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國才能有家,沒有國境的安寧,就沒有萬(wan) 家的平安。西藏地處祖國西南邊陲,邊境線綿延4000多公裏。西藏社會(hui) 穩定關(guan) 係國家穩定,西藏邊境安全關(guan) 係國家安全。
十屆區黨(dang) 委圍繞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為(wei) 西藏確定的“強邊”這件大事,著力創建國家固邊興(xing) 邊富民行動示範區。無數雪域高原兒(er) 女,像格桑花一樣,紮根邊陲,做神聖國土的守護者、幸福家園的建設者,守護好祖國疆域上的一草一木。
強基固本產(chan) 業(ye) 興(xing)
當寒風吹過班公湖麵時,也吹過了拉巴的白絨山羊群。
阿裏地區日土縣地處藏西北絨山羊養(yang) 殖的核心地帶。日土白絨山羊擁有羊絨細度較細、毛囊密度較大、單根纖維粗細均勻等優(you) 勢,已成為(wei) 帶動當地群眾(zhong) 增收的重要抓手。截至2023年底,日土縣90%以上的群眾(zhong) 參與(yu) 白絨山羊養(yang) 殖,全縣白絨山羊存欄數達14萬(wan) 餘(yu) 隻,其中優(you) 質白絨山羊數量達9萬(wan) 餘(yu) 隻。
日土縣熱幫鄉(xiang) 牧民拉巴就是白絨山羊養(yang) 殖戶。
“羊肉不愁賣,羊絨價(jia) 格又高,我們(men) 對養(yang) 殖信心十足。”看著羊群在班公湖畔悠閑地覓食,拉巴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下一步,我們(men) 的目標是到2025年全縣養(yang) 殖規模達到18萬(wan) 隻,全麵推進白絨山羊產(chan) 業(ye) 化發展,帶動當地群眾(zhong) 就近就業(ye) ,爭(zheng) 取戶均增收9000元。”阿裏地區日土縣委常務副書(shu) 記丁會(hui) 強表示。
類似於(yu) 日土縣因地製宜發展白絨山羊的例子還有很多。在山南市錯那市勒門巴民族鄉(xiang) ,茶園泛綠,遊客絡繹不絕;在林芝市察隅縣下察隅鎮沙瑪村,碩大火紅的石榴,掛滿枝頭……
“邊境地區大力發展種植養(yang) 殖業(ye) ,如飼養(yang) 犛牛、絨山羊、藏香豬、藏雞,種植經濟林,建設溫室大棚等。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左右,邊境地區人均第一產(chan) 業(ye) 增加值高於(yu) 西藏全區人均第一產(chan) 業(ye) 增加值。”自治區社科院經濟戰略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陳樸說。
邊境興(xing) 則邊民富,邊民富則邊防固。推動邊境地區高質量發展,關(guan) 鍵要提升邊境地區發展內(nei) 生動力。西藏各個(ge) 邊境縣利用良好的區位和自然地理條件、人文景觀資源,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特色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邊境貿易等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全區邊境縣經濟總量和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
民生改善日子好
沿著普莫雍錯岸邊的219國道緩緩前行,冬日豔陽照射下,廣袤的雪原泛著陣陣白光。這裏是山南市浪卡子縣東(dong) 南部的普瑪江塘,中國海拔最高的行政鄉(xiang) ,平均海拔5373米。
從(cong) “地窩子”“草坯房”到“安居房”“小康房”,住房條件的變化,折射出邊境地區民生福祉的改善。
“家裏都有電暖氣,即使外麵再冷,屋裏總是暖融融的。我在這裏已經生活了大半輩子了,現在是最幸福的時候。”普瑪江塘鄉(xiang) 下索村村民歐珠老人說,曾經鄉(xiang) 裏經常斷水斷電,2021年,普瑪江塘鄉(xiang) 接入國家電網,用上了穩定的“大網電”,許多老百姓家裏都裝上了電暖氣。
依托黨(dang) 和國家的關(guan) 心關(guan) 懷,普瑪江塘鄉(xiang) 以發展畜牧業(ye) 增加經營性收入為(wei) 主線,以深化牧區改革增加財產(chan) 性收入為(wei) 重點,以擴大轉移就業(ye) 增加工資性收入為(wei) 突破口,堅持內(nei) 部與(yu) 外部增收並舉(ju) 、政策補貼與(yu) 項目拉動增收互動、特色產(chan) 業(ye) 開發與(yu) 勞務輸出增收共促,開辟多元化增收渠道,穩步推動全鄉(xiang) 農(nong) 牧民增收。
普瑪江塘的改變不是個(ge) 例。近年來,西藏著力創建國家固邊興(xing) 邊富民行動示範區,堅持固邊和興(xing) 邊並重,把小康村建設與(yu)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有機結合,建成624個(ge) 邊境小康村,統籌規劃建設邊境地區學校、醫院、文化體(ti) 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如今,所有的邊境縣通油路,所有邊境鄉(xiang) 鎮和建製村通公路,主電網延伸到全部邊境鄉(xiang) 鎮,通寬帶率和4G信號覆蓋率達到100%。
邊境地區群眾(zhong) 生活條件的改善,更加堅定了他們(men) 守土固邊的信心決(jue) 心。“生活條件變好了,我們(men) 守衛邊疆、建設家園的信心決(jue) 心更足了!”歐珠老人經常對村裏的年輕人說。
愛國守邊意識強
冰雪鎖不住春風,高山擋不住深情。海拔4655米的山尖上,詹娘舍哨所傲然聳立;雪山下,西藏亞(ya) 東(dong) 縣仁青崗村的達吉、次仁曲珍和普赤3位藏族老阿媽,堅持40年為(wei) 邊防戰士背送蔬菜。
“我們(men) 給哨所官兵送菜,就是為(wei) 了感謝共產(chan) 黨(dang) ,感謝解放軍(jun) 。”次仁曲珍老阿媽說,看到解放軍(jun) 戰士們(men) ,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樣,看他們(men) 那麽(me) 辛苦地守邊防,就覺得應該為(wei) 他們(men) 做點什麽(me) 。
在三位老阿媽的帶動下,真情擁軍(jun) 的隊伍越來越壯大。軍(jun) 愛民、民擁軍(jun) ,軍(jun) 民魚水一家親(qin) 。
綿延的日拉山脈白雪皚皚,山腳下的玉麥鄉(xiang) 一棟棟藏式閣樓上的五星紅旗迎風招展。
玉麥邊境派出所政治教導員王微帶領民警和轄區群眾(zhong) ,重走桑傑曲巴、卓嘎、央宗父女三人堅守數十年的巡邊路,穿密林、涉冰河、爬懸梯,在沿途樹幹上掛起五星紅旗。
“桑傑曲巴一家三口愛國守邊的故事一直激勵著我。作為(wei) 玉麥的一員,我會(hui) 不斷努力,帶動群眾(zhong) 守護好國土、建設好玉麥。”王微說。
黃沙漫漫,一抹“紅色”在沙海流動。這是薩嘎縣昌果鄉(xiang) 護邊聯防隊的摩托車巡邏隊,每輛摩托車上都插著一麵五星紅旗,在風中獵獵飛揚。
“為(wei) 什麽(me) 在摩托車上插國旗呢?因為(wei) 我們(men) 巡邊要去邊境第一線,要讓國旗飄揚在國境線的每個(ge) 角落。”昌果鄉(xiang) 護邊聯防隊隊長石角說。
……
如今的雪域高原,人人是哨兵、戶戶是哨所、村村是堡壘,生產(chan) 是執勤、放牧是巡邏的觀念已深入人心。
黨(dang) 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dang) 。眼下,邊境地區發展如火如荼,邊境群眾(zhong) 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愛國守邊意識深深紮根在每一位雪域兒(er) 女心中。各族群眾(zhong) 把對黨(dang) 的無限忠誠、對祖國的赤誠熱愛融入每一寸國土、銘刻在每一座界碑,以實際行動為(wei) 譜寫(xie) 好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西藏篇章貢獻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