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站上“最高講台”的浙江援藏女教師:把嘉黎當“家裏”

發布時間: 2024-01-04 09:03: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到了嘉黎想家裏,回到家裏想嘉黎。”近日,結束了一年半援藏支教的戴海萍,從(cong) 4000多公裏外、4500米海拔的西藏那曲市嘉黎縣回到家鄉(xiang) 浙江台州溫嶺,心裏五味雜陳。戴海萍受訪時說,支教生活大大增加了她人生的寬度,一次援藏行,留下了一生援藏情。


戴海萍與(yu) 學生們(men) 合影。受訪者供圖

  出生於(yu) 1977年的戴海萍一直有一個(ge) 支教夢,直到女兒(er) 考上大學,她決(jue) 心付諸行動。“再不去的話我就老了,這將成為(wei) 我一輩子的遺憾。”戴海萍說,2021年5月,她得知當地有援藏支教的名額,果斷報名。

  經過體(ti) 檢,戴海萍成為(wei) 台州第十批援藏工作組的一員。她了解到,嘉黎縣隸屬的那曲市,是中國海拔最高的城市,被稱為(wei) “離天最近的地方”。4500米的海拔意味著什麽(me) ?在缺氧低壓的情況下,每一項工作都是一種考驗。

  台州第十批援藏工作組共有5人,其中3人在嘉黎縣中學支教。“嘉黎縣中學是縣裏唯一的初中,也是當地的最高學府。”戴海萍說,作為(wei) 掛職副校長,她的任務是搭建台州和嘉黎之間的教育橋梁,幫助並配合學校提升年輕教師的教學、教研水平。

  戴海萍介紹說,嘉黎縣中學有學生2300多名,四分之三的學生住校。住校生中,家裏距離學校最近的也有100多公裏。因為(wei) 交通不便,他們(men) 在學校一住就是半年。

  支教初期,因疫情防控需要,學生們(men) 都回家了,學校改為(wei) 上網課。

  盡管待在宿舍裏,但戴海萍始終掛念著教學事宜。她和學校聯係,開通了支教老師的網課權限。每天,她都會(hui) 參與(yu) 網課的旁聽,將亮點和不足記錄下來,課後再和任課老師溝通,傳(chuan) 授經驗。

  同時,上網課期間,學校缺少電腦和手寫(xie) 板。了解情況後,戴海萍立即向工作組匯報,成功爭(zheng) 取了價(jia) 值15萬(wan) 元的教學設備,緩解了線上教學的燃眉之急;2023年3月,得知學校缺少實驗物資後,戴海萍聯係上了溫州的一家愛心企業(ye) ,向學校捐贈了電磁學、力學、光學實驗儀(yi) 器各200套……

  對於(yu) 初三的學生來說,學考(中考)是個(ge) 大目標。支教期間,戴海萍全身心投入到了學考教學任務中。在她的提議下,嘉黎縣中學成立了山海提升班,她和援藏教師林劍設置了答疑角,每天中午都幫助學生們(men) 輔導功課。

  2023年5月,學校給學生們(men) 放了一個(ge) 月左右的蟲草假,讓他們(men) 回家幫忙。原本,戴海萍和兩(liang) 位支教老師可以趁著假期回台州,但他們(men) 放棄了回家的計劃,與(yu) 初三的學生們(men) 一起衝(chong) 刺學考。

  眾(zhong) 人拾柴火焰高。2023年的學考,嘉黎縣中學共有128人上了重點高中線,其中4人分數超過800分(總分900分),實現了該校學考800分以上“零的突破”。

  “我帶著最初的夢想,站上‘最高的講台’,這不僅(jin) 是一次圓夢,更是一次自我提升。”戴海萍說,支教使她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比起付出,我的收獲更大。”

(責編: 陳衛國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