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孜口岸進出口貨物。圖由仲巴縣提供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將落實高質量對外開放措施,力爭(zheng) 進出口總額增長10%以上。打造一批特色進口商品展銷店。支持西藏優(you) 勢產(chan) 品開拓國外市場。加快推進智慧口岸建設,完善吉隆、普蘭(lan) 、裏孜、貢嘎機場空港等口岸功能,推動中緬吉太傳(chuan) 統邊貿點提檔升級。高標準推進樟木鎮恢複重建,盡早重現昔日繁華。
自治區十二屆人大二次會(hui) 議列席人員、自治區商務廳副廳長王平介紹,近年來,西藏始終把口岸工作放在國家對外工作大局和西藏高質量發展中思考謀劃,製發邊境口岸有序穩妥恢複開通工作措施、口岸開放運行工作任務分工方案等文件,協調國家口岸辦提前啟動第三批邊境口岸開放審理計劃,會(hui) 同查驗單位做好相關(guan) 查驗準備和應急演練,全力推動各口岸有序恢複開通開放。“目前,吉隆、樟木、普蘭(lan) 3個(ge) 陸路口岸已經全部恢複雙向過貨和人員往來,裏孜口岸也開通運行,首批15個(ge) 傳(chuan) 統邊民互市貿易試點恢複事宜已獲國家批準,吉隆、普蘭(lan) 互市貿易區和林芝吉太互市貿易點等三個(ge) 邊民互市貿易點恢複運行,有力服務了國家外交大局。”王平說。
2023年11月13日,中尼裏孜—乃瓊口岸正式開通,這是繼樟木、吉隆、普蘭(lan) 口岸之後,中國和尼泊爾兩(liang) 國又一陸路口岸對等開放,為(wei) 兩(liang) 國經貿往來和人文交流增添新的活力,也為(wei) 兩(liang) 國多領域務實合作提供更加廣闊的平台。裏孜口岸位於(yu) 日喀則市仲巴縣亞(ya) 熱鄉(xiang) ,素有“東(dong) 有茶馬古道、西有鹽羊古道”之稱,是西藏傳(chuan) 統的對尼貿易通道,曆史上長期為(wei) 中尼鹽糧交易點。
自治區人大代表、仲巴縣委副書(shu) 記、縣長羅布次仁介紹,裏孜口岸開通至今,出口貨物包括磚茶、毯子、鞋類、服飾等日用百貨和山羊、綿羊等活畜出口,進出口貿易總額共計約233萬(wan) 元。“今後,我們(men) 將充分發揮口岸區位優(you) 勢,加快完善口岸功能,不斷擴大邊境貿易規模,探索發展‘邊民互市+’模式,全麵提升互市貿易發展水平,從(cong) 而帶動邊民增收致富。”羅布次仁說。
為(wei) 有效實施富民興(xing) 邊,西藏堅持“三個(ge) 賦予一個(ge) 有利於(yu) ”,推動出台關(guan) 於(yu) 促進邊境貿易發展的實施意見,持續用好邊民互市貿易進口商品邊民每人每天8000元免進口環節稅政策,鼓勵邊民從(cong) 事邊境小額貿易,積極推動邊民互市貿易發展,2023年1月至10月全區邊境小額貿易和邊民互市貿易額13.27億(yi) 元,同比增長32.4%,有力推動邊境群眾(zhong) 增收致富。自治區人大代表、仲巴縣亞(ya) 熱鄉(xiang) 裏孜村宣傳(chuan) 委員、婦聯主席小王告訴記者:“自從(cong) 裏孜口岸開通後,我們(men) 村不少人都將自家的農(nong) 牧產(chan) 品帶到邊民互市點進行交易,既拓展了銷售渠道,也增加了一筆收入。而且現在很多外地的商人也來到口岸進行邊境貿易,大家互惠互利,村裏也熱鬧了起來。”
記者從(cong) 自治區十二屆人大二次會(hui) 議上了解到,近年來,西藏出台了推動外貿穩規模優(you) 結構、服務保障外貿企業(ye) 的若幹措施等政策舉(ju) 措,持續優(you) 化外經貿發展資金支持方向,加強外貿基礎設施建設、培育外貿主體(ti) 、優(you) 化營商環境,推動對外貿易穩規模、優(you) 結構,會(hui) 同稅務部門進一步優(you) 化進出口退稅流程,有力有效解決(jue) 外貿企業(ye) 融資難、進出口貸款業(ye) 務難等問題,助力企業(ye) 穩訂單、拓市場,促進外貿結構不斷優(you) 化,外貿規模持續擴大。數據顯示,2023年1月至11月,吉隆、樟木、普蘭(lan) 、裏孜口岸進出口貨運量為(wei) 12.99萬(wan) 噸,同比增長47.4%,進出口貨值45.6億(yi) 元,同比增長80.2%,出入境車輛11084輛次,同比增長110.2%,助力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王平表示,西藏作為(wei) 麵向南亞(ya) 開放的重要通道,今後將持續聚焦重點國家、重點領域、重點項目,強化內(nei) 外聯動,著力增強內(nei) 生發展動力,全麵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加快構建內(nei) 外結合、優(you) 勢互補、互利共贏的沿邊開放經濟帶,建設麵向南亞(ya) 開放的重要通道,深度融入“一帶一路”,推動西藏對外開放邁上新台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