、現代歌舞、小品節目等,猶如走進了西藏曆史和文化的長河深處,令人回味無窮。而這些節目的創造和表演者,不僅(jin) 有專(zhuan) 業(ye) 文藝院團的工作者,還有很多基層業(ye) 餘(yu) 演職人員。特別是一些基層藝術團隊,以傳(chuan) 承和發展西藏傳(chuan) 統表演藝術為(wei) 己任,進行還原並加以創新,讓農(nong) 牧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豐(feng) 富的“文化大餐”。
拉薩市城關(guan) 區娘熱藝術團:
三代人隻為(wei) 一個(ge) 心願
拉薩市城關(guan) 區娘熱藝術團成立於(yu) 20世紀70年代,當時稱為(wei) 娘熱鄉(xiang) 藏戲隊,最初隻是娘熱鄉(xiang) 下屬的一個(ge) 藝術團體(ti) 。
該藝術團早期曾因資金問題瀕臨(lin) 解散,藝術團創立人、首任團長格龍極力規勸演員們(men) 不要解散,並將自己的工資分給大家。就這樣,在艱苦的環境下,大家白天務農(nong) ,晚上加班排練、演出,堅守著自己的初心。漸漸地,藝術團發展得越來越好。
1994年至1999年,格龍出資100多萬(wan) 元在娘熱鄉(xiang) 建起藏戲排練場,還購置了演出服裝和樂(le) 器。2000年,格龍把多年來藝術團演出賺到的錢和自己家中所有的存款,全部投進了藝術團,在藝術團原址上新蓋兩(liang) 層樓房,購置揚琴、六弦琴、小號、鼓、笛子等樂(le) 器,藝術團終於(yu) 有了一個(ge) 屬於(yu) 自己的“家”——寬敞明亮的排練廳、辦公室和廚房。
多年來,娘熱藝術團以繼承和發展藏戲為(wei) 己任,每年都會(hui) 為(wei) 群眾(zhong) 開展義(yi) 務演出。表演的節目既有古老的藏戲,又有現代歌舞,還有朗瑪堆諧、羌姆等舞蹈,深受群眾(zhong) 的喜愛。
與(yu) 此同時,該藝術團還在傳(chuan) 統藏戲表演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以當代現實生活為(wei) 題材,創作編排了一係列短小精悍、充滿人文關(guan) 懷的小品,讓群眾(zhong) 在歡笑中開闊眼界、增長知識。
格龍的兒(er) 子、www.easyfundingllc.com戲劇家協會(hui) 副主席米瑪,是城關(guan) 區娘熱藝術團的第二任團長。
米瑪從(cong) 小就熱愛藏戲,他說,即使小時候家裏十分拮據,父親(qin) 依然堅守民族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和發展,這讓他深受感動。父親(qin) 去世後,米瑪接管了藝術團,並將此視為(wei) 家族使命,努力使之發揚光大。
目前,該藝術團還製作了八大藏戲舞台劇和傳(chuan) 統劇的光碟,讓廣大喜愛藏戲的觀眾(zhong) 足不出戶就可以在家觀看八大藏戲。
現在,娘熱藝術團的演員由過去的18人發展到現在的53人,年齡最大的45歲,最小的14歲。他們(men) 不僅(jin) 能演繹《卓娃桑姆》《文成公主》《蘇吉尼瑪》等八部經典藏戲,還自編自導推出《犛牛舞》《孔雀舞》等一係列不同藝術形式的歌舞劇目。
米瑪的兒(er) 子旦增羅布說,希望未來能將娘熱藝術團打造成“藏戲基地”,將藏戲最大程度還原並加以創新,讓更多人了解藏戲、喜愛藏戲。
該藝術團成立至今,幫助近200人解決(jue) 了就業(ye) 問題,為(wei) 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日喀則市康馬縣藝術團:
像“烏(wu) 蘭(lan) 牧騎”一專(zhuan) 多能
“烏(wu) 蘭(lan) 牧騎”一詞來源於(yu) 內(nei) 蒙古,蒙古語原意為(wei) “紅色的嫩芽”,寓意其“小而全”的特點——往往一個(ge) 馬背上就能馱下所有演出道具,一個(ge) 演員就能完成吹、拉、彈、唱、歌、舞等全套演出。
在日喀則市康馬縣,也曾有這樣一支演出隊——康馬“烏(wu) 蘭(lan) 牧騎”文藝隊。創建之初,該隊人數少、隊伍小,但是隊員們(men) 可謂是一專(zhuan) 多能,十來名演藝人員就能演出一台有聲有色的節目。該隊的演員們(men) 常年活躍於(yu) 農(nong) 牧區老百姓中間,他們(men) 創作並演繹出一大批優(you) 質的文藝節目,既豐(feng) 富了群眾(zhong) 的文化生活,又真正實現了寓教於(yu) 樂(le) 的目標,在當地廣受群眾(zhong) 歡迎。
如今,30多年過去了,昔日的文藝演出隊早已正式更名為(wei) 康馬縣藝術團。但這支隊伍穿越曆史風雲(yun) ,依然保持著初心本色和對藝術的奉獻精神。
康馬縣藝術團團長洛桑介紹,康馬縣藝術團現有老、中、青三代,共26名演職人員,每個(ge) 人都是“一專(zhuan) 多能”,有的演員還獲得多項國家級、自治區級榮譽。他說:“我們(men) 常常可以自編自導自演出一台融吹、拉、彈、唱、歌、舞等於(yu) 一體(ti) 的優(you) 質文藝節目,裏麵既有傳(chuan) 統藏戲,也有現代歌舞、曲藝等節目,還有康馬獨有的《嘎拉諧欽》《南尼果諧》等文藝精粹,這些節目深受大家歡迎。”
洛桑說,更為(wei) 難能可貴的是,藝術團全體(ti) 創作人員具有與(yu) 時俱進的先進意識,大家以傳(chuan) 統的歌舞曲樂(le) 等藝術表現形式作為(wei) 載體(ti) ,表演的內(nei) 容始終緊跟時代步伐,這對於(yu) 傳(chuan) 承傳(chuan) 統文化、宣傳(chuan) 時代精神和先進思想起到了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
“雖然這個(ge) 藝術團規模不大,但是我們(men) 付出了很多心血,也取得了一些成績。30多年來,我們(men) 獲得的集體(ti) 獎項和個(ge) 人榮譽掛滿整麵牆壁,這就是最好的證明。”洛桑說。
阿裏地區措勤縣藝術團:
在家門口享受“文化大餐”
隔三差五就為(wei) 大夥(huo) 帶來一場精彩紛呈的演出,讓群眾(zhong) 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多彩,這是多麽(me) 開心的事情!阿裏地區措勤縣藝術團就是這樣做的。
措勤縣藝術團的成立要追溯到2007年。
2007年,措勤縣藝術團還是一個(ge) 隻有9名演職人員的縣級文工團。2010年,在措勤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措勤縣藝術團正式成立。自2018年6月以來,先後赴陝西、重慶、成都等地參加各類文藝演出,《天邊牧人》《金色彈舞》等節目還被入選到央視。
近年來,措勤縣藝術團精心編排了許多接地氣、有溫度、高品質的舞蹈和語言類節目,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導向,緊扣當地的生活和變化,創作了《金色彈舞》《黨(dang) 的恩情》等30餘(yu) 部貼近群眾(zhong) 的文藝作品,把它們(men) 送到了措勤縣的各個(ge) 村,讓群眾(zhong) 在家門口享受到“文化大餐”。
措勤縣藝術團團長頓珠介紹,措勤縣藝術團現有演職人員22人,每年會(hui) 到學校、部隊等地開展送文藝下鄉(xiang) 演出。他說:“我們(men) 通過音樂(le) 和舞蹈等方式,為(wei) 牧區文化發展注入生機和活力。”
在頓珠看來,藝術團要發展,不僅(jin) 要緊密結合時代的發展,還要貼近百姓生活,更要有所創新。
“今後,我們(men) 將繼續提升藝術品質,以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方式和得天獨厚的地域特色來打造更多優(you) 秀的文藝精品,更好地服務基層文化建設。”頓珠說。
多年來,這些藝術團為(wei) 各地農(nong) 牧民帶去藏戲、話劇、歌舞等文化演出,極大地豐(feng) 富了基層群眾(zhong) 的精神文化生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