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雪豹是高山生態係統的旗艦物種和傘(san) 護物種,是高山生態係統健康與(yu) 否的“氣壓計”。科學研究表明,中國是雪豹棲息地麵積和種群數量分布最多的國家,雪豹廣泛分布於(yu) 我國西藏、青海、新疆、甘肅等省區。
長期以來,作為(wei) 中國雪豹分布最多的區域之一,青藏高原為(wei) 拯救這一瀕危物種而開展的一係列保護活動受到全球關(guan) 注。各省區在雪豹棲息地建立自然保護地,加強雪豹物種的係統研究和科學保護,積極探索區域內(nei) 雪豹等瀕危物種種群和生態係統實施全麵、完整、連續保護的新途徑,構建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地球家園。
西藏:高原上的“追豹”女孩
西藏日報記者 王靜
圖為(wei) 薑楠在野外安裝紅外相機。(薑楠 供圖)
圖為(wei) 紅外相機拍攝到的雪豹影像。 (薑楠 供圖)
“大學畢業(ye) 後,做夢都未曾想到我會(hui) 成為(wei) 一名野生動物的守護者。”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薑楠笑著說。
29歲的薑楠,是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以下簡稱“山水”)雪豹監測項目的工作人員,被大家稱為(wei) “高原上追雪豹的女孩”,今年是她在青藏高原的第五個(ge) 年頭。
薑楠告訴記者,剛入行時,曾經遇到過很多挑戰,“剛到那曲的時候,因為(wei) 身體(ti) 不適,在一次外出時一台紅外相機怎麽(me) 也沒法打開,讓我有些焦急。蹲在地上搗鼓了好久,終於(yu) 發現是牧民上次把電池裝反了,一旁的牧民露出了尷尬的微笑。”薑楠說。
除了安裝紅外相機,薑楠還有另一項重要的工作,那就是給當地牧民監測員“上課”。在那曲,一批牧民自願報名加入了社區監測工作,“山水”為(wei) 牧民提供紅外相機、望遠鏡等設備,薑楠和同事帶牧民一起上山,教他們(men) 如何安裝相機、更換電池,每隔三個(ge) 月回收一次數據。
是什麽(me) 讓一名“90後”女孩樂(le) 此不疲,日複一日在遼闊的羌塘草原守護雪豹,為(wei) 保護高原生物多樣性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呢?
“是雪豹的可愛和神秘,是對青藏高原的那份向往。”作為(wei) 一名雪豹監測項目的工作人員,薑楠必須經常“出野外”,爬上山安裝紅外相機等。雪豹常在山脊線、崖壁處出沒,紅外相機也需要安置在這些地方。對薑楠來說,她的恐高症也許是少數難以完全克服的困難之一,下山時,她偶爾會(hui) 麵露難色,似乎不知該往何處落腳,但她從(cong) 未因此而無法完成任務。
“沒辦法,它喜歡那種地方,你要調查它,也隻有到那種地方去,如果大家都覺得難,克服不了這些,那誰來保護它們(men) 。”薑楠介紹,為(wei) 了更好地保護雪豹,所以她選擇來這裏“追豹”。
薑楠的藏族同事強巴認為(wei) ,“山水”的到來提高了當地人對雪豹等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也讓牧民們(men) 更加喜愛雪豹了。
為(wei) 培訓社區監測員,和當地牧民溝通交流成了薑楠最主要的日常工作。薑楠說,其實當地人原本就有著尊重萬(wan) 物生命的傳(chuan) 統,她希望“山水”能幫助他們(men) 自主、科學地保護動物。當地村民熟悉地形,在他們(men) 的幫助下,薑楠和同事也能更快找到可以觀測到雪豹的點位。
在和牧民朋友們(men) 相處時,因語言溝通障礙而鬧的“笑話”,讓薑楠至今忍俊不禁。曾經有一次,薑楠問一位牧民最近有沒有拍到雪豹,牧民連說“嗯嗯”回應。“我以為(wei) 他都聽懂了,結果他跑去問別人我在說什麽(me) ,我才知道他什麽(me) 也沒聽懂!”薑楠回憶道。
如今,薑楠也能聽懂一些簡單的藏語。回憶起自己從(cong) 祁連山到三江源再到那曲,迄今為(wei) 止,她人生中的很多重要瞬間都與(yu) 雪豹產(chan) 生關(guan) 聯。薑楠不禁感歎起來:“真的不容易啊。”
近年來,“山水”已有30多位青年研究者在青藏高原留下了足跡,那曲發現雪豹的點位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牧民加入到了保護雪豹中,同時也有更多誌同道合的年輕人加入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隊伍。
就這樣,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畫麵在青藏高原徐徐鋪展。
新疆:從(cong) 單打獨鬥到聯盟作戰
新疆日報記者 曹華
圖為(wei) 馬鳴(右一)與(yu) 隊友在野外安裝紅外相機。(馬鳴 供圖)
世界雪豹看中國,中國雪豹看新疆。作為(wei) 全球雪豹重要棲息地的新疆,分布著大約1200隻至2000隻雪豹,數量約占中國的一半。從(cong) 北部的阿爾泰山、天山,到南部的昆侖(lun) 山和帕米爾高原等高海拔山地,都有雪豹廣泛分布。
“過去二十年,新疆積極推進雪豹保護研究工作,完成了從(cong) 單打獨鬥到聯盟作戰的發展跨越,公眾(zhong) 雪豹保護意識不斷提高,為(wei) 全球雪豹保護事業(ye) 作出了積極貢獻。”2月27日,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yu) 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馬鳴對記者說。
作為(wei) 我國較早從(cong) 事雪豹研究的專(zhuan) 家,2005年,馬鳴率領新疆雪豹科考團隊,在天山托木爾峰木紮特河穀地帶通過紅外相機,拍攝了32張清晰雪豹照片。這是中國首次拍攝到雪豹在自然環境下的影像,在國內(nei) 外引起巨大轟動,也將新疆的雪豹保護研究提升了一大步。
“事實上,為(wei) 了拍攝到雪豹野外環境照片,我們(men) 在2004年就開展了野外調查準備工作,算起來至今正好有二十年。”馬鳴說。
馬鳴從(cong) 上世紀八十年代從(cong) 事野生動物研究,據他回憶,二十年前,國內(nei) 雪豹研究還是空白。鑒於(yu) 新疆是雪豹分布的重要區域,2003年國際雪豹基金會(hui) 決(jue) 定在新疆開展雪豹調查工作,並尋找願意承擔項目的科研人員,開展相關(guan) 培訓。“基金會(hui) 工作人員找到我,希望能承擔項目,我當時也很猶豫。後來經過爭(zheng) 取,國際雪豹基金會(hui) 決(jue) 定提供一批紅外相機,才讓我有了信心。”馬鳴說。
2005年10月,當冬季來臨(lin) ,馬鳴率領的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12人聯合考察組,前往新疆天山主峰托木爾峰地區木紮特河穀地帶開始了雪豹尋蹤調查。
這次調查累計野外工作71天,布設紅外相機36台,16個(ge) 地點拍攝到雪豹照片32張,取得豐(feng) 碩成果。
2006年2月,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yu) 地理研究所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正式公布了雪豹調查首批成果,拍攝的清晰雪豹野外照片在國內(nei) 外引起轟動,人們(men) 第一次看到了野外環境中雪豹的真實麵貌。
此後十年間,馬鳴參與(yu) 開展了新疆各地的雪豹調查研究,足跡遍布天山南北。2013年,馬鳴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出版了國內(nei) 首部介紹雪豹的著作《新疆雪豹》,該書(shu) 回顧了10年來新疆雪豹的研究成果,探討了尋找和監測雪豹的野外基本調查方法,還通過野外考察日記的形式分享了追蹤雪豹的經曆。
“我從(cong) 事雪豹研究工作有20餘(yu) 年。前十年,見證了新疆雪豹保護研究的從(cong) 無到有;後十年,見證了從(cong) 單打獨鬥逐漸走向聯盟作戰的階段。”馬鳴說,近年來,新疆湧現出以“荒野新疆”等為(wei) 代表的一批民間雪豹保護公益組織,吸引了眾(zhong) 多年輕人加入雪豹保護事業(ye) 。同時,新疆積極走出去參與(yu) 雪豹保護合作,參加並舉(ju) 辦了國際雪豹論壇,與(yu) 青海、甘肅、西藏等省區發起“中國雪豹保護網絡”,致力於(yu) 統一行業(ye) 技術標準,提供調查和保護技術培訓。2023年,新疆加入青藏高原雪豹保護聯盟,進一步推動雪豹保護技術合作。
如今,已經67歲的馬鳴仍在為(wei) 雪豹保護事業(ye) 忙碌,推進科研項目、參加交流會(hui) 議、開展科普授課……持續為(wei) 雪豹保護事業(ye) 貢獻力量。“過去二十年,雖然我國雪豹保護研究取得巨大進步,但我們(men) 對雪豹的了解依然還不夠深入,有賴於(yu) 青年一代,堅持不懈研究下去,保護好這一珍稀物種。”馬鳴說。
青海:“雪峰隱士” 霸氣歸來
青海日報記者 張多鈞
圖為(wei) 漫步的雪豹。(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供圖)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索加鄉(xiang) 境內(nei) 有一個(ge) 山穀,名為(wei) 曲熱溝,當地牧人卻將這個(ge) 山穀稱之為(wei) 雪豹溝,究其原因,當地很多牧民曾在此地近距離目睹過雪豹,最多的時候同時見到七隻雪豹。
“2021年的一個(ge) 周末,我帶著家人隨便轉,進入雪豹溝後在河灘看見了三隻雪豹。雪豹看到我們(men) 沒跑,慢悠悠地沿著河道轉悠。”索加鄉(xiang) 幹部西然生格說,鄉(xiang) 上幹部的手機裏都有自己拍攝的雪豹照片,目睹雪豹已經不是“奢求”。
正如西然生格所言,在青海遇見雪豹,絕非難事,這也說明了青海雪豹種群數量增加,棲息地擴大。
科學證據表明,青藏高原是雪豹的物種起源地,是雪豹第一故鄉(xiang) ,全球雪豹數量約為(wei) 5000多隻,中國擁有超過60%的棲息地和種群數量,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
青海是青藏高原重要組成部分,擁有三江源、祁連山等重要雪豹棲息地。根據IUCN最新雪豹評估,青海省雪豹適宜棲息地約為(wei) 47萬(wan) 平方千米,雪豹數量約為(wei) 1200隻,占青藏高原雪豹適宜棲息地麵積的25%,青海兩(liang) 市六州均有雪豹分布。
“雪峰隱士”頻繁“露臉”,大半歸功於(yu) 青海建立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新型自然保護地體(ti) 係,有力構建了以雪豹為(wei) 引領的生物多樣性監測調查體(ti) 係,雪豹野外監測技術走在全國前列。
2021年至2023年,青海省林草局開展雪豹衛星追蹤項目,先後共為(wei) 5隻雪豹個(ge) 體(ti) 佩戴了衛星跟蹤項圈。
2021年3月,成功追蹤救助雪豹“淩蟄”,其衛星跟蹤器回傳(chuan) 數據3000條,活動距離達1057千米,在4344平方千米範圍內(nei) 活動,月活動量130千米,打破了過往人類對雪豹活動範圍的認知,是我國首例雪豹救助放歸與(yu) 科研監測相結合的案例。
2021年底和2022年初,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的天峻縣成功捕獲兩(liang) 隻成年雌性雪豹,通過項圈追蹤計算出兩(liang) 隻雪豹的家域麵積分別為(wei) 26.5平方千米和875.4平方千米。
2023年3月底和4月初,祁連山國家公園祁連和門源區域再次成功追蹤到兩(liang) 隻雪豹個(ge) 體(ti) ,其活動麵積為(wei) 66平方千米和114平方千米。
去年,專(zhuan) 業(ye) 團隊通過整合2017年—2022年以來取得的調查數據,利用空間標誌重捕模型(SCR)估算出青海片區的雪豹種群數量和密度,最優(you) 模型顯示:雪豹密度與(yu) 地形崎嶇度呈正相關(guan) 趨勢,且在從(cong) 西到東(dong) 的經度梯度上呈現出一定的空間格局,探測率與(yu) 調查區域相關(guan) (西高東(dong) 低)。
雪豹科研監測是為(wei) 了更好地保護與(yu) 救助雪豹,祁連山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救護繁育站發揮了至關(guan) 重要的作用。祁連山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救護繁育站地處祁連縣阿柔鄉(xiang) 境內(nei) 的祁連山下,這裏分布著大麵積連續的雪豹適宜棲息地,高原珍稀瀕危物種豐(feng) 富,有雪豹、荒漠貓、兔猻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這裏也是我國唯一國家公園內(nei) 的野生動物救護繁育站。
“救護站將立足祁連山、輻射全省、麵向全國,發揮技術優(you) 勢和專(zhuan) 業(ye) 特長,為(wei) 建立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推動生態治理能力和治理體(ti) 係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祁連山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救護繁育站站長馬存新說。
2023年“國際雪豹日”來臨(lin) 之際,以“守護雪豹 同道同行”為(wei) 主題的青藏高原雪豹保護研討會(hui) 暨青藏高原雪豹保護聯盟成立大會(hui) 在青海西寧成功舉(ju) 辦,此舉(ju) 將著力推動建立全國雪豹保護新機製、新模式、新路徑,探索創建青藏高原雪豹保護創新聯盟,開創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新境界。
甘肅:巍巍祁連 “豹”影重重
甘肅日報記者 洪文泉
圖為(wei) 甘肅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nei) 拍攝到的雪豹影像。(甘肅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提供)
新年伊始,位於(yu) 甘肅省酒泉市肅北縣的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的工作人員再次通過紅外相機,拍攝到3隻雪豹同框的珍貴畫麵。
甘肅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以高原珍稀野生動物保護為(wei) 主的超大型自然保護區,也是我國雪豹的重要棲息地之一。
“雪豹位居高寒山地生態係統食物鏈的頂端。”甘肅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護中心副主任董眾(zhong) 祥介紹,作為(wei) 高寒山地生態係統的關(guan) 鍵種和旗艦種,雪豹對維護高原生態係統的平衡和穩定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對於(yu) 鹽池灣、祁連山乃至整個(ge) 甘肅而言,對鹽池灣雪豹種群開展長期監測,建立以雪豹為(wei) 主的生物多樣性監測和保護體(ti) 係具有重要意義(yi) 。
“調查、研究和保護,十多年來,我們(men) 始終沒有停下腳步。”董眾(zhong) 祥說。
2012年,鹽池灣保護區工作人員首次拍攝到雪豹野外影像,確切證實了雪豹在保護區的分布。
結合祁連山國家公園體(ti) 製試點項目建設工作,2013年起,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積極對接北京林業(ye) 大學野生動物研究所、英國牛津大學和曼徹斯特城市大學等國內(nei) 外知名科研院校機構合作,製定了《鹽池灣保護區雪豹專(zhuan) 項調查工作方案》,正式開展雪豹調查監測工作。
經過7年時間的努力,在科研機構協助下,初步得出鹽池灣雪豹種群密度約為(wei) 每百平方千米1.8隻至2.5隻,雪豹適宜棲息地麵積約6290平方千米,雪豹種群數量約為(wei) 113隻至157隻。
2020年12月,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再度聯合北京林業(ye) 大學野生動物研究所、陸橋生態中心、北京動物園及濟南野生動物世界等機構開展了國內(nei) 首例雪豹衛星追蹤監測,累計捕獲野生雪豹活體(ti) 2隻,並佩戴了衛星定位項圈。
“這兩(liang) 隻雪豹的成功追蹤,標誌著祁連山國家公園雪豹衛星跟蹤項目野外監測工作取得成功。”董眾(zhong) 祥介紹。
2022年8月起,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yu) 北京大學合作開始新一輪的雪豹調查,參考PAWS全球雪豹種群評估指南的調查方法,將保護區按照雪豹棲息地的利用率分層抽取了7個(ge) 區域,覆蓋黨(dang) 河南山、野馬南山、疏勒南山、魚兒(er) 紅、疏勒站、老虎溝及小哈爾滕區域共4300平方千米的雪豹棲息地,以期更加科學準確地評估保護區內(nei) 的雪豹種群數量。
調查人員通過對前三年的紅外相機監測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共檢出紅外相機數據129台次,獲得雪豹獨立探測351次,從(cong) 中識別出雪豹個(ge) 體(ti) 54隻,建立了鹽池灣雪豹個(ge) 體(ti) 檔案。
去年,管護中心通過對前一年248台紅外相機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共獲得雪豹獨立探測767次,從(cong) 中識別出雪豹“可能個(ge) 體(ti) ”168隻,“確定個(ge) 體(ti) ”102隻。
調查人員經過分析得出,鹽池灣保護區雪豹適宜棲息地麵積總計為(wei) 5575平方千米,占保護區總麵積的32.78%,其中包括118平方千米適宜性高的區域和4387平方千米較適宜性的區域,並初步估算出大熊貓祁連山國家公園酒泉片區的雪豹個(ge) 體(ti) 數為(wei) 124隻至181隻。
“通過持續多年的雪豹調查,我們(men) 掌握了鹽池灣保護區內(nei) 雪豹及其獵物分布和相對多度狀況,識別出各區域雪豹個(ge) 體(ti) 的數量,並掌握了各區域雪豹適宜棲息地分布和麵積狀況。”董眾(zhong) 祥介紹,下一步,管護中心將在現有調查成果基礎上,建立固定監測係統,相對固定紅外相機位置,對雪豹數量、食物種群動態、伴生物種和人為(wei) 幹擾進行監測。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