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風雪高原行|特寫:穿越“冰與火”的“天路”橋隧工

發布時間: 2024-02-02 09:18:00 來源: 新華社

  冬日的雅魯藏布江清澈澄碧,橫跨兩(liang) 岸的藏木特大橋宛如巨大豎琴,風聲、水流聲和複興(xing) 號車廂內(nei) 的歡聲笑語,共同奏響拉林鐵路的春運“交響樂(le) ”。

  春節到來之際,記者跟隨守護拉林鐵路安全的橋隧工,一起穿越“冰與(yu) 火”。


這是拉林鐵路上的藏木特大橋(1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洲鵬 攝

  藏木特大橋是拉林鐵路的重要控製性工程,橫跨雅魯藏布江,主拱跨徑430米。枯水期的雅魯藏布江水位下降,橋麵與(yu) 江麵的垂直距離超過30米。橋隧工為(wei) 了確保大橋安全通暢,要沿著橋拱的數百級狹窄階梯,爬到距離江麵超過百米的拱頂,仿佛攀行雲(yun) 端。


加查橋隧工區維護人員在檢查藏木特大橋的擋風板和吊杆(1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洲鵬 攝

  加查橋隧工區副工長張亮與(yu) 大橋的第一次“親(qin) 密接觸”是在2021年夏天。那次他檢修完大橋的部件,從(cong) 拱頂下來時已是深夜,峽穀裏的風很大,雙手使勁抓住扶手,身體(ti) 貼近階梯才覺得不會(hui) 被吹走,“下來後雙腿發軟,幾乎邁不開步子。”

  兩(liang) 年多來,無論寒風雨雪,檢修大橋是他的“必修課”。雖然他已經無數次爬上拱頂,但是每次望向峽穀,腿還是會(hui) 不自覺地打顫。

  對橋隧工來說,在最大風速能達到12級的多風峽穀地區,嚴(yan) 寒是最大的挑戰之一。大橋兩(liang) 側(ce) 的擋風板時刻作響,即使隔著厚厚的手套與(yu) 防寒服,寒冷依舊無孔不入,手與(yu) 冰冷金屬、焊縫的接觸仿佛冰針刺痛。

  “這裏的每顆螺絲(si) 都至關(guan) 重要,它們(men) 共同支撐著這座高原上的奇跡橋梁。”張亮說,現在,他和隊員們(men) 能如數家珍地說出大橋上的每個(ge) 部件。


加查橋隧工區副工長張亮在檢查藏木特大橋螺絲(si) 鏽蝕情況(1月27日攝)。新華社發(拉巴次仁攝)

  藏木特大橋的寒冷,隻是“天路”橋隧工需要克服的“第一關(guan) ”。進入拉林鐵路的最長隧道——全長17.3公裏的達嘎拉隧道,地熱產(chan) 生的高溫是他們(men) 要麵對的又一挑戰。


加查橋隧工區副工長東(dong) 生瑞(左)檢查達嘎拉隧道狀況(1月27日攝)。新華社發(拉巴次仁攝)

  結束冰天雪地裏的大橋檢修,從(cong) 便道進入達嘎拉隧道,一股熱浪裹著水蒸氣撲麵而來。沿著隧道徒步3.5公裏,橋隧工用檢查錘敲擊邊牆,一路上發出清脆聲響,他們(men) 以此判斷隧道邊牆的混凝土密實度、空洞等情況。

  隨著檢查深入,隧道內(nei) 的溫度逐漸升高,加查橋隧工區副工長東(dong) 生瑞安全帽下的頭發已被汗水浸透。冬夜,隧道裏的溫度卻超過39攝氏度。

  東(dong) 生瑞說:“拉林鐵路剛通車時,我們(men) 得走完整條隧道,裏麵就像桑拿房一樣熱,每次檢修都要備好足夠的水,走出隧道時已經天亮,而現在隧道多了很多便道,方便我們(men) 維護時進出。”

  拉林鐵路的安全暢通離不開橋隧工的默默付出。鐵路養(yang) 護檢修工作隻能在列車行程間隙中開展,每天晚上到第二天淩晨,橋隧工檢查大橋的梁縫、支座、步行板,隧道裏的排水蓋板、接縫等,每次檢修需要徒步超過5公裏,平均3個(ge) 月就會(hui) 走壞一雙勞保鞋。“但大家沒有叫過一聲苦。”東(dong) 生瑞說。

  加查橋隧工區橋隧工普布次仁(右)在為(wei) 達嘎拉隧道邊牆裂紋做標記(1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洲鵬 攝 

(責編: 陳濛濛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天路格桑花”

    近年來,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西寧客運段不斷優化站車服務,全力打造“天路格桑花”服務品牌。今年春運期間,西寧客運段進一步優化工作流程,為旅客提供更加溫馨的服務。  [詳細]
  • 西藏:拉日鐵路迎來第十個春運

    拉日鐵路開通於2014年,是“天路”的延伸線。今年是拉日鐵路開通十周年,日喀則站也迎來了第十個春運。  [詳細]
  • 懷念父親杜琳:寄情高原 歲月如歌

    我小時候,爸爸軍務在身,他在西藏守衛邊防。兒時,最喜歡爸爸回家探親,給我們講故事,教我們歌唱。家裏充滿歡聲笑語和歌聲。 [詳細]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