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做了30年的酥油花,全家的日常開銷都主要靠這個(ge) 月的收入來支撐。目前來看,今年收入非常可觀。”來自西藏日喀則市仁布縣的米瑪說。
隨著春節、藏曆新年的臨(lin) 近,酥油花在拉薩年貨市場上熱銷。酥油花藏語稱“孜紮”,是古時藏傳(chuan) 佛教信眾(zhong) 因冬季沒有鮮花供佛而發明的替代品,如今演變成了藏曆新年必備的年貨之一。
圖為(wei) 製作完成的酥油花。李林 攝
圖為(wei) 手工藝人製作酥油花。李林 攝
米瑪年近60歲,今年帶著家中三代人來到拉薩,在一間臨(lin) 時租來的房子內(nei) 製作、售賣酥油花。
“酥油花是供奉在切瑪盒裏的,寓意吉祥,一定要非常幹淨。我們(men) 寧願房租貴點都要租一間幹淨的房子,製作過程也要保持幹淨,這是除了手藝以外非常重要的一點。”米瑪說。
米瑪一邊說,一邊熟練地用右手取一小塊彩色酥油在冷水中浸泡,細心地塑造著各種各樣的形態,再粘貼在放置酥油花的木板上。他解釋說:“酥油花的製作過程需要保持很低的溫度,防止體(ti) 溫回暖影響酥油花成型,所以手要經常泡在冷水裏降溫。”
圖為(wei) 米瑪(圖右)正在製作酥油花。李林 攝
圖為(wei) 手工藝人傑布展示製作完成的酥油花。李林 攝
為(wei) 了每年都能有造型獨特、樣式新穎的酥油花麵向市場,米瑪和家人一直摸索創新。“這個(ge) 就是我兒(er) 子這麽(me) 多年摸索出來的。我們(men) 會(hui) 從(cong) 藏式房屋的繪畫中學習(xi) 圖案、顏色等。酥油花上的每一朵花瓣,都是捏製了無數遍才確定。”因為(wei) 製作技藝精湛,米瑪擁有了一批固定的客戶。
雙手被冷水泡得紅腫、雙腳一直盤腿而坐……製作過程固然辛苦,卻也讓米瑪一家收入頗豐(feng) 。“製作、售賣酥油花,每年人均有一萬(wan) 元(人民幣,下同)左右的收入。這對於(yu) 農(nong) 閑時的我們(men) 來說,還是很不錯的。”米瑪說,接下來他會(hui) 教孫輩來製作酥油花,讓年輕一代慢慢學習(xi) 了解、傳(chuan) 承這項技藝。
在另一間製作酥油花的藏式民居裏,13歲的旦增塔亞(ya) 正跟著父親(qin) 學習(xi) 製作酥油花。往年他隻能在一旁幹點雜活,今年終於(yu) 能上手了。“我現在每天能做兩(liang) 對酥油花,做得是最便宜的,賣60元,但成就感還是很足的。”
旦增塔亞(ya) 說:“我很喜歡製作酥油花。未來我還要利用假期繼續學習(xi) 酥油花製作技藝,還要傳(chuan) 給我的下一代。”在旦增塔亞(ya) 看來,酥油花的製作不僅(jin) 是家裏賺錢的渠道,更是傳(chuan) 承下來的技藝,需要年輕一代堅守、傳(chuan) 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