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wei) 市民購買(mai) 嘎措羊皮雪地靴。本報記者 趙書(shu) 彬 攝
一場大雪,讓那曲銀裝素裹。吹起的寒風,帶著藏北草原熟悉的味道。
那曲市物流中心農(nong) 貿市場內(nei) ,人山人海,一年一屆的畜產(chan) 品展銷會(hui) 火熱開幕。來自11個(ge) 縣區的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從(cong) 四麵八方匯聚在這裏,讓冬日的那曲顯得格外熱鬧。
這時的農(nong) 貿市場內(nei) 外,優(you) 質的牛羊肉、香醇的奶製品、各式各樣的手工藝品應有盡有。然而引起記者注意的卻是一張張不起眼的綿羊皮。
“對群眾(zhong) 來說,綿羊皮賣也不是,不賣也不是。”嘎瑪央加,雙湖人,現在那曲工作。他的一番話讓記者十分驚訝,“為(wei) 何這樣?”
記者來到雙湖縣嘎措鄉(xiang) 農(nong) 畜產(chan) 品展位,詳細詢問具體(ti) 情況,果然如此。“綿羊皮最便宜的一兩(liang) 元一張,最好的五元一張。”嘎措鄉(xiang) 普若崗日牧業(ye) 發展公司經理羅培看記者有些驚訝,他接著道,“綿羊皮賣得比較便宜,但做出的產(chan) 品就比較貴。”
從(cong) 牧場到市場,從(cong) 原材料到皮製品,一張綿羊皮經曆著怎樣的起伏和蛻變?
在畜產(chan) 品展銷會(hui) 現場走了一圈,記者初步了解到綿羊皮價(jia) 格的基本情況:成年綿羊皮原料,一張價(jia) 格為(wei) 1至5元;揉好的綿羊皮,一張價(jia) 格為(wei) 80至100元;用4張綿羊皮製作的羊皮褥子,550元;用綿羊皮製作的雪地靴,約350元;綿羊皮皮包,可達上千元……
帶著調查結果,記者再與(yu) 羅培探討綿羊皮原料和產(chan) 品存在巨大反差的秘密,這位頗有經營頭腦的公司經理給出了他的答案:加工得越粗糙,材料價(jia) 值就越低;製作得越精美,材料的價(jia) 值就越高。
靠賣畜產(chan) 品原材料的粗放式發展,像羅培這樣長期搞牧業(ye) 經營的牧民,早就注意到了其中的弊端和不足。
提起雙湖縣嘎措鄉(xiang) ,人們(men) 會(hui) 有“海拔高”“人民公社”“易地搬遷”三個(ge) 印象。如今嘎措鄉(xiang) 積極發展現代牧業(ye) 經濟,不斷提高畜產(chan) 品附加值,實現了較好的效益,每年給群眾(zhong) 分紅就有200多萬(wan) 元。像“1974·嘎措公社”雪地靴,近來也成了冬日裏那曲人新的追捧。
展位前,不少市民前來光顧,紛紛購買(mai) 嘎措羊皮雪地靴。市民拉姆正在仔細挑選,她說:“之前是朋友推薦,在網上購買(mai) 。穿著輕便暖和,時尚百搭,今天來再選購一雙,換著穿。”
“綿羊皮是在哪加工的?”“一年的綿羊皮產(chan) 量有多少?”來自區外的胡建康,是一名創業(ye) 者,在展銷會(hui) 認真參觀,聽到記者與(yu) 羅培的交流,仿佛看到了新的商機,也主動與(yu) 羅培攀談,進行市場調研。在他看來,藏北的皮、毛、角等畜產(chan) 品貨真價(jia) 實,通過能工巧匠的製作和現代化設計,一定能夠打開銷路,甚至能走向高端市場。
一張綿羊皮,有著無限的可能。匯集起牧人的聰明和智慧,就會(hui) 插上騰飛的翅膀,沿著通達的市場網絡,走出牧場,走向遠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