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雷鋒精神在唐古拉閃耀——記第九批全國學雷鋒活動示範點“天下第一道班”

發布時間: 2024-03-20 09:13:00 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青藏公路最高點。冰天雪地,生命極限,是這裏留給人們(men) 的印象。

  但有這樣一群人,因青藏公路而生、與(yu) 青藏公路相守,常年工作生活在這裏,他們(men) 就是有著“天下第一道班”之稱的109道班養(yang) 護工人。青藏公路通車70年來,一代代道班工人接力駐守雲(yun) 端,用生命守護天路,用善舉(ju) 幫助路人,在青藏公路最高端唱響擔當奉獻的生命讚歌。2024年,青藏公路事業(ye) 發展和應急保障中心安多養(yang) 護段109養(yang) 護保通點(天下第一道班),被中共中央宣傳(chuan) 部命名為(wei) “第九批全國學雷鋒活動示範點”。

  從(cong) 安多縣向北翻越唐古拉山,即將上山前,一排黃色的房屋格外醒目。而更加耀眼的是,不論天寒還是風雪,都有養(yang) 護工人駐守“天路”最頂端,成為(wei) 過往遊客的“路標”和依靠。

  109國道109道班管養(yang) 路段,平均海拔在5100米。這裏年平均氣溫零下8攝氏度,最低達到零下40攝氏度,空氣含氧量稀薄,僅(jin) 為(wei) 海平麵的一半,一年中有120天以上刮八級大風,氣候變化異常,道路經常因降雪結冰造成車輛阻斷。在這樣極端惡劣的天氣下,養(yang) 護工人們(men) 堅持每天對管養(yang) 路段的橋涵進行巡查,對存在安全隱患的路段及時進行修複,以保證道路安全暢通。

  他們(men) 牢記黨(dang) 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宗旨,在雷鋒精神的指引下,針對車輛拋錨、降雪堵車、司乘人員發生嚴(yan) 重高反等事件,衝(chong) 鋒在前,為(wei) 司乘人員保駕護航。

  2014年7月,唐古拉山頂突降暴雪,道班工人晝夜苦戰。一輛前往拉薩的小轎車,為(wei) 了觀賞唐古拉雪山風景,不慎陷入沼澤中。巡路的道班工人發現後,立即展開救援工作,持續工作4個(ge) 小時左右,終於(yu) 將車輛從(cong) 沼澤中成功救出。

  2017年3月,因安多縣持續降雪,道路積雪結冰嚴(yan) 重,導致唐古拉山路段有12公裏道路遭受嚴(yan) 重雪阻。109道班的職工立即組織人員趕往雪阻路段進行搶險保通,並為(wei) 過往人員送去了方便食品、開水、高原安、氧氣、負20號柴油等必需用品。養(yang) 護工人們(men) 與(yu) 風雪作頑強的鬥爭(zheng) ,經過三天三夜的連續作戰,終於(yu) 打通了雪阻路段,保證了車輛正常通行。

  2020年2月,唐古拉山連降雪,道路結冰。為(wei) 了確保運輸抗疫物資的車輛能夠安全到達拉薩,道班工人一身橙裝,日夜奔忙,保障著59公裏公路的安全暢通……

  走進109道班救助站,牆上留有密密麻麻的留言。“救助站裏見真情,藏漢同胞是一家”“解我憂難銘記心,不是親(qin) 人勝親(qin) 人”等感謝信4本3626封、致謝錦旗212麵,無不訴說著過往旅客對養(yang) 護工人們(men) 發自內(nei) 心的感謝。

  今年24歲的白瑪旦增是第三代護路工人,爺爺普布次仁在1962年參加工作,成為(wei) 109道班的第一代護路工人,父親(qin) 唐才也是在他這個(ge) 年齡來到這裏工作。

  一家三代人,獻了青春獻子孫。“養(yang) 護好公路是我們(men) 的責任,保障好萬(wan) 千群眾(zhong) 的團圓之路也是我們(men) 的使命所在。”當白瑪旦增真正踏入“天下第一道班”,走進爺爺和父親(qin) 曾經生活工作的地方,當他從(cong) 前輩的口中了解到爺爺和父親(qin) 的故事,當他站在爺爺和父親(qin) 曾經堅守過的唐古拉山頂時,他才真正理解到父輩對這片土地、對這條公路的熱愛,才真正明白肩上的責任和擔當。白瑪旦增說:“護路是一件很神聖的事情,幫助他人讓我內(nei) 心感受到了快樂(le) 。”

  再高峻再險要的山口,也會(hui) 因為(wei) 人的奉獻與(yu) 付出變得平坦,人是比山更高的豐(feng) 碑。接過前輩手中的鐵鍬,甘當護路新雷鋒,一代代護路人在唐古拉之巔張揚著生命的力量。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