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荒漠變綠洲 家園更靚麗

——西藏改則縣著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發布時間: 2024-01-25 09:46:00 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20世紀60年代,西藏自治區山南市隆子縣流傳(chuan) 著一句俗語“聶巴阿貼組”,意思是“隻要你說話,身上的沙土就會(hui) 往下掉”。那時的隆子河穀,一年裏有近8個(ge) 月的沙塵天氣。

  1964年,時任隆子縣新巴鄉(xiang) 鄉(xiang) 長的朗宗赴區外參觀學習(xi) ,了解到種樹能有效治沙。隨後,朗宗就帶領群眾(zhong) 試種樹苗。在隆子縣一代代幹部群眾(zhong) 的努力下,半個(ge) 多世紀以來,隆子河穀築起了一道綿延40多公裏、占地7.5萬(wan) 畝(mu) 的“綠色屏障”。

  自治區林業(ye) 和草原局荒漠化防治處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雅魯藏布江山南段北岸河穀沙地遍布,2004年,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將山南市列為(wei) 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經過近20年的努力,截至2023年,山南市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完成防沙治沙麵積4.8萬(wan) 餘(yu) 畝(mu) ,完成投資2560萬(wan) 元,其中營造防沙固沙林5580畝(mu) 、封沙育林36042畝(mu) 、人工沙障等工程措施治理麵積4988畝(mu) ,工程措施固定流沙後播種沙生植物1390畝(mu) 。2021年,經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評估驗收,西藏目前唯一的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山南市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建設工作評估驗收為(wei) “優(you) 良”。

  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山南市在雅江中遊河穀兩(liang) 岸試驗建造防護林。

  在防沙植樹工程的實施上,山南市不斷探索創新研究生物治沙措施和工程治沙措施相結合的方法,有效治理雅江中遊北岸荒漠荒灘,按照“封、固、造、播”等種植舉(ju) 措,進一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並在建設施工上注重整地、苗木和澆水三個(ge) 環節:整地采取機械和人工相結合,不同立地條件以不同方式進行整地;苗木樹種選擇上力求多樣化,嚴(yan) 格選擇優(you) 質壯苗,在栽植沙生槐等本地沙生植物以外,積極引進花棒、沙柳、沙蒿、檸條、檉柳等沙生植物,做到了因地製宜、適地適樹;水利灌溉上,由過去單純依靠自然降雨、自流灌溉或粗放式人工澆水逐步發展到噴灌等綜合、高效、節約、集中的灌溉模式。

  通過多年的努力,山南市防沙治沙工作成效顯著,有效改善了雅魯藏布江中遊兩(liang) 岸的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如今,山南市已在雅江中遊河穀兩(liang) 岸建起了一條長約160公裏、寬約1800米、麵積近50萬(wan) 畝(mu) 的“綠色百裏生態長廊”,荒山荒灘變成了綠洲。在這片“綠肺”的滋養(yang) 下,雅江中遊河穀的生態環境、人居環境和氣候條件得到大幅改善、持續提升。

  記者了解到,為(wei) 進一步加大沙化土地綜合治理力度,西藏推廣防沙治沙新技術新模式,促進科學防沙治沙。按照《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建設的通知》,擴大西藏自治區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建設範圍,在原有山南市紮囊縣示範區成功建設基礎上,逐步拓寬山南市雅江河穀山體(ti) 沙化防沙治沙技術試驗示範區域,總結形成“截沙源、降風速、固流沙、增植被”的河穀防沙治沙技術體(ti) 係,采取“水利配套先行、工程措施緊跟、多措並舉(ju) 集成、實現生物固定”的防沙治沙模式,推廣示範草方格、樹枝、礫石、尼龍網沙障等機械固沙措施,成功引進試驗了一批適生沙生植物,擴繁了一批鄉(xiang) 土治沙樹種,為(wei) 加快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出生於(yu) 山南市隆子縣一個(ge) 小村莊的頓珠已過不惑之年,至今他還珍藏著一篇年少時寫(xie) 的題為(wei) 《我的理想》的文章。“不管在哪裏,山上沒有了植被,靠它生活的動物就會(hui) 越來越少,所以我決(jue) 定以後要當一名林業(ye) 專(zhuan) 幹,保護好我們(men) 的森林。”他寫(xie) 道。

  頓珠說,20多年前之所以寫(xie) 這篇作文,是因為(wei) 自己目睹了村裏一些砍伐樹木等破壞自然環境的行為(wei) ,明顯感覺到周圍山上的樹木逐年減少,野生動物數量不斷減少。

  如今,理想變成了現實,頓珠成為(wei) 了山南市林業(ye) 和草原局的一名職工,長期從(cong) 事防沙治沙和植樹造林工作。

  “全區7市(地)均設有林草局,74個(ge) 縣(區、市)中有46個(ge) 縣(區、市)設有林草主管部門。截至目前,累計安排林業(ye) 生態管護崗位120多萬(wan) 個(ge) ,全區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生態係統和生物多樣性得到全麵保護。”自治區林業(ye) 和草原局相關(guan) 負責人說。

  荒漠變成綠洲,今年已過花甲之年的邊久對此絕對有發言權。他是山南市紮囊縣一個(ge) 苗圃基地的負責人。從(cong) 2004年開始,邊久在一片荒漠化的土地上種樹。目前,他的這片苗圃種植有70多種樹木,綠化麵積達400多畝(mu) 。

  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他的苗圃現在年產(chan) 值約400多萬(wan) 元,雇傭(yong) 70多名長期工人。由於(yu) 邊久在高原綠化方麵有專(zhuan) 長,西藏多個(ge) 縣市找他協助城市園林綠化工作。多年來,他為(wei) 西藏各地去增添了一片片綠色。

  無獨有偶,2015年以來,億(yi) 利集團發揮自身沙漠治理和生態修複產(chan) 業(ye) 優(you) 勢,在山南市進行防沙治沙、生態建設方麵,總投資超過1億(yi) 元,建設麵積約1.1萬(wan) 畝(mu) ,帶動1500餘(yu) 人就業(ye) ,人均增收2.4萬(wan) 餘(yu) 元。

  “整個(ge) 生態環境比原先有了很大的變化,揚塵天氣逐年減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成就感在不斷增加。”山南市林業(ye) 和草原局黨(dang) 組書(shu) 記侯寶萍說。

  經過多年的實踐,山南市培養(yang) 出了紮囊縣邊久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施工隊等一批有經驗、懂技術、重實踐的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防沙治沙隊伍,培育出西藏山南邊久園林綠化建設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ye) ,為(wei) 防沙治沙提供了有效支撐。

  今年的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24年,西藏將“加快實施拉薩南北山綠化、雅江中遊貢嘎機場周邊及拉薩河城區段綜合治理等重大生態工程。新增營造林95萬(wan) 畝(mu) 以上,修複治理退化草原550萬(wan) 畝(mu) ”。未來,家園必將更加美好,天藍如碧,水清似鏡,地綠似茵,樹靜若墨。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