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醫隊伍是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身邊的健康“守護人”,但近年來村醫隊伍人才流失嚴(yan) 重,基層醫患供需不匹配問題日益突出。“建議政府提高基層醫療服務人員待遇,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能力,建立一種長效機製。”自治區人大代表、日喀則市吉隆縣貢當鄉(xiang) 衛生院院長索朗片多最關(guan) 注的,是熟悉熱愛的醫療事業(ye) 。
索朗片多告訴記者,為(wei) 改善醫療硬件環境,日喀則市做了大量工作,推行片醫負責製,但多數人還是選擇去大醫院就醫,主要是因為(wei) 基層服務能力有待提升。她認為(wei) ,引進人才、培養(yang) 人才、留住人才,建立長效機製才是關(guan) 鍵所在。
“現在我們(men) 衛生院的醫護人員也沒有編製,有的還‘半醫半農(nong) ’,還有一些外來務工的醫護人員,更值得我們(men) 關(guan) 注,如果能提高醫護人員的福利待遇,他們(men) 就能更加安心地工作和生活,也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zhong) 的健康和醫療需求。”索朗片多說。
索朗片多認為(wei)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西藏將會(hui) 實施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培訓提升計劃,加快“互聯網+醫療健康”項目建設,這意味著將全麵實現全區緊密型縣域醫共體(ti) 建設全覆蓋。“這對基層醫療機構來說,在壯大基層醫療衛生人員的同時,也會(hui) 為(wei) 廣大患者提供更優(you) 質、高效、專(zhuan) 業(ye) 的醫療健康服務。”索朗片多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