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源於(yu) 岡(gang) 仁波齊峰北側(ce) 的獅泉河從(cong) 東(dong) 南向西北流淌,蜿蜒秀麗(li) ,靜靜地從(cong) 阿裏地區革吉縣革吉鎮布貢村前流過。
走進布貢村,記者看到一排排淺黃色藏式民居整齊排列,整潔的水泥路連接著各家各戶。
72歲的單真旺姆見到采訪組一行到來,熱情地邀請大家到她家裏坐一坐。
單真旺姆告訴記者,她家有5口人,女兒(er) 女婿在牧區放牧,兩(liang) 個(ge) 外孫在拉薩上高中,自己住在這裏很舒服,買(mai) 個(ge) 東(dong) 西、看個(ge) 病都很便利。
民以居為(wei) 安。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革吉縣把改善群眾(zhong) 居住條件作為(wei) 決(jue) 戰脫貧攻堅、決(jue) 勝全麵小康的重要抓手,大力推進農(nong) 村安居工程建設。2015年,布貢村實施安居工程,18戶村民如願搬進了新家,其中14戶村民的安居房在革吉鎮,4戶村民的安居房在牧區。
“我們(men) 以前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一年裏需要頻繁地遷徙,冬季還時常發生雪災,條件非常艱苦。現在,靠著黨(dang) 和國家的好政策,我們(men) 搬到鎮裏,住進了安居房,日子過得更好了。”單真旺姆滿臉笑意地說。
2018年,革吉縣在布貢村實施生態示範村建設項目,新建了道路、健身廣場、旱廁、沿路石花池、太陽能路燈等配套基礎設施。如今的布貢村,既圓了群眾(zhong) 的“安居夢”,也托起了幸福鄉(xiang) 村的“宜居夢”。
“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中之重。”布貢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仁青介紹,近年來,布貢村牢牢抓住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這個(ge) 關(guan) 鍵,充分利用當地資源,探索出了一條合村情、順民意、促增收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路子。
在仁青的帶領下,采訪組一行來到布貢村手工業(ye) 作坊。這家作坊在路邊看起來並不起眼,進去後卻別有洞天,十幾台縫紉機擺放整齊,各式各樣的服飾布料堆在一旁。作坊隊長索南旦增正帶著村民們(men) 一起量尺寸、裁布料、做衣服,各項工序有條不紊。
索南旦增是布貢村有名的手藝人,製作傳(chuan) 統服飾已有20多年。在2017年村裏成立手工業(ye) 作坊後,他就被選為(wei) 了隊長,負責給村民們(men) 教手藝。
“我爺爺就是一名裁縫。從(cong) 小我就跟著爺爺學習(xi) 這門手藝,我也很喜歡縫紉,能給我帶來快樂(le) 和滿足感。以前做衣服全靠手工縫製,現在基本都使用縫紉機,方便多了。”索南旦增對記者說。
布貢村的特色產(chan) 業(ye) 不隻是手工業(ye) 作坊。據仁青介紹,2010年,布貢村投入資金355萬(wan) 元成立了村惠民合作社,後來又先後成立了扶貧招待所、惠民商店、被子加工廠和糌粑加工廠等,拓寬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在布貢村惠民商店內(nei) ,傳(chuan) 統服飾、糌粑、羊毛被子等特色產(chan) 品在貨架上格外醒目,旁邊還擺滿了各種飲料和零食等,今年66歲的索巴正忙著給顧客結賬。
索巴是布貢村二組的村民,2014年布貢村建立惠民商店後,他就一直在這裏當銷售員。
索巴介紹,合作社的產(chan) 品都不愁賣,糌粑主要銷往縣完小和縣中學,每月能賣出700斤左右;羊毛被子被縣工會(hui) 預定了1500條;傳(chuan) 統民族服裝也在不久前革吉縣舉(ju) 辦的文化旅遊節上賣出了很多件……
產(chan) 業(ye) 興(xing) 則百姓富。2023年,布貢村集體(ti) 經濟總收入73.81萬(wan) 元,為(wei) 村民分紅47.81萬(wan) 元。
“我現在每月有2500元工資,再加上村裏的分紅以及各種補貼,一年下來總收入能有近5萬(wan) 元,日子真是越過越好了。”索巴樂(le) 嗬嗬地說。
有限的琴鍵上,能奏出無限的樂(le) 曲。如今的布貢村,安居樂(le) 業(ye) 、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生活富裕的美好願景變成了真實場景。未來,布貢村將繼續譜寫(xie) 獅泉河畔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美妙樂(le) 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