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市卡若區俄洛鎮朱古村坐落在珠角拉山腳下,與(yu) 類烏(wu) 齊縣隔山相接,是卡若區的“東(dong) 門戶”,下轄3個(ge) 自然村,全村共有113戶495人。
走進朱古村,道路兩(liang) 側(ce) 的太陽能路燈整齊排列,村容整潔、牆白瓦紅,處處生機盎然,令人眼前一亮。
2019年,朱古村成為(wei) 卡若區人居環境整治試點村,迎來了改變村容村貌的機遇期。村黨(dang) 支部以“黨(dang) 建+生態”為(wei) 發展思路,通過黨(dang) 員分片包幹的方式劃分責任區域,推動各項工作落地落實。當年便完成民房改造80戶,並配套建成1處垃圾轉運站、2處公共廁所、2處旅遊廁所和3處汙水處理站;2020年,全麵推進“廁所革命”,完成“旱改廁”82戶,並配套安裝排水管道5.1千米,生活汙水和廁所汙水實現標準排放。
朱古村植物資源豐(feng) 富,山林布滿冷杉、雲(yun) 杉、高山灌叢(cong) 草甸等森林植被。為(wei) 保護利用好森林資源,試點工作開展以來,朱古村黨(dang) 支部逐步形成了“黨(dang) 帶群、幹幫戶、戶幫戶、共致富”的生態發展模式,組織黨(dang) 員包片、包戶開展“兩(liang) 山”理論宣講,使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對環境保護有了更深的了解,切實提升了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和行動自覺。如今,走進朱古村轄區山林,每天都能看到護林員戴著紅袖標穿梭在山間叢(cong) 林,守護著一草一木。
同時,為(wei) 進一步保護好林田資源,朱古村黨(dang) 支部還積極組織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學習(xi) 西藏自治區森林資源保護條例、土地管理法、基本農(nong) 田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提高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法律意識,並將山水林田保護納入村規民約,用製度規範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行為(wei) 。
“剛開始,由於(yu) 群眾(zhong) 不理解,大家對實行生態保護製度的支持度並不高。通過近兩(liang) 年不斷做工作,如今,不管是環境整治,還是生態保護,大家都爭(zheng) 著幹、比著幹。”朱古村選派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阿牛說。
隨著朱古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一批生態產(chan) 業(ye) 也隨之興(xing) 旺起來,讓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獨特的地理優(you) 勢,村裏先後建成了康多卡灑咧營地、朱古灑咧營地等村集體(ti) 生態旅遊項目。近年來,在村黨(dang) 支部的帶領下,僅(jin) 灑咧營地項目就創收60餘(yu) 萬(wan) 元。
同時,借助生態旅遊熱,積極為(wei) 群眾(zhong) 搭建致富平台,鼓勵群眾(zhong) 向遊客售賣奶渣、酸奶、牛奶、蟲草、人參果等土特產(chan) 增加收入。如今,朱古村打造的“茶馬人家”移動售賣車已成為(wei) 當地一道靚麗(li) 的風景線。
“‘等靠要’的思想不能再有了。我們(men) 要擼起袖子加油幹,用勞動創造屬於(yu) 自己的幸福生活。”在朱古村黨(dang) 支部會(hui) 議上,黨(dang) 員紮巴桑珠表態說,“‘綠色革命’刻不容緩,我們(men) 都是生態保護的第一責任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