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順應曆史潮流,帶領西藏各族人民進行民主改革,廢除落後黑暗野蠻殘酷的政教合一的封建農(nong) 奴製度,百萬(wan) 農(nong) 奴翻身獲得解放,在人類文明史上寫(xie) 下了不朽篇章。65年來,西藏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堅強領導下,在黨(dang) 中央的親(qin) 切關(guan) 懷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充分發揮主人翁精神,以空前熱情投身建設新社會(hui) 、創造新生活的偉(wei) 大進程,創造了一個(ge) 又一個(ge) 西藏曆史上的奇跡。
一、深刻認識西藏民主改革的曆史及意義(yi)
廢除封建農(nong) 奴製,社會(hui) 製度實現曆史性跨越。舊西藏的全部耕地、牧場、森林、山川、河流等都由占人口不足5%的農(nong) 奴主階級占有。三大領主組成的農(nong) 奴主階級壟斷了所有的生產(chan) 資料,占西藏人口95%以上的農(nong) 奴沒有生產(chan) 資料和人身自由,隻能依附農(nong) 奴主,靠耕種份地、放牧牲畜和從(cong) 事雜役維持生計。此外,僧俗領主都有監獄或私牢,當時刑罰非常野蠻殘酷,有剜目、割鼻、斷手、剁腳、剝皮、抽筋、投水、挖心等幾十種之多,這是農(nong) 奴主階級殘害農(nong) 奴的鐵證。農(nong) 奴受到極其殘酷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終年掙紮在死亡線上,災難深重、生存維艱。民主改革徹底廢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農(nong) 奴製度,結束神權統治,實現政教分離;廢除生產(chan) 資料的封建領主所有製,農(nong) 牧民分得了生產(chan) 資料;廢除對三大領主的人身依附,使農(nong) 奴獲得人身自由。民主改革完成後,西藏實現了曆史性偉(wei) 大跨越。
建立人民民主政權,實現人民當家作主。舊西藏地方政府各級官員都由大小貴族和上層僧侶(lv) 擔任,廣大農(nong) 奴沒有絲(si) 毫的政治權利;三大領主強製占有農(nong) 奴人身,農(nong) 奴世世代代依附領主,作為(wei) 土地的附屬物束縛在貧瘠土地上,甚至農(nong) 奴的婚姻必須取得領主的同意,不同領主的農(nong) 奴婚嫁要繳納“贖身費”;農(nong) 奴生小孩要到領主那裏繳納出生稅,登記入冊(ce) 後注定終身為(wei) 奴;農(nong) 奴如果被迫流落外地謀生,要向原屬領主交“人役稅”,持交稅證明,才不至於(yu) 被當作逃亡戶處理;農(nong) 奴沒有任何人身自由,更談不上人的尊嚴(yan) ;三大領主還把農(nong) 奴當成私有財產(chan) 隨意支配,用於(yu) 賭博、抵債(zhai) 、贈送、轉讓和買(mai) 賣。民主改革徹底推翻舊西藏三大領主對百萬(wan) 農(nong) 奴的階級剝削和專(zhuan) 製統治,廢除封建人身依附,使百萬(wan) 農(nong) 奴成為(wei) 充分享有人身自由的國家主人,實現了人權事業(ye) 的偉(wei) 大進步。
解放和發展生產(chan) 力,實現意識形態領域的巨大變革。在舊西藏,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力水平極其低下,生產(chan) 方式十分落後,在農(nong) 區仍普遍使用木犁耕地,犛牛踩場脫粒,少數地方還保持著刀耕火種的原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方式,牧區基本處於(yu) 靠天養(yang) 畜、逐水而居的原始狀態;宣揚“農(nong) 奴主有錢有勢、一生享福,農(nong) 奴無錢無勢、一生受苦,都是‘命中注定’的”,農(nong) 奴要聽從(cong) “命運”的安排,安於(yu) 現狀,才能有“來世幸福”;還有支僧差的規定,甚至強行抓壯丁為(wei) 僧,維持寺廟的僧源,農(nong) 奴根本談不上宗教信仰自由。在神權和世俗勢力的共同壓迫下,廣大農(nong) 奴的創造能力被徹底扼殺,社會(hui) 長期停滯不前,極度封閉落後。民主改革後,西藏各族人民的勞動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極大地推進了生產(chan) 力的發展;馬克思主義(yi) 唯物論以及社會(hui) 主義(yi) 的意識形態逐漸深入人心,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精神麵貌煥然一新。
二、新時代西藏發展進步取得偉(wei) 大成就
舊西藏百業(ye) 凋零,民不聊生。民主改革65年來,西藏邁進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的新征程,現代化建設突飛猛進,經濟社會(hui) 實現跨越式發展,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各項事業(ye) 取得全方位進步、曆史性成就。
新發展理念全麵貫徹。西藏認真踐行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麵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全麵加強,絕對貧困得到曆史性消除,共同富裕程度顯著提升。2023年,西藏全體(ti)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83元,比上年增長8.7%,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4個(ge) 百分點,增速全國排名第一。
精神文明建設成效明顯。西藏大力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主流價(jia) 值,積極傳(chuan) 承和保護民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大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建設,繁榮文化事業(ye) ,發展文化產(chan) 業(ye) 。自2012年秋季學期開始,輟學問題得到曆史性解決(jue) ;2012年至2022年,國家累計投入西藏的教育經費達2515.06億(yi) 元;2021年,西藏百萬(wan) 農(nong) 奴解放紀念館新館建成;西藏現建成5400多個(ge) 農(nong) 家書(shu) 屋和1700多個(ge) 寺廟書(shu) 屋,農(nong) 牧民的科學文化知識不斷豐(feng) 富,全體(ti) 人民的素質得到顯著提高。
民族宗教工作紮實推進。西藏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推動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民族團結進步持續鞏固,宗教信仰自由充分保障,藏傳(chuan) 佛教活動健康有序。2020年,頒布《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條例》;2021年,出台《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規劃(2021-2025年)》;拉薩等7市(地)均成功創建成為(wei)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先後頒布實施《西藏自治區實施〈宗教事務條例〉辦法》《西藏自治區大型宗教活動管理辦法》《西藏自治區〈藏傳(chuan) 佛教活佛轉世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等規範性文件,加快推進宗教事務管理法治化、規範化、製度化建設。
社會(hui) 大局持續穩定向好。西藏堅持把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作為(wei) 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不斷完善工作機製、提高治理水平,群眾(zhong) 安全感滿意度保持99%以上;公共衛生事業(ye) 持續壯大,涵蓋基本醫療服務和婦幼保健、疾病防控、藏醫藥等公共衛生服務體(ti) 係全麵建立,援藏省市助力受援地成功創建6家三級甲等醫院,孕產(chan) 婦、嬰幼兒(er) 死亡率分別由20世紀50年代初的5000/10萬(wan) 、430‰,下降到2022年的45.8/10萬(wan) 、7‰,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2.19歲。
生態文明高地加快建設。西藏堅持生態保護第一,生態保護與(yu) 經濟建設相適宜,走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著力打造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全區現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47個(ge) ,總麵積41.22萬(wan) 平方公裏;2016年至2022年,完成營造林832萬(wan) 畝(mu) ,實現森林覆蓋率和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雙增長;“十三五”以來,全區環境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例達99%以上;2023年,全麵開展礦業(ye) 權清理整頓,依法無償(chang) 收回礦業(ye) 權217個(ge) ,新增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4個(ge) ,主要江河湖泊水質達到或優(you) 於(yu) Ⅲ類標準。
民主法治建設不斷加強。西藏始終堅持黨(dang) 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藏有機統一,法治政府建設邁出新步伐。截至目前,西藏共創建772個(ge) “人大代表之家”,覆蓋所有市(地)、縣(區)、鄉(xiang) (鎮、街道);從(cong) 2021年開始,全區所有設區的市都擁有地方立法權。
三、夯實西藏社會(hui) 和諧穩定根基
民主改革65年的偉(wei) 大實踐充分證明,西藏隻有在團結穩定的祖國大家庭中,才能得到發展進步,與(yu) 祖國大家庭是休戚與(yu) 共的命運共同體(ti) 。我們(men) 要深刻認識維護社會(hui) 穩定是國家強盛和民族複興(xing) 的基石,基層社會(hui) 治理成效事關(guan) 西藏長治久安。
加強黨(dang) 對基層社會(hui) 治理工作的領導。在推進西藏基層社會(hui) 治理現代化進程中,貫徹總體(ti) 國家安全觀,充分發揮黨(dang) 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作用,以黨(dang) 建引領基層社會(hui) 治理,把堅持黨(dang) 的絕對領導貫穿基層社會(hui) 治理的各環節全過程。以人民為(wei) 中心紮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引導支持社會(hui) 組織、誌願服務、公益慈善等健康發展。加強重點行業(ye) 領域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壓實各方責任,堅決(jue) 遏製重特大事故發生。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保障婦女、兒(er) 童、老年人、殘疾人合法權益。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嚴(yan) 格食品、藥品、特種設備等安全監管,共建更高水平的平安西藏、法治西藏。
提高基層社會(hui) 治理共同體(ti) 認同度。加強西藏基層社會(hui) 治理體(ti) 係頂層設計和研究,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hui) 治理製度。在宏觀上,需要與(yu) 民族區域自治製度進行深度融合,完善市場經濟製度、社會(hui) 建設製度、民族文化製度、生態保護與(yu) 建設製度;在微觀上,需要加強基層自治製度建設,重視宗教事務治理製度建設,強化社會(hui) 治理主體(ti) 多元化製度建設。同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公共法律服務,推動信訪工作法治化,暢通和規範群眾(zhong) 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推進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健全社會(hui) 治理共同體(ti) 的組織網絡,強化城鄉(xiang) 社區服務功能,推動多元治理主體(ti) 共建共治共享,發展壯大群防群治力量。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hui) 治理共同體(ti) 。
培養(yang) 高素質基層社會(hui) 治理人才。西藏基層社會(hui) 治理現代化的關(guan) 鍵是實現人的現代化,認清高素質基層社會(hui) 治理人才需求發展趨勢,不斷完善高水平人才培養(yang) 體(ti) 係,提高基層社會(hui) 治理人才的素質和能力。深化人才發展體(ti) 製機製改革,培養(yang) 高素質、專(zhuan) 業(ye) 化、具有創新能力的專(zhuan) 業(ye) 人才和複合型人才。加大對基層社會(hui) 治理人才的表彰獎勵力度,健全人才評價(jia) 體(ti) 係,創新激勵和保障機製。充分發揮行政機製、市場機製和誌願者機製優(you) 勢,實行更加開放的基層社會(hui) 治理人才政策,培育基層治理所需的群眾(zhong) 工作隊伍、誌願服務隊伍、社會(hui) 工作隊伍、應急管理隊伍,推進基層社會(hui) 治理社會(hui) 化、法治化、智能化、專(zhuan) 業(ye) 化。
多措並舉(ju) 提升基層社會(hui) 治理數字化水平。準確把握數字化發展治理形勢,積極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數字技術,加快搭建綜合信息挖掘分析處理平台,規範數據資源利用,實現信息資源的有效共享。提高數字治理效率和質量,推動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增強應急處置能力。完善法律法規和監管機製,加強網絡安全保障,強化社會(hui) 治安整體(ti) 防控。持續強化互聯網平台治理,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推進智慧城市、智慧社區建設,提升基層社會(hui) 治理效能,不斷提升各族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文係2023年度西藏自治區哲學社會(hui) 科學專(zhuan) 項資金項目《新時代黨(dang) 建引領西藏基層社會(hui) 治理研究》(項目編號:23QNB27)、2024年度西藏社科院課題《數字智能時代黨(dang) 建引領西藏基層社會(hui) 治理研究》(項目編號:24DDCML04)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西藏自治區社會(hui) 科學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