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沒在家,他去鄰居家裏幫忙修窗戶。”日前,2024年西藏網絡媒體(ti) “新春走基層”活動組記者一行走進拉薩市達孜區克日村德慶央宗的家。見有客人來訪,德慶央宗放下手頭的工作走出家門迎客,臉上的“高原紅”格外顯眼,笑容親(qin) 切溫暖。
德慶央宗的家庭和西藏大多數農(nong) 牧民家庭一樣,是一個(ge) 平凡的“四口之家”。丈夫次旺多吉42歲,是位“多才多藝”的熱心人,曾擔任克日村二組組長,村裏需要出力的地方,基本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圖為(wei) 德慶央宗向記者講述美麗(li) 家庭故事。貢桑拉姆 攝
記者到訪當日,德慶央宗把家裏、院內(nei) 打掃的幹淨如洗,自來水旁整齊晾曬著刷洗過的鍋碗瓢盆等生活用具,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在客廳的藏式桌子上,擺滿了酒水飲料及水果;鞋架上的每一雙鞋擺放得整整齊齊。家庭的裏裏外外無不體(ti) 現出女主人德慶央宗的賢惠、幹練和持家之道。
圖為(wei) 德慶央宗家裏被洗刷幹淨的生活用具。貢桑拉姆 攝
德慶央宗告訴記者,她比丈夫年長3歲,夫妻二人育有兩(liang) 個(ge) 兒(er) 子,均參過軍(jun) 。目前,大兒(er) 子已退役,小兒(er) 子在相隔千裏之外的阿裏當兵。
“孩子們(men) 當兵之後,變得愛幹淨、懂禮貌,樂(le) 於(yu) 助人。”談及當兵的兒(er) 子們(men) ,這位“兵媽媽”滿心歡喜與(yu) 自豪。
“我沒有讀過幾年書(shu) ,但從(cong) 未放棄過學習(xi) ,每當放牛的時候,我都帶著書(shu) 讀寫(xie) 藏文。”德慶央宗說,一個(ge) 人沒有知識等於(yu) 沒有了眼睛,她希望村裏的每一個(ge) 人都能識字,“至少要學會(hui) 30個(ge) 藏文字母的讀寫(xie) ,會(hui) 寫(xie) 自己和家人的名字”。
德慶央宗告訴記者,現在國家及區市各類惠民政策很好,廣大農(nong) 牧區民眾(zhong) 都是受益者,但是由於(yu) 很多年長的村民文化水平比較低,給他們(men) 自身帶來了很多不便,“比如領取惠民補貼時不會(hui) 寫(xie) 自己的名字,在銀行辦理助農(nong) 貸款時,也無法簽字等”。
作為(wei) 克日村二組的婦女主任,德慶央宗以“巾幗夜校”為(wei) 依托,為(wei) 不識字的村民搭建一個(ge) 學習(xi) 交流的平台,組織村民,尤其是婦女們(men) ,學習(xi) 常用字詞和簽名,“現在所有村民基本都會(hui) 寫(xie) 自己的名字”。
圖為(wei) 擺放在德慶央宗客廳桌子上的水果、糖果及飲品。貢桑拉姆 攝
德慶央宗認為(wei) ,如今無論務農(nong) 、還是經商或創業(ye) ,要掌握簡單的算術及藏漢基礎知識。同時,通過學習(xi) 提升自身素質教育,學習(xi) 和了解民族團結、環境衛生、健康知識以及相關(guan) 法律法規,要盡快轉變思想觀念,培養(yang) 團結有愛、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全國最美家庭、西藏自治區“五好文明家庭”、西藏自治區“最美民族團結家庭”、拉薩市“最美家庭”……當記者走進德慶央宗家的客廳時,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擺放在藏式櫃子上的諸多榮譽證書(shu) 及獎杯,這是夫妻二人在平凡的生活中,遵紀守法、孝敬老人、樂(le) 於(yu) 助人等贏得的肯定與(yu) 榮譽。
圖為(wei) 德慶央宗一家人的榮譽。貢桑拉姆 攝
“中國有56個(ge) 民族,各民族親(qin) 如一家人,所以現在的生活越來越美好。”對於(yu) “家”的理解,德慶央宗說:“無論是一個(ge) 國家,還是一個(ge) 家庭,如果人人團結有愛,國家才能穩定富強,家庭才能和諧幸福,人們(men) 的生活才會(hui) 越來越甜美。”
當地官方對德慶央宗夫婦的評價(jia) 稱,德慶央宗夫妻二人通過辛勤勞動創建了一個(ge) 文明守法、樂(le) 於(yu) 助人、互敬互愛、誠實互信、善育重教、健康快樂(le) 幸福的家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