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藏曆十二月初一,年楚河畔的西藏日喀則迎來傳(chuan) 統的農(nong) 家新年。
晨6時,桑珠孜區居民巴桑普尺未等家人起床,就把新年第一碗青稞酒粥端到了每個(ge) 人的床前。喝這種由青稞酒、糌粑、人參果和奶渣等熬煮而成的粥是新年的重要習(xi) 俗,新年的第一聲問候也會(hui) 隨“粥”而至。
為(wei) 了不誤農(nong) 耕,被稱為(wei) “西藏糧倉(cang) ”的日喀則比西藏大部分地方提早一個(ge) 月慶祝新年。
喝完青稞酒粥,巴桑普尺從(cong) 家裏的自來水龍頭接上新年的第一桶水——“新水”,迎接新年的“頭福”。早年間,他們(men) 需要到周邊的河邊溪畔舀取“新水”。
1月12日,巴桑普尺在為(wei) 家人準備麥片粥。新華社 丁增尼達 攝
四世同堂的巴桑普尺一家有11口人,年齡最長的是巴桑普尺的母親(qin) 尼瑪,今年80高壽,而外孫頓珠才3歲。巴桑普尺說:“從(cong) 我父輩那個(ge) 時候我們(men) 就住在這裏了,當年房子周邊全是榆樹,隻有我們(men) 一戶。”
巴桑普尺的新家是一座藏式三層小樓,占地400多平方米,鋼筋混凝土結構,2023年建成。新房一層是可供租賃的房間,一家人生活起居在樓上。巴桑普尺的丈夫占堆說:“原來我們(men) 住在平房裏,搬到這裏4個(ge) 月了。今天也是我們(men) 一家喬(qiao) 遷新居後的第一個(ge) 農(nong) 家新年。”
巴桑普尺今年59歲,育有兩(liang) 女,小女兒(er) 在日喀則市人民醫院當護士,大女兒(er) 在薩嘎縣工作,都已結婚生子。母親(qin) 尼瑪除了聽力有些下降,身體(ti) 硬朗。今年,在外的家人都悉數回家過年。
按照傳(chuan) 統習(xi) 俗,巴桑普尺一家人盛裝迎新。男性長輩外著氆氌藏袍,頭頂金絲(si) 帽,腳蹬藏靴;女性長輩身穿真絲(si) 綢緞衫,搭配無袖藏袍,胸前佩戴綠鬆石、瑪瑙、珊瑚等首飾;小輩們(men) 也都穿上了嶄新藏裝。
1月12日,巴桑普尺的女兒(er) 次仁普尺(左一)為(wei) 家人獻上切瑪。新華社 丁增尼達 攝
一家人按長幼次序落座,女兒(er) 次仁普尺逐一為(wei) 大家獻上切瑪,這也是新年的重要儀(yi) 式,寓意五穀豐(feng) 登、六畜興(xing) 旺、家和萬(wan) 事興(xing) 。
臨(lin) 近中午,巴桑普尺家的團圓宴開席。二樓大廳的藏式餐桌上,寓意開好年頭的羊頭是主打美食,風幹牛肉、糖果糕點、飲品水果等琳琅滿目。
1月12日,巴桑普尺的母親(qin) 尼瑪老人(右)在新家裏。新華社 丁增尼達 攝
新房是年楚河一帶典型的房屋樣式。梁柱上繪有華美的藏式彩繪,嶄新的木榻和櫃子倚窗靠牆,客廳、臥室、廚房、衛生間分列四周,水電網絡、瓷磚木地板、電器家具樣樣俱全。透過三樓的玻璃暖房,陽光灑落屋內(nei) ,暖意融融。
巴桑普尺一家的生活,亦如新房絢爛的彩繪,多彩斑斕。
“生活還算殷實,家人也都平平安安的,覺得很幸福。”巴桑普尺說,2023年分紅收入近4萬(wan) 元。
“家裏老人安享晚年,年輕人成家立業(ye) ,孩子們(men) 上學讀書(shu) ,這就是我們(men) 最大的‘年味兒(er) ’。”巴桑普尺的女兒(er) 尼瑪潘多說。
再過十天,巴桑普尺一家還將在新居裏為(wei) 尼瑪老人慶祝八十大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