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縣茶巴朗村春耕春播儀(yi) 式現場。記者 潘多 攝
春回大地、萬(wan) 象“耕”新。
按照西藏農(nong) 業(ye) 傳(chuan) 統,今年3月16日(藏曆1月24日),是藏曆曆法書(shu) 上適宜春耕春播的良辰吉日,高原各地舉(ju) 辦了豐(feng) 富多彩的春耕春播儀(yi) 式。
3月16日清晨,伴隨著雪域高原的第一縷陽光照射在大地上,墨竹工卡縣紮西崗鄉(xiang) 朗傑林村迎來了今年的春耕春播儀(yi) 式。
一大早,村民們(men) 頭戴藏式金花、身著氆氌藏裝、手捧潔白的哈達、背著自家釀造的青稞酒,一路有說有笑地來到田間,等待儀(yi) 式開始。
不遠處,一陣轟鳴聲傳(chuan) 來,扭頭望去,一輛輛大紅色拖拉機正依次駛來,泥浪翻滾,肥沃的土地上一派繁忙景象。
春耕儀(yi) 式現場,村民們(men) 敬青稞酒、獻哈達,且歌且舞,田間地頭熱鬧氛圍濃厚,給初春的高原增添了無限景色。
春耕春播儀(yi) 式是西藏一年之中最隆重的農(nong) 事活動,這一天一定要用“二牛抬杠”犁耕法耕出新年第一犁。儀(yi) 式上,村民們(men) 驅使著自家公牛緊跟拖拉機,在承載著希望的田地上翻出一條條溝壟。隨後,姑娘們(men) 撒下寄予美好祝福的種子,期盼全年風調雨順、五穀豐(feng) 登。
在拉薩市達孜區塔傑鄉(xiang) 塔傑村 4 組春耕春播儀(yi) 式現場,村民們(men) 身著盛裝,手持象征吉祥的潔白哈達、“切瑪盒”和青稞苗,以傳(chuan) 統的“男耕女種”方式,齊聲唱著祈願之歌,歡快地跳起傳(chuan) 統鍋莊舞,將希望的種子撒向大地。
儀(yi) 式上,達孜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負責同誌與(yu) 各鄉(xiang) (鎮)簽訂了 2024 年農(nong) 牧業(ye) 生產(chan) 目標責任書(shu) ,明確了各方責任,為(wei) 確保 2024 年農(nong) 牧業(ye) 生產(chan) 指標的順利完成提供了保障。
回顧 2023 年,達孜區的農(nong) 牧業(ye) 成果豐(feng) 碩,令人欣喜。糧食作物播種麵積達到 6.02 萬(wan) 畝(mu) ,產(chan) 量高達2.532 萬(wan) 噸,青稞播種麵積達 2.75 萬(wan) 畝(mu) 、產(chan) 量達到 1.0864 萬(wan) 噸,油菜播種麵積 0.4 萬(wan) 畝(mu) ,各項指標均遠超預期。與(yu) 此同時,蔬菜種植麵積和產(chan) 量也實現了顯著增長。這些豐(feng) 收成果為(wei) 達孜區的經濟發展和農(nong) 民的生活改善帶來了積極影響。
2024 年,達孜區預計糧食播種麵積將達 5.77 萬(wan) 畝(mu) ,糧食產(chan) 量將達 2.42 萬(wan) 噸,青稞播種麵積將達 2.72 萬(wan) 畝(mu) ,青稞產(chan) 量將達 1.08 萬(wan) 噸,油菜播種麵積和產(chan) 量將保持穩定。
目前,達孜區春耕春播工作正有序推進。春播種子的訂購和調運、農(nong) 家肥積造工作已圓滿完成,共計調運種子 6.9 萬(wan) 斤、積造農(nong) 家肥達 15 萬(wan) 噸。化肥、農(nong) 藥和農(nong) 機等物資采購和維修保養(yang) 工作也在同步進行。
拉薩市林周縣春堆鄉(xiang) 春堆村翻耕采取傳(chuan) 統“二牛抬杠”和10台現代農(nong) 機混合編組,實現古老的農(nong) 耕儀(yi) 式與(yu) 現代農(nong) 業(ye) 機械相結合。由選定人員進行春耕“第一犁”,身著節日盛裝的阿佳們(men) 舉(ju) 起手中的切瑪、青稞酒,為(wei) 犁手們(men) 唱歌敬酒並獻哈達。儀(yi) 式中,還對翻耕情況進行評比獎賞。文藝慶祝活動中,大家跳傳(chuan) 統鍋莊、表演傳(chuan) 統藏戲,表達對春天的喜悅和對豐(feng) 收的期盼。
今年,除了傳(chuan) 統春耕春播儀(yi) 式外,拉薩市曲水縣曲水鎮茶巴朗村重點推動西藏傳(chuan) 統農(nong) 耕民俗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茶巴朗村藏戲隊為(wei) 遊客獻哈達、獻歌、講解春耕民俗文化,並邀請遊客穿著藏裝,乘坐拖拉機播撒種子,最後一起跳鍋莊,共同歡慶儀(yi) 式盛典。現場還有書(shu) 法家為(wei) 遊客題寫(xie) 藏文書(shu) 法。
3月16日一大早,“轟隆隆”的響聲喚醒了山南市桑日縣赤康村“冬眠”的土地,清新的泥土氣息撲麵而來,“鐵牛”們(men) 在田間一字排開,在田地裏開始轉圈開耕,村民們(men) 依次進行犁地、播種、澆水。群眾(zhong) 身著傳(chuan) 統農(nong) 耕服飾,通過載歌載舞的方式,展現了西藏傳(chuan) 統文化的魅力和當代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精神風貌。精彩的表演不僅(jin) 讓大家領略到了農(nong) 耕文化的深厚底蘊,也表達了對豐(feng) 收的祈願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隨後,赤康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村骨幹宣講員次仁達瓦在現場利用“桑日青稞小講堂”平台,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群眾(zhong) 宣講了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內(nei) 容,從(cong) 抓好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嚴(yan) 格落實耕地保護製度、加強農(nong) 業(ye) 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nong) 業(ye) 科技支撐、持續深化食物節約各項行動等方麵進行了宣講。
據悉,2024年桑日縣糧食種植麵積目標任務為(wei) 19640畝(mu) ,建設二級種子田麵積1000畝(mu) ,截至目前,已完成耕種5640畝(mu) 。
上午11時許,身著節日盛裝的紮囊縣紮其鄉(xiang) 孟卡榮村村民向田間聚攏而來,村民為(wei) 犁手們(men) 獻上哈達、青稞酒和酥油茶。隨後,村民們(men) 扛起犁,牽著犛牛、駕駛手扶耕地機、旋耕機等依次下田,開啟春耕第一犁。婦女們(men) 跟在後麵,播撒下希望的種子,唱起祈盼豐(feng) 收的歌曲。
儀(yi) 式中,從(cong) 傳(chuan) 統的“二牛抬杠”耕作到手扶耕地機半自動犁地,再到大型旋耕機高效率深翻作業(ye) ,村民們(men) 用三種春耕方式依次展現了高原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現代化、機械化發展過程。
孟卡榮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嘎瑪吾珠說:“10多年前,我們(men) 村開始推行機械化生產(chan) ,現在已經實現農(nong) 業(ye) 機械化的整村全覆蓋。全村1000多畝(mu) 可耕地,農(nong) 機手相互配合,7天就可以全部耕種完畢,效率很高,糧食產(chan) 量也大幅提高。”
如今,現代化、全自動農(nong) 機具雖早已代替了牲畜、人力農(nong) 耕,但孟卡榮村的村民還是堅守著傳(chuan) 統的開耕習(xi) 俗。
活動正式開始時,伴隨著長者高昂的祈福聲,一頭頭雄壯的犛牛頭戴紅纓、牛角上紮著哈達、牛尾上拴著五顏六色的羊毛小球,拖著傳(chuan) 統的“二牛抬杠”犁,蹄子不停刨著地,充滿了“幹勁”,吸引了周邊群眾(zhong) 前來觀看這場充滿傳(chuan) 統農(nong) 耕儀(yi) 式感的活動。
隨後,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群眾(zhong) 駕駛小型手扶耕地機、大型旋耕機等依次上場,鐵犁深深地刨開“沉睡”了一冬的土壤,青稞種子被迅速撒上。
機械耕種完畢後,村民們(men) 紛紛上場,用犁繼續鬆翻土地,進行傳(chuan) 統耕作展示。待全部儀(yi) 式結束後,村民聚在一起,喝起香甜的青稞酒,跳起歡快的鍋莊,歡笑聲、歌聲隨風飄遠。
春回大地暖,農(nong) 耕不誤時。在日喀則、在林芝、在昌都……西藏各地搶抓農(nong) 時,開展春耕春播,田間地頭到處是農(nong) 民耕地、播種的忙碌身影。
(記者 張琳 桑旦歐珠 格桑倫(lun) 珠 旦增平措 劉楓 丹增朗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