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西藏昌都:“地球褶皺”裏的振興故事

發布時間: 2024-01-03 08:57:00 來源: 新華網

  2024年第一天,在西藏東(dong) 南部的絕壁幽穀間,冬日裏的陽光分外和煦,來自天南海北的工人們(men) 正鉚足幹勁建設國家“藏電外送”輸電架網骨幹電源電站——玉曲河紮拉水電站。


工人在引水隧洞內(nei) 鑽孔,準備爆破。新華社記者關(guan) 明輝 攝

  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玉曲河畔,各式各樣的工程車輛在山間穿梭,工人們(men) 忙個(ge) 不停,有的在引水隧洞內(nei) 鑽孔,有的在廠房基坑裏挖土,還有的在邊坡上布設被動防護網……

  “這裏真是一個(ge) 神奇的地方。”站在西藏昌都市左貢縣碧土鄉(xiang) 紮郎村的觀景台前,西藏大唐紮拉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工程部副主任梁俊濤說,“玉曲河在這裏形成一個(ge) 馬蹄形大拐彎,‘馬蹄’兩(liang) 頭之間的河道天然落差極大,我們(men) 隻要對它進行截彎取直,就能獲得大量電能。”

  據介紹,該水電站投產(chan) 後,預計年發電量可達39.46億(yi) 千瓦時。

  投資超百億(yi) 元的玉曲河紮拉水電站項目在施工階段顯著拉動當地經濟發展。記者看到,這裏新建了一棟棟帶有藏式風格的民居、店鋪,村民家門前屋後停放著卡車、挖掘機等,街道旁有不少酒店、餐館、超市。


格桑次仁向記者展示自家的新房。新華社記者關(guan) 明輝 攝

  “現在的日子可比之前好多了。”通過向工地出租工程機械、進場務工,紮郎村村民格桑次仁家收入提高了,2022年住進新蓋的三層樓房。他高興(xing) 地向記者說起家裏的新變化:“以前我們(men) 住的是土房子,現在是框架結構的;以前出門騎摩托車,現在光汽車就有好幾輛;以前是外出務工,現在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

  碧土,在藏語裏意為(wei) “羊毛飄落的地方”。這裏過去閉塞落後。碧土鄉(xiang) 地處被稱為(wei) “地球褶皺”的橫斷山脈深處,山高穀深、溝壑縱橫,交通十分不便。

  “我清楚地記得,第一次從(cong) 縣裏來鄉(xiang) 裏時,我連騎馬帶走路花了3天時間。”回憶起十幾年前的窘迫,碧土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時平說,受製於(yu) 交通問題,碧土鄉(xiang) 的物產(chan) 和旅遊資源優(you) 勢難以得到發揮。

  考慮到項目建成後,群眾(zhong) 參工參建機會(hui) 將大幅減少,為(wei) 促進農(nong) 牧民持續增收,西藏大唐紮拉水電開發有限公司籌措巨額資金,建設和拓寬外聯道路等,積極改善當地通行條件。

  “現在從(cong) 縣裏開車過來隻需3個(ge) 小時。”時平表示,采購商直接把車開到村裏,上門收購群眾(zhong) 的鬆茸、蟲草等,往來的遊客也多了起來。

  據了解,2020年,碧土鄉(xiang) 農(nong) 牧民人均收入為(wei) 13101元,在縣裏排名靠後。2023年,人均收入增長至27649元,居全縣前列。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