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當前,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的關(guan) 鍵時期,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察隅縣竹瓦根鎮以開展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幫扶、“十項排查”工作為(wei) 契機,深化“誌智雙扶”,有效激發群眾(zhong) 內(nei) 生動力,鼓勵艱苦奮鬥、勤勞致富,堅決(jue) 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紮實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著力實現轄區高質量發展和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
思想幫扶,“扶誌”是根本
群眾(zhong) 思想觀念的轉變是解決(jue) 一切問題的關(guan) 鍵。竹瓦根鎮以時刻關(guan) 注脫貧戶和監測戶思想動態為(wei) 出發點,依托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和“文明家庭”評選活動,教育引導群眾(zhong) 移風易俗,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全鎮村容村貌從(cong) 之前的“髒亂(luan) 差”轉變為(wei) 如今的“齊亮美”,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精神麵貌煥然一新。同時,根據《察隅縣健全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和幫扶機製實施方案》,對全鎮968戶農(nong) 牧民家庭開展返貧致貧動態監測,緊扣“兩(liang) 不愁三保障”,詳細了解群眾(zhong) 思想動態和生產(chan) 生活情況。
針對有困難的群眾(zhong) 家庭,鎮主要領導、包片領導、村“兩(liang) 委”以及駐村工作隊成員及時前去了解情況,引導堅決(jue) 克服“等靠要”思想,增強勤勞致富的信心和決(jue) 心。對困難群眾(zhong) 本人有依靠養(yang) 殖增收強烈意願的,為(wei) 其發放藏雞苗,並在後期利用“壹畝(mu) 良田”直銷門店解決(jue) 土雞銷售難題,不斷強化聽黨(dang) 話、感黨(dang) 恩、跟黨(dang) 走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就業(ye) 幫扶,“扶智”要得力
就業(ye) 既是民生之本,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的基本措施。竹瓦根鎮嚴(yan) 格落實“四個(ge) 不摘”要求,積極做好促進就業(ye) 和技能提升“兩(liang) 手抓”,堅持精準施策,不斷探索拓寬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增收致富渠道。全鎮各村除農(nong) 忙時節與(yu) 林下資源采集集中期外,尚有部分富餘(yu) 勞動力。對此,竹瓦根鎮從(cong) 文化程度、技能技術、車輛情況三個(ge) 維度製作“竹瓦根鎮富餘(yu) 勞動力宣傳(chuan) 欄”,成立勞務服務輸出窗口,並安排專(zhuan) 人負責,搭建起轄區內(nei) 富餘(yu) 勞動力與(yu) 用工單位之間的橋梁。2023年以來,依托當地重大項目施工、縣人社局相關(guan) 渠道,切實運用好以工代賑、生產(chan) 獎補、勞務補助等措施,共對接勞務活動50餘(yu) 次,實現轄區內(nei) 富餘(yu) 勞動力就業(ye) 800餘(yu) 人次。
同時,針對當前群眾(zhong) 務工過程中出現的找工難、競爭(zheng) 大、工資低等現象,積極對接農(nong) 牧、民政、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部門及西藏農(nong) 牧學院師資力量,對群眾(zhong) 開展技能培訓。針對群眾(zhong) 意願強烈的蔬菜種植、廚師、挖掘機、畜牧養(yang) 殖等技能,則采取送教下鄉(xiang) 等方式開展培訓。2023年以來,共開展培訓10次,參與(yu) 群眾(zhong) 410餘(yu) 人次,讓更多群眾(zhong) 吃上“技術飯”、端穩“就業(ye) 碗”。
社會(hui) 幫扶,“企劃”入人心
分層分類實施社會(hui) 救助,做到精準識別、應救盡救。在鞏固拓展兜底保障成果、有效銜接鄉(xiang) 村振興(xing) 過程中,竹瓦根鎮不斷適應新發展階段需要,以“幫扶+解憂”模式,多盡一份力、多辦一件事,推動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幫扶救助,加強對困難群眾(zhong) 的關(guan) 心關(guan) 懷。通過“十項排查”入戶走訪和係統數據共享比對發現,存在12戶因病困難戶,相關(guan) 部門第一時間與(yu) 轄區企業(ye) 對接聯係,積極爭(zheng) 取幫扶資金;鎮黨(dang) 委、政府班子成員以“一對一”結對幫扶的形式,全力做好12戶困難戶幫扶工作;相關(guan) 幫扶企業(ye) 列出“企劃書(shu) ”,主動幫扶、高效救助、溫暖服務,貼心保障好困難群眾(zhong) 的基本生活。同時,根據困難程度,聯合企業(ye) 逐一進行走訪慰問。
此外,竹瓦根鎮持續強化主體(ti) 責任、細化工作舉(ju) 措,通過積極聯係民政部門申請臨(lin) 時救助、建立健全動態監測和幫扶機製、因地製宜創新方式方法等手段,調動困難群體(ti) 自身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凝心聚力、擔當作為(wei) ,有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產(chan) 業(ye) 幫扶,“連環”助發展
扣好產(chan) 業(ye) 銜接“連環”,著力牽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牛鼻子”。竹瓦根鎮城郊產(chan) 業(ye) 依托縣城駐地的區位優(you) 勢,不斷拓展紮拉村“壹畝(mu) 良田”合作社及學尼村現代產(chan) 業(ye) 園發展模式,對其采取承包經營方式進行運營管理,持續整合“兄弟”村莊優(you) 勢資源,實現連片發展、利益共享。截至目前,帶動周邊群眾(zhong) 增收創收50萬(wan) 餘(yu) 元。探索發展“訂單式”農(nong) 業(ye) ,與(yu) 駐地部隊、縣農(nong) 行、G219中交集團等8家單位簽訂合同,訂單銷售額超500萬(wan) 元。
2024年,竹瓦根鎮將探索打造“桑久紅色驛站”、學尼村農(nong) 業(ye) 觀光休閑旅遊項目、西托拉卡緬民感恩廣場、紮拉村改造提升項目、雄久村和美宜居鄉(xiang) 村等,推動形成集觀光采摘、美食購物、研學娛樂(le) 為(wei) 一體(ti) 的“桑久——巴嘎”特色旅遊線路,著力提高農(nong) 牧民生活質量,實現鎮域均衡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