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西藏阿裏地區普蘭縣大力發展大棚經濟

——農業產業有活力 致富增收路更寬

發布時間: 2024-01-22 09:47:00 來源: 西藏日報


圖為(wei) 阿裏地區普蘭(lan) 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工作人員在觀察蔬菜長勢。通訊員 次吉 攝

  阿裏地區普蘭(lan) 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內(nei) ,來自普蘭(lan) 縣吉讓居委會(hui) 多沙組的群眾(zhong) 貢桑拉姆正細心地給植株繞秧。

  “來園區工作後,我不僅(jin) 學到了不少關(guan) 於(yu) 蔬菜和瓜果的種植技術,每天還能掙到200元的工資,不用出遠門打工,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ye) 。”貢桑拉姆說。

  普蘭(lan) 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按照“公司+合作社+農(nong) 戶”的發展模式,以公司為(wei) 市場主體(ti) ,實現公司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統一經營。該園區將村組土地承包給公司,集中流轉耕地390畝(mu) 。同時,將荒山荒地交由公司進行生態園林種植,林業(ye) 產(chan) 權歸村組所有,實現了變廢為(wei) 寶,統籌產(chan) 業(ye) 與(yu) 就業(ye) ,助力群眾(zhong) 增收致富。

  普蘭(lan) 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采用噴灌、滴灌、管灌等高效節水的灌溉技術,引進區外優(you) 質瓜果、蔬菜、花卉、藥材等品種,栽植抗旱、抗病性強的優(you) 良樹種,聘用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手把手向群眾(zhong) 傳(chuan) 授實用技術,不但增進了民族感情,鑄牢了各族群眾(zhong) 的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同時也推動了普蘭(lan) 縣農(nong) 業(ye) 轉型升級和現代化。

  該園區有高效溫室21座,陽光溫室103座,2023年,新建高效溫室4座。春天種蔬菜,夏天種西瓜、甜瓜,秋天種土豆、蘿卜……大棚種植的農(nong) 作物品相好、口感佳、營養(yang) 價(jia) 值高,深受當地消費者青睞,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種植產(chan) 業(ye) 。與(yu) 此同時,園區還推廣優(you) 質牧草種植、有機果蔬種植,加大生態林建設,成為(wei) 了阿裏地區農(nong) 牧業(ye) 示範園區和促進民族團結的典型。

  先富不是富,共富才是富。普蘭(lan) 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在普蘭(lan) 縣黨(dang) 委、政府的引導幫助下,依托果蔬種植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從(cong) 產(chan) 業(ye) 扶持和技術服務等方麵著手,不斷進行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發展設施農(nong) 業(ye) ,以現代化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為(wei) 載體(ti) ,引領農(nong) 民轉變生產(chan) 方式,園區每年向當地村民免費提供大棚、種子和技術服務,幫助大家大力發展“大棚經濟”,不僅(jin) 豐(feng) 富了城鄉(xiang) 居民的“菜籃子”“果盤子”,也讓村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成為(wei) 了當地經濟發展的新引擎。近年來,該園區共為(wei) 當地合作社成員和村民提供大棚120個(ge) ,所有利潤歸合作社所有成員所有,每年幫助群眾(zhong) 增收60餘(yu) 萬(wan) 元。

  如今,“大棚經濟”不僅(jin) 成為(wei) 了種植戶的致富路徑,還極大地解決(jue) 了農(nong) 村剩餘(yu) 勞動力問題,切實提升了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增添新活力。

(責編: 陳濛濛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