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wei) 節日期間,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的醫生忙碌在救治患者第一線。西藏日報記者 洛桑 攝
新春佳節、藏曆新年,萬(wan) 家燈火輝煌,處處張燈結彩。有一種年味兒(er) 是團圓,還有一種年味兒(er) 叫“堅守”。節日期間,西藏自治區各行各業(ye) 的勞動者默默堅守在崗位上,他們(men) 用付出與(yu) 擔當,為(wei) 廣大群眾(zhong) 守護平安幸福年。
油庫員工:
堅守崗位“不打烊”
假期裏,當大多數人都在與(yu) 家人團聚時,有一群人依然堅持守護著國家的能源安全,為(wei) 節日裏油品資源供應保駕護航——他們(men) 就是油庫的員工們(men) 。
索朗次仁是中國石油西藏銷售倉(cang) 儲(chu) 分公司鐵路接卸油庫(以下簡稱油庫)的一名資深員工,他告訴記者:“春節和藏曆新年是家人團聚的時刻,但石油穩定供應關(guan) 係重大。我選擇堅守崗位,是為(wei) 了確保更多家庭能夠過上歡樂(le) 、祥和的節日。”
索朗次仁隻是油庫確保節日期間石油安全穩定供應的一員,眾(zhong) 多油庫工作人員嚴(yan) 格按照操作規程作業(ye) ,加強設備巡檢,及時發現並排除安全隱患。
“我們(men) 嚴(yan) 格抓牢設施設備的維護保養(yang) ,強化現場安全管理,高效完成油品的收發工作,保障油庫安全運行,充分發揮資源保供‘主渠道’作用。”中國石油西藏銷售倉(cang) 儲(chu) 分公司總經理、黨(dang) 委副書(shu) 記索朗多吉說。
油庫的工作人員舍小家顧大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了西藏自治區油庫員工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風貌。
檢查站民警:
為(wei) 司機遊客送上湯圓
2月9日,當第一縷陽光照亮馬攸木拉山,給通宵在檢查站執勤的民警帶來了一絲(si) 暖意。
早晨10時,民警劉飛穿戴好執勤服和警用“八件套”,換下民警趙國安,走上了除夕的第一班崗,今年是劉飛在西藏阿裏邊境管理支隊馬攸橋邊境檢查站堅守的第七個(ge) 新年。
馬攸橋邊境檢查站坐落在日喀則和阿裏的分界線,是阿裏的南大門,也是全國海拔最高的邊境檢查站——海拔4960米,方圓100多公裏都是無人區。年前,檢查站單日驗放車流量100餘(yu) 輛次、人員450餘(yu) 人次,執勤民警每15分鍾就要重複一個(ge) 檢查流程。
“您好,請出示一下您的證件。”劉飛接過遊客證件仔細檢查對比。“你們(men) 過年也要在這兒(er) 嗎?”“是的,檢查站是全年全天都在運行的。”
“吃湯圓了!”在檢查站驗證大廳裏,民警黃開勇將一個(ge) 保溫桶放在桌上,打開蓋子,熱氣騰騰。民警將湯圓盛在紙盒碗裏,發放給過路的司機遊客。每年過年,檢查站都會(hui) 為(wei) 過往司機、遊客準備一鍋湯圓,希望大家來年都能團團圓圓。
“謝謝你們(men) ,真是太暖心了!”遊客王先生一家打算前往岡(gang) 仁波齊度過一個(ge) 特別的新年,檢查站準備的湯圓,讓遊客們(men) 倍感溫暖。
在馬攸橋邊境檢查站有一個(ge) 約定俗成的傳(chuan) 統,每年除夕夜吃年夜飯時,站領導們(men) 都會(hui) 替民警站崗,讓他們(men) 安心吃一頓年夜飯。
正當準備換崗時,一輛滿載貨物的大卡車駛入檢查站,這是陳明在除夕夜即將檢查的第102輛車。
陳明整理一下裝備,將大卡車攔下,嫻熟地完成證件查驗,隨後頂著寒風爬上車廂檢查貨物。
“師傅,可以走了!”從(cong) 車上下來後,陳明向駕駛員敬禮示意道。
換崗後的陳明來不及脫下裝備,迅速掏出手機,給遠方的親(qin) 人打了通視頻電話。年夜飯桌上,大家沉浸在慶祝新年的歡樂(le) 氛圍中。
淩晨,這裏沒有絢麗(li) 的煙花,隻有閃爍在夜空中的繁星,民警們(men) 互道新年快樂(le) ,電視裏傳(chuan) 來新年鍾聲敲響的聲音,檢查站執勤民警也迎來新年的第一輛查驗車……
鐵路信號工:
守護旅客平安出行
“維護設備安全就是維護人身安全。如果出現特殊情況,無論昆侖(lun) 山巔還是茫茫草原,都有我們(men) ‘天路先鋒’披荊斬棘的身影。”青藏鐵路拉薩基礎設施段日喀則信號車間主任王啟平這樣說。春運大幕已經拉開,各大火車站一片繁忙的景象,但在繁忙背後,有一群人正在默默付出。
冬日的早晨,日喀則迎來一場降雪。鐵路信號燈被稱為(wei) 列車的“眼睛”,冬季晝夜溫差較大,信號設備正處於(yu) “疲勞期”,燈光顯示、性能參數等容易發生變化。為(wei) 保證春運期間信號設備安全穩定,日喀則信號車間的職工們(men) 身穿黃色作業(ye) 服,頭頂呼嘯寒風,在雪花飛舞中,對信號機顯示、機構配線、點燈單元、外部裝置等進行全方位檢查,及時消除發現的隱患,為(wei) 客貨列車的安全平穩運行保駕護航。
今年51歲的王啟平從(cong) 事信號設備維修已經快28年了。從(cong) 鐵路院校畢業(ye) 後,他一直在格爾木市工作。2014年,拉日鐵路通車運行,王啟平被調至日喀則。日喀則海拔較高,王啟平身體(ti) 有基礎病,家人十分不舍,但他還是選擇服從(cong) 單位的安排。
今年春節,王啟平選擇留在工作崗位上,沒有回家過年。他說:“信號設備維修這個(ge) 行業(ye) 比較特殊。工作期間24小時不能離開單位。就算是休息,也隻能待在宿舍。”盡管如此,他依然毫無怨言,默默堅守著崗位,謹慎處理著早已駕輕就熟的工作。
日喀則信號車間擔負著拉日鐵路尼木站至日喀則西站共10個(ge) 車站的信號設備維修工作。春運期間,為(wei) 了確保年度集中檢修作業(ye) 有序進行,日喀則信號車間超前謀劃,優(you) 化人員分工、明確檢修標準、製定防護措施,車間實行三班兩(liang) 崗製。王啟平與(yu) 同事們(men) 共同堅守車間、守護鐵路設備的安全。
王啟平告訴記者,車間裏“90後”職工有32人,春節臨(lin) 近,他們(men) 對家人的思念與(yu) 日俱增。每當這時,王啟平就會(hui) 以“過來人”的身份對他們(men) 進行開導。說到自己的家庭,王啟平說道:“我的孩子已經讀大學了,每年隻能寒暑假見一麵,可今年過年我不能回家,寒假是見不到了。”
除夕那天,單位食堂做了一頓豐(feng) 盛的年夜飯,也給大家準備了零食和對聯,王啟平說,他和同事貼上對聯,共同度過了一個(ge) 紅紅火火的新年。
擦拭透鏡、調試燈光、測量電壓、緊固遮掩……呼嘯的寒風中,檢查有條不紊地推進。為(wei) 期40天的春運裏,無數人踏上歸家之路,正是有了千萬(wan) 個(ge) “王啟平”的堅守與(yu) 奉獻,這條路才更加溫馨、安全。(記者 拉巴桑姆 張宇 黃帆 通訊員 龍小鳳 馬生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