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事關(guan) 祖國統一和邊疆鞏固,在強邊固邊、興(xing) 邊富民中意義(yi) 尤為(wei) 重大。自2019年山南市啟動創建全國民族團結示範市工作以來,洛紮縣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貫穿宣傳(chuan) 教育工作全過程,以強化領導、文明實踐、打造品牌的實際成效,不斷開創邊境地區民族團結進步新局麵。
洛紮縣宣傳(chuan) 思想戰線聚焦黨(dang) 的民族工作主線,成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宣傳(chuan) 工作專(zhuan) 班,深入實施“四大工程”“六項行動”,動員全縣意識形態戰線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氛圍營造、動員宣傳(chuan) 、教育引導等工作落到實處。全縣整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融媒體(ti) 中心、鄉(xiang) 鎮宣傳(chuan) 委員等骨幹力量,充分激發他們(men) 的帶頭引領作用,精準化、個(ge) 性化宣講傳(chuan) 播“五個(ge) 認同”思想,教育引導各族群眾(zhong) 築牢衷心擁護“兩(liang) 個(ge) 確立”、忠誠踐行“兩(liang) 個(ge) 維護”的思想根基,匯聚全縣上下聽黨(dang) 話、感黨(dang) 恩、跟黨(dang) 走的磅礴力量。
洛紮縣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wei) 陣地,積極吸納青年黨(dang) 員、骨幹宣講員、雙聯戶長、致富能手、非遺傳(chuan) 承人、愛心公益人士等群體(ti) ,結合生產(chan) 生活實際,開展群眾(zhong) 樂(le) 於(yu) 參與(yu) 的誌願服務活動,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全麵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目前,全縣誌願者人數達4300餘(yu) 人,五年來,累計開展誌願服務活動近10萬(wan) 場次,受眾(zhong) 近46萬(wan) 人次。
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誌願服務隊,洛紮縣紮實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chuan) 月、網絡安全宣傳(chuan) 周等專(zhuan) 題活動,製作大型民族團結宣傳(chuan) 展板10餘(yu) 套,製作發放民族團結宣傳(chuan) 冊(ce) 5200餘(yu) 冊(ce) 。動員各鄉(xiang) 鎮、村(社區)集中進行民族政策和民族團結相關(guan) 宣傳(chuan) 教育,舉(ju) 辦知識競賽、文藝匯演、短視頻大賽、征文共30餘(yu) 期(次),持續營造民族團結良好氛圍。縣、鄉(xiang) 、村三級宣講員圍繞“五史”及西藏地方與(yu) 祖國關(guan) 係史教育,通過分眾(zhong) 化、對象化、通俗化的理論宣講,廣泛開展誌願服務活動。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以群眾(zhong) 需求為(wei) 導向,以每月“甜茶館裏話黨(dang) 恩”誌願服務活動為(wei) 契機,開展理論政策宣講、便民服務、播放紅色電影等多種形式的誌願服務活動,確保誌願服務常態化。
為(wei) 持續升級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品質,洛紮縣聚焦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成效、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項目,創新打造“誌願服務邊境行”品牌,製作“東(dong) 東(dong) ”民族團結家庭小故事等網絡宣傳(chuan) 產(chan) 品54期、“洛紮十年輝煌成就宣傳(chuan) 片”等網絡宣傳(chuan) 產(chan) 品42期、索朗群培等愛國守邊事跡網絡宣傳(chuan) 產(chan) 品80期。同時,推出“網紅看洛紮”品牌活動,組織、邀請區內(nei) 知名網絡紅人,積極宣傳(chuan) 黨(dang) 的民族政策,普及民族團結進步知識。“首屆網紅看洛紮”精心推出的“係安全帶進入‘安全帶’”“文明每一步 精彩每一景”“民族團結一家親(qin) 同心共築中國夢”等20期短視頻,播放量達110萬(wan) 餘(yu) 次;“第二屆網紅看洛紮”緊扣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主題推出的“民族團結”“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講文明樹新風”“文明上網嚴(yan) 防詐騙”等8期係列視頻,播放量達150萬(wan) 餘(yu) 次。
洛紮縣委宣傳(chuan) 部相關(guan) 負責同誌表示,洛紮縣將持續在理論宣傳(chuan) 、新聞宣傳(chuan) 、文藝宣傳(chuan) 、社會(hui) 宣傳(chuan) 、網絡宣傳(chuan) 中大量嵌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民族團結先進典型模範事跡等內(nei) 容,進一步升級優(you) 化現有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模式,鞏固好現有創建成果,與(yu) 時俱進、推陳出新,更好利用洛紮宣傳(chuan) 思想工作成效,助推民族團結進步之花在洛紮邊境一線開得更加絢麗(li) 、更加奪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