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2024年,西藏加快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文旅+”賦能,促進旅遊市場再升溫

發布時間: 2024-01-10 16:28:00 來源: 西藏商報


羊卓雍措。記者 貢曲羅傑 攝

  西藏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文化強區建設,培育壯大文化產(chan) 業(ye) 。發揮文旅康養(yang) 等特色優(you) 勢,尋找新增長點,完善G318、G219、G349等線路旅遊配套設施,打造10個(ge) 以上精品景區(點),推出藏醫藥康體(ti) 瘦身、跨境遊等10個(ge) 以上特色產(chan) 品,改造提升15個(ge) 特色鄉(xiang) 村。持續抓好旅遊市場整治和品牌形象提升。力爭(zheng) 文化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增長20%以上,旅遊接待人次和收入均增長13%以上。

  西藏旅遊資源極其豐(feng) 富,布達拉宮、納木措、羊卓雍措、珠峰、雅魯藏布大峽穀……眾(zhong) 多知名景點熠熠生輝,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近年來,西藏持續推動文旅深度融合,開展“冬遊西藏”活動,打造G318精品旅遊大道、G219沿邊大通道、G349精品旅遊線路品牌,啟動“一山兩(liang) 湖”5A級旅遊景區創建,打造“中華美食·西藏味道”美食街品牌,發布“G349·紅色之旅”“最美天湖之旅”“拉薩城市漫遊”“非遺文化之旅”“曲水縣精品旅遊”等5條精品線路,為(wei) 廣大遊客獻上了一場富有民族特色的旅遊文化盛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3年,西藏在旅遊業(ye) 方麵實現了顯著增長,接待遊客數量達到5500萬(wan) 人次,旅遊收入累計650億(yi) 元,均創下了曆史新高。

  近年來,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米林市結合自身優(you) 勢,大力實施“旅遊+”戰略,依托獨特的藏醫藥文化、珞巴民俗文化元素和優(you) 質的旅遊資源,充分發揮特色民俗文化資源和生態旅遊資源優(you) 勢,積極選派優(you) 秀非遺項目“珞巴服飾”“珞巴竹編”“工布畢秀”“藏香”等代表性產(chan) 品參加“禮好林芝”文創產(chan) 品展銷和“手藝林芝”非遺產(chan) 品展示銷售等活動,持續開展“米林黃牡丹藏醫藥文化”旅遊節活動,推動形成了特色鮮明、優(you) 勢互補的文化旅遊發展格局,從(cong) 而帶動廣大遊客共同感受林芝自然文化盛宴。

  自治區政協委員、米林市文旅局一級主任科員林勇介紹,據統計,2023年1月至11月,米林市共接待區內(nei) 外遊客230.91萬(wan) 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19.15億(yi) 元。“未來,我們(men) 將聚焦米林山水、非遺、鄉(xiang) 村和交通等旅遊資源,突出‘文旅+’發展理念,打造一批具有米林特色的文化旅遊名村,推動文化旅遊產(chan) 業(ye) 提質增收,推動米林全域旅遊發展。”林勇說。

  近年來,西藏充分挖掘鄉(xiang) 村自然稟賦、民俗風情和文化特性,充分發揮文化賦能優(you) 勢和旅遊帶動作用,拓寬農(nong) 牧民增收致富渠道,確保旅遊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拉薩市當雄縣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優(you) 勢、地方特色優(you) 勢和曆史文化優(you) 勢,以蟲草文化旅遊節、賽馬節、納木措徒步大會(hui) 、冬遊西藏、溫泉療養(yang) 等精品活動,有效推動當雄縣文化與(yu) 旅遊融合發展,也讓當地群眾(zhong) 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收益。“每年當雄縣舉(ju) 辦‘當吉仁賽馬節’的時候,都會(hui) 吸引一大批遊客前來遊玩,在帶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讓不少遊客了解到我們(men) 的傳(chuan) 統民族文化,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自治區人大代表、拉薩市當雄縣寧中鄉(xiang) 堆靈村村民委員會(hui) 文教衛生委員、婦聯主席阿桑告訴記者,“我們(men) 寧中鄉(xiang) 也是‘當吉仁賽馬節’的一個(ge) 分會(hui) 場,得益於(yu) 當雄縣的文旅融合,村裏的發展越來越好,村民們(men) 的錢包越來越鼓,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ti) 。文化使旅遊的品質得到提升,旅遊使文化得以廣泛傳(chuan) 播。未來,西藏將繼續堅持優(you) 勢互補、相得益彰,堅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發展理念,挖掘各地獨特的發展潛能,深化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將更多文化內(nei) 容、文化符號注入景區景點,講好“有意義(yi) 、有意思”的故事,充分激發西藏文化在促進旅遊發展中的生命力、影響力、創造力。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