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在現場】雅魯藏布江畔“種”標石

發布時間: 2024-01-23 09:48:00 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冬日夜晚,雅魯藏布江畔夜色如墨、寒風呼嘯,2023年12月某天的20時30分左右,在拉日鐵路曲水至茶巴拉區間,幾束交織不定的手電筒燈光不時劃破漆黑的夜空。西寧通信段日喀則通信車間尼木通信綜合工區的4名職工正扛著鐵鍬、鐵鎬和光纜標石,在布滿荊棘的灌木叢(cong) 中艱難前行。

  尼木通信綜合工區地處雅魯藏布江中遊北岸,承擔著拉日鐵路曲水至仁布區間通信設備養(yang) 護維修任務,管內(nei) 平均海拔3800米,屬高原溫帶半幹旱季風氣候,全年大風肆虐,長時間強紫外線照射和風雨腐蝕下,通信光纜標石容易風化磨損,定期刷新或更換標石,成為(wei) 工區的一項必修課。

  為(wei) 確保通信光纜安全,從(cong) 去年10月份開始,西寧通信段利用日常檢查檢修時機,對管內(nei) 區間通信光纜線路進行了標準化整治,並按每50米一個(ge) 的標準,重新挖坑設立新的電纜標石予以提醒。

  到達一處新的標石設立點時,大家陷入兩(liang) 難境地,由於(yu) 新標石的位置正好處在一處裸露的堅硬砂岩上,一鐵鎬下去,岩石表麵隻出現一個(ge) 雞蛋大小的小坑。

  “坑挖得不深,標石就立不穩,風一吹就會(hui) 倒,隻能一點點往下挖。”職工車光平大聲說。大家隻好輪流揮鎬,一點一點往下開挖,由於(yu) 缺氧,不多時,他們(men) 便累得氣喘籲籲,但挖掘卻一刻未停。

  每挖幾下,大家便蹲下身徒手摳出碎石。一次次蹲身起身中,電纜標石坑一點點向下延伸。21時10分,職工拉毛才旦目測了一下坑深,確認深度合適,他便和職工唐汶一起將兩(liang) 麵分別寫(xie) 有“鐵路電纜”“禁止移動”字樣的標石豎立在坑中,車光平則用鐵鍬開始回填土石。在幾人的默契配合下,一個(ge) 嶄新的電纜標石被牢牢“種”在了砂岩上。

  淩晨2時30分,工作結束。當夜,他們(men) 徒步8公裏,完成4個(ge) 新電纜標石的埋設和20個(ge) 舊標石的油飾補強任務。

  回去的路上,雅魯藏布江畔依然夜色深沉。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