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沃土,一座紅村。
70多年前,這片土地見證了西藏第一麵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移步異景,村村如畫。
70多年後,一幅幅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美好圖景在這片大地徐徐鋪展。
作為(wei) 藏東(dong) 門戶,近年來,昌都市堅持服務強邊大局,注重平戰結合、軍(jun) 民融合,積極推動青、川、滇三省經昌都的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雙擁基礎設施建設,竭力把昌都打造成強邊大後方和戰略支援保障基地。
紅色遺跡變身“網紅打卡地”
1950年,十八軍(jun) 在江達縣崗托村升起了西藏第一麵五星紅旗,崗托村由此成為(wei) “西藏解放第一村”。
如今的崗托村早已舊貌換新顏。家家戶戶依托交通優(you) 勢和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跑運輸,吃“旅遊飯”,住二層小樓房。不僅(jin) 村東(dong) 側(ce) 刻有“西藏”二字的巨型崖壁成為(wei) 遊客必“打卡”的網紅景點,十八軍(jun) 渡江舊址、軍(jun) 營舊址等也成為(wei) 崗托的名片。
2015年,崗托村村民郎加卓瑪嗅到了民宿的商機,將自家空餘(yu) 的5間房打造成民宿。
“起初,縣文旅局給了我們(men) 1萬(wan) 元裝修錢,添置了10張床和各種用品。民宿增加了我們(men) 的收入渠道,空閑時,我們(men) 還可以出去打工,一年的收入還不錯。”郎加卓瑪說。
近年來,江達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工作,以崗托的紅色文化為(wei) 背景,充分挖掘崗托旅遊潛力,打造了十八軍(jun) 渡江舊址和軍(jun) 營舊址等重點紅色景區。2023年,江達縣共接待旅遊人數45萬(wan) 餘(yu) 人,同比增加4.6%;實現旅遊收入5042萬(wan) 餘(yu) 元,同比增加12.7%。
位於(yu) 卡若區的昌都市革命曆史博物館,是一座集紀念、教育、研究和旅遊功能於(yu) 一體(ti) 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目前藏東(dong) 規模最大的紅色遺跡集中保護展示區。
博物館副館長次巴加永對館內(nei) 藏品如數家珍,他講解道:“昌都市革命曆史博物館由昌都地區人民解放委員會(hui) 辦公舊址、將軍(jun) 樓、小禮堂、昌都解放革命文化館組成,共展出實物650多件、圖片510多張。在這裏,參觀者可以近距離地接觸到革命文獻、照片、衣物等各種珍貴的曆史文物,從(cong) 而更加真切地感受厚重的昌都革命曆史。”
如今,昌都市革命曆史博物館和江達縣崗托十八軍(jun) 軍(jun) 營舊址已被中宣部命名為(wei) “全國愛國主義(yi) 教育示範基地”,成為(wei) 全市首批國家級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也成了藏東(dong) “紅色旅遊打卡地”。
非遺文化走出富民之路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是承載著一個(ge) 民族曆史、文化的重要載體(ti) 。隨著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深入推進,非遺文化正逐漸成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有力支撐。
昌都市卡若區嘎瑪鄉(xiang) 被譽為(wei) “民族手工藝之鄉(xiang) ”,唐卡繪畫、佛像打製、瑪尼石雕刻等各種手工藝薈萃,幾乎家家有工匠、戶戶有傳(chuan) 人。
嘎瑪德勒是西藏自治區工藝美術大師、嘎瑪嘎赤畫派第十代傑出傳(chuan) 人,從(cong) 藝八十載,廣收學徒。在他的帶領下,周邊的農(nong) 牧民紛紛用自己手中的筆繪製出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新畫卷,踏上了致富之路。
尼瑪倫(lun) 珠是嘎瑪德勒的學生之一,學成後,他開辦了自己的公司——益民唐卡繪畫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吸納學員近90人。他說:“我們(men) 在嘎瑪嘎赤畫派的基礎上,融合國畫特點,對畫麵作出符合現代人審美的設計,從(cong) 而使古老的唐卡藝術得到進一步創新發展。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傳(chuan) 承唐卡繪畫藝術的同時,幫助更多年輕人實現就業(ye) 。”
“西藏一級唐卡畫師”西繞尼瑪10歲時就開始學習(xi) 唐卡相關(guan) 知識。他的繪畫嚴(yan) 謹而靈動,線條活躍,色澤豔麗(li) 而沉穩。2015年,為(wei) 支持和發展唐卡藝術,他在拉薩成立了古今唐卡文化研究中心。2017年,他回到家鄉(xiang) 貢覺縣,成立了堤無瑪藝術傳(chuan) 承合作社,主要從(cong) 事唐卡的繪製、礦物質顏料製作、新式藏香的研發,吸納農(nong) 牧民就業(ye) 。
“我們(men) 定期開辦培訓班,每期會(hui) 有30多人參加,他們(men) 可以學到傳(chuan) 統唐卡繪製技藝、藏香製作技藝等,然後用所學技藝去實現自身價(jia) 值、獲得財富的同時,將民族文化瑰寶發揚光大。”西繞尼瑪說。
經過多年發展,唐卡畫院、公司、傳(chuan) 習(xi) 所等如雨後春筍般發展壯大,走出了一條“指尖神韻”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新路。
黨(dang) 建品牌提升組織引領
昌都是“兩(liang) 路”精神、老西藏精神的重要孕育之地。近年來,昌都市不斷加強黨(dang) 的建設,黨(dang) 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zhong) 組織力、社會(hui) 感召力在藏東(dong) 大地得到充分彰顯。
昌都市生態環境局以“爭(zheng) 先創優(you) ·提質增效”“黨(dang) 員積分製管理”“大練兵”等活動為(wei) 載體(ti) ,推進“全員大練兵、青山捍衛者”黨(dang) 建品牌創建工作,機關(guan) 黨(dang) 建工作得到顯著增強;
昌都市煙草局創建“黨(dang) 建引領·築夢昌都”黨(dang) 建品牌,堅持一樓一主題,打造“八大陣地”,形成“一核多點”的矩陣布局,黨(dang) 員精神家園進一步豐(feng) 富;
昌都市市場監管局分樓分層設置黨(dang) 建文化、廉政文化、先進人物、市場監管文化等文化走廊(牆),打造重黨(dang) 建、講廉潔、崇先進的機關(guan) 文化;
……
自深入實施“基層黨(dang) 建八大工程”以來,昌都市各單位機關(guan) 把黨(dang) 建品牌創建作為(wei) 培樹機關(guan) 文化、展示機關(guan) 形象的重要措施,以創新的品牌理念和豐(feng) 富的文化內(nei) 涵,體(ti) 現先進性、時代性和特色性,充分反映本單位機關(guan) 黨(dang) 建服務宗旨、工作精神等,不斷推進黨(dang) 建品牌創建工程落到實處。
同時,昌都市以黨(dang) 建引領為(wei) 民辦實事,拉根鄉(xiang) 就是典型。
距八宿縣城12公裏的拉根鄉(xiang) 地處河穀地帶,氣候宜人、地肥水美,出產(chan) 的蘋果脆甜可口。但村民多以路邊擺攤的方式進行售賣,銷量少、價(jia) 格低。
對此,拉根鄉(xiang) 各村黨(dang) 支部在品牌求新求變上下功夫,紛紛設立“黨(dang) 員先鋒崗”,推動“黨(dang) 建+品牌”深度融合,提升拉根鄉(xiang) 蘋果品牌的知名度,同時借助各種力量積極宣傳(chuan) 、對接渠道,實現經濟價(jia) 值和品牌形象雙提升,促進富民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記憶中的鄉(xiang) 野,如今在昌都人民的巧手描繪下,正展現出一幅幅美麗(li) 幸福的家園畫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