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縫工人索朗頓珠。
文創產(chan) 品
“鬆巴”藏靴
“達娃卓瑪”藏裝
編織好的彩色氆氌
達娃卓瑪服飾曆史悠久,手工技藝傳(chuan) 承發揚流傳(chuan) 至今。如今,山南市瓊結縣的阿旺曲紮作為(wei) 第四代傳(chuan) 承人,為(wei) 推廣傳(chuan) 統服飾,成立了西藏達娃卓瑪實業(ye) 有限公司。這是一家源於(yu) 瓊結縣本土文化的民族品牌,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悠久的曆史使達娃卓瑪這一品牌成功走向國際市場。同時,該公司還結合互聯網+實體(ti) 店的銷售模式對糌粑、奶渣等一係列當地優(you) 質農(nong) 副產(chan) 品進行推廣,助推家鄉(xiang) 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帶動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
讓困難戶靠手藝“吃飯”
走進山南市瓊結縣綠色產(chan) 業(ye) 園,達娃卓瑪的logo映入眼簾。走進店內(nei) ,精細入微的刺繡、絢麗(li) 多彩的色彩加上獨具匠心的手藝,一件件製作精美的衣物穿在模特身上。店內(nei) 的藏式擺件與(yu) 文創產(chan) 品整齊地擺放在桌子上。“這件衣服我們(men) 將現代服飾和傳(chuan) 統服飾的精髓融合起來,不能簡簡單單把原有的藏裝版式套進去,我們(men) 要換位思考,想顧客所想,怎樣才能更加便捷、怎樣才能在創新的同時不失傳(chuan) 統。”阿旺曲紮與(yu) 工人商量著即將推出的新樣式藏裝,他是達娃卓瑪服飾第四代非遺傳(chuan) 承人,也是西藏達娃卓瑪實業(ye) 有限公司董事長。
西藏達娃卓瑪實業(ye) 有限公司是以服飾服裝研發、民間工藝製品、鄉(xiang) 村旅遊資源開發為(wei) 主營的一家山南瓊結本土品牌,公司前身為(wei) 阿旺曲紮在2002年成立的“瓊結縣達娃卓瑪民族服飾設計室”,2008年申請成立的“瓊結縣達娃卓瑪民族手工業(ye) 加工合作社”,員工均為(wei) 當地困難家庭與(yu) 殘疾人。為(wei) 改善他們(men) 的生活狀況,實現就業(ye) 增收,阿旺曲紮將他們(men) 招到公司進行技能培訓。“我們(men) 車間的縫紉工人基本是當地村民,他們(men) 本來就擅長裁剪縫紉,再經過專(zhuan) 業(ye) 培訓,實現了靠自己手藝‘吃飯’。”阿旺曲紮說。
多年來,阿旺曲紮堅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原則,教困難群眾(zhong) 設計、縫製手藝,解決(jue) 他們(men) 的就業(ye) 問題,自2020年入駐瓊結縣綠色產(chan) 業(ye) 園至今,已解決(jue) 120人就業(ye) 問題,其中脫貧戶40人、殘疾人10人、大學生10人,阿旺曲紮在減輕社會(hui) 就業(ye) 壓力的同時,也帶動同村群眾(zhong) 共同走上致富路,成為(wei) 帶動群眾(zhong) 致富的行業(ye) 佼佼者。
製作藏靴隻需一周左右時間
噠噠噠……縫紉機的聲音從(cong) 工廠裏傳(chuan) 出,進入手工服裝、藏靴製造車間,工人們(men) 正全神貫注地縫製著服裝。手中的針線在陽光下閃爍著光芒,針線一來一回間,一件件帶著溫度的藏裝、一頂頂華麗(li) 的“聶霞”、一雙雙充滿民族特色的藏靴被工人們(men) 靈巧的雙手創造了出來。
“藏靴樣式精美、花色靚麗(li) ,因材質和花色的不同分為(wei) ‘郭紮’‘郭朵’‘鬆巴’三種。‘郭紮’是節慶時穿,‘郭朵’‘鬆巴’可以日常穿,製作一雙藏靴需要一周左右的時間。這些藏靴不分左右,磨損後可以互換,還可以防潮防寒。”正在縫製藏靴的索朗頓珠雙手稍顯粗糲卻不失靈巧,他邊飛針走線,邊給記者介紹著手中的藏靴。厚而輕的鞋底、柔軟的靴麵,五顏六色的絲(si) 線繡出栩栩如生的多瓣蓮花,加上氆氌製成的鞋麵,一雙極具民族特色的藏靴展現在眼前。
索朗頓珠今年67歲,四年前,本就會(hui) 點縫紉手藝的他被阿旺曲紮招到公司後,便一直在此工作。“我以前都是靠打零工為(wei) 生,如今上了年紀腿腳又不便,在這裏工作離家近,還可以靠自己的雙手養(yang) 活自己,我真的很高興(xing) 。”索朗頓珠說。
旺珍今年29歲,是車間縫紉工人的老師,在來這裏工作前,她在家裏自己縫製窗簾和簡單的藏裝,入職後經過公司的專(zhuan) 業(ye) 培訓,她的技術更是有了質的飛躍。此刻,她正坐在窗戶邊製作藏袍。據悉,這款藏袍是典型的農(nong) 區藏袍,材質用的是山南民間廣泛流傳(chuan) 的純手工毛料氆氌,具有保暖、寬鬆、輕薄等特點。達娃卓瑪服飾藏袍有兩(liang) 種,一種是冬款長袖,另一種是夏款短袖。藏袍會(hui) 根據個(ge) 人所需進行剪裁,然後用手工紡的羊毛線縫製。
電商銷售助推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很多特色產(chan) 品銷售打破了過去的時空限製,實現時時都能銷售,處處都是平台。阿旺曲紮也緊跟互聯網步伐,在2021年積極拓展網絡電商業(ye) 務,除了售賣服飾、文創產(chan) 品,還會(hui) 售賣糌粑、奶渣等一係列當地優(you) 質農(nong) 副產(chan) 品,在實現自己致富的同時,也助推家鄉(xiang) 的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
“這個(ge) 是我們(men) 的羊毛被,百分百純羊毛,大家可以看看哈。”“這個(ge) 是我們(men) 本地產(chan) 的糌粑和奶渣,味道很好,價(jia) 格也實惠哦。”紮西桑布對著鏡頭熟練地推薦著產(chan) 品。紮西桑布是瓊結縣本地人,年初開始在公司做主播。“我們(men) 的帶貨主播都是本地未就業(ye) 大學生,因為(wei) 他們(men) 更了解自己家鄉(xiang) 的情況,而且我也希望可以引導‘返家鄉(xiang) ’大學生關(guan) 注家鄉(xiang) 、熱愛家鄉(xiang) 、建設家鄉(xiang) ,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阿旺曲紮說。
阿旺曲紮表示,傳(chuan) 統的銷售模式有局限性,而直播帶貨這條新路打破了傳(chuan) 統銷售模式及地域性的消費限製,自己將努力讓瓊結各類特色產(chan) 品、服飾走向更大的市場。記者了解到,西藏達娃卓瑪實業(ye) 有限公司共有3名帶貨主播,每晚8點至10點直播,電商銷售突破15萬(wan) 元,所售產(chan) 品不僅(jin) 深受區內(nei) 外市民喜愛,還遠銷國外。
阿旺曲紮表示,公司將以轉變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為(wei) 主線,以增加群眾(zhong) 收入為(wei) 中心,積極推行“黨(dang) 建+民族團結+企業(ye) ”“企業(ye) +困難戶+技術+就業(ye) ”“企業(ye) +電商”等模式,大力推廣發展民族縫紉技術及瓊結民族服飾行業(ye) ,並利用好瓊結縣的旅遊和非遺特色資源,多渠道讓困難群眾(zhong) 實現就近就便就業(ye) ,增加群眾(zhong) 收入。“我們(men) 也將通過標準化的生產(chan) 和品牌質量,提升市場競爭(zheng) 力和影響力,實現傳(chuan) 統純手工製作和現代化生產(chan) 相結合的模式,既做到保留民族傳(chuan) 統手工業(ye) ,又發展現代化生產(chan) ,進而實現可持續發展,努力打造成為(wei) 構建農(nong) 村經濟發展的代表產(chan) 業(ye) 。”阿旺曲紮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