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介紹今年政府工作任務時提出,堅持不懈抓好“三農(nong) ”工作,紮實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
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是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基礎。高原犛牛、藏醫藏藥、阿旺綿羊、青稞等等,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近年來,西藏立足資源稟賦,因地製宜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著力在做大規模、做響品牌、延長產(chan) 業(ye) 鏈上下功夫,持續激發傳(chuan) 統特色產(chan) 業(ye) 和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發展活力,做好產(chan) 業(ye) 發展大文章,助推西藏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
農(nong) 畜產(chan) 品加工業(ye) 是拉動西藏農(nong) 牧民收入增長的主要動力。近年來,拉薩市當雄縣立足當地“犛牛養(yang) 殖挑大梁”的客觀實際,推進犛牛全產(chan) 業(ye) 鏈建設,通過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重點對現有產(chan) 業(ye) 鏈進行補鏈、延鏈、強鏈,探索形成“良種繁育+科學養(yang) 殖+屠宰加工+品牌營銷”四位一體(ti) 發展模式,使犛牛產(chan) 業(ye) 發展層次和競爭(zheng) 力得到顯著提升。如今,當雄犛牛已成功注冊(ce) “地理標誌產(chan) 品保護和地理標誌商標保護”,完成了當雄“有身份證”的犛牛肉“SC”認證。隨著犛牛產(chan) 業(ye) 鏈的不斷完善,全國各地的訂單也接踵而至。
發展淨土牧場、家庭牧場、合作社是當雄縣推動規模化養(yang) 殖的重要渠道。羅布拉達就是當雄縣第一批經營家庭牧場的農(nong) 牧民。他告訴記者:“我經營家庭牧場至今,已累計創收140餘(yu) 萬(wan) 元,除收入較過去成倍增長外,還學習(xi) 掌握了畜牧養(yang) 殖技術。如今,犛牛銷路穩定,我是真正過上了‘牛日子’。”
藏醫藥是西藏的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特色產(chan) 業(ye) ,有著良好的群眾(zhong) 基礎和顯著的社會(hui) 效益。近年來,林芝市朗縣拉多鄉(xiang) 紮村在朗縣縣委、縣政府和廣東(dong) 援藏力量的幫扶下,借助藏醫藥底蘊深厚的有利條件,推廣種植藏藥材、開發特色藥香。
“2023年,我們(men) 村的蘇卡藥香廠年銷售額突破100萬(wan) 元。在藏藥材種植方麵,以種植桃兒(er) 七為(wei) 主,目前種植麵積100多畝(mu) ,市場前景很好。”紮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拉巴次仁介紹說,“如今,網絡經濟發展迅速,我們(men) 也不能掉隊。下一步,計劃讓村民學習(xi) 直播賣貨,通過網絡銷售渠道,提升藥香和藏藥材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林芝市波密縣紮木鎮康木村過去以種植青稞、小麥為(wei) 主,經濟結構單一,缺乏特色產(chan) 業(ye) 支撐。近幾年,康木村以產(chan) 業(ye) 促振興(xing) ,給村裏帶來了新變化。“我們(men) 村目前共種植天麻37畝(mu) 。可別小看這幾十畝(mu) 天麻,去年,村裏種植戶就靠這些天麻,戶均增收5000多元。”康木村黨(dang) 支書(shu) 多吉介紹說,“下一步,我們(men) 計劃邀請縣裏和市裏的種植專(zhuan) 家給村民們(men) 傳(chuan) 授天麻種植技術,讓更多村民參與(yu) 種植天麻,走上致富路。”
產(chan) 業(ye) 連著就業(ye) ,是群眾(zhong) 穩定增收、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支撐。在昌都市貢覺縣,“阿旺綿羊”因其皮質好、肉質嫩、適合在高原養(yang) 殖,已然成為(wei) 推動當地產(chan) 業(ye) 發展的一張“金名片”。近年來,貢覺縣采用“公司+村集體(ti) 合作社+農(nong) 牧戶”的合作模式,不斷延伸產(chan) 業(ye) 鏈,標準化規模化養(yang) 殖“阿旺綿羊”,實現了農(nong) 牧業(ye) 增產(chan) 增效、農(nong) 牧民增技增收,讓群眾(zhong) 的生活真正“旺”了起來。
貢覺縣農(nong) 牧科技推廣服務中心副主任劉翠介紹說:“2023年,全縣共為(wei) 藏東(dong) 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代養(yang) 育肥阿旺綿羊1950隻,養(yang) 殖戶戶均增收1516餘(yu) 元。下一步,我們(men) 將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兩(liang) 會(hui) 精神,積極總結阿旺綿羊飼養(yang) 過程中的科技成果,以科技賦能助推阿旺綿羊產(chan) 業(ye) 發展,著力打造具有區域特征的產(chan) 業(ye) 文化,助力昌都市畜牧業(ye) 蓬勃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